王巖 曹昕紅
【摘要】幼小銜接教學作為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過渡,對于學生的小學成績和以后的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都屬于基礎(chǔ)教育,但兩種教育不完全相同。因為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不同,學生在初入小學時往往會難以適應,長此以往,會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幼小銜接教學需要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幼小銜接教學的當前現(xiàn)狀,并給出了幼小銜接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guān)鍵詞】幼小銜接 教學方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12-01
幼小銜接教育,是指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教育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和重視。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作為基礎(chǔ)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為在這個時候不僅能夠?qū)W到基礎(chǔ)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當前我國幼小銜接教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歷史,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進步,也存在著有待提高的問題。
一、幼小銜接教學的當前現(xiàn)狀
(一)幼小銜接教學轉(zhuǎn)型階段較為復雜
幼小銜接教學,實際上是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過渡,而當前我國幼兒教育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幼兒教育的復雜性。幼兒教育通常是指對6周歲以下的兒童的教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的特點是年齡較小,心理也較為幼稚。幼兒教育不同于小學教育,小學教育更為專業(yè),而幼兒教育中為幼兒設定的規(guī)則較少,幼兒自制力不強,因而幼兒最開始在適應小學教育時會遇到困難,這也對小學教育的成效造成了影響。
(二)幼小銜接教師綜合素質(zhì)有待提高
當前幼小銜接教育的現(xiàn)狀中,部分學校和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幼小銜接教學的重要性,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也有待提高。當前的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往往是各自獨立的,幼兒教育的教師只教授幼兒教育相關(guān)的知識,小學教育的教師只教授小學教育相關(guān)的知識,各自對對方的教育并不了解,因此無論是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都對銜接教育做的鋪墊不多。
(三)幼小銜接教學管理過程不到位
幼兒因為年齡較小,對世界的認知也很懵懂,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限。然而, 我國小學教材編排上難度的選擇沒有切合幼兒轉(zhuǎn)入小學的變化,沒有注意安排合理的過渡,在幼小銜接教學管理過程也不到位。學生在初入小學時往往會難以適應課堂的節(jié)奏,無法理解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同時,也因為教學內(nèi)容難度不適合學生學習,因此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在教學方式上也未能充分考慮到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qū)別,也會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有限。
二、幼小銜接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幼小銜接教學中應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中極其重要的一點,尤其是在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中,興趣是學生能夠?qū)W習好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在幼小銜接教育中,首先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教學之中,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選擇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也有助于養(yǎng)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幼小銜接教學中應打好幼兒的過渡基礎(chǔ)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都屬于基礎(chǔ)教育,但兩種教育不完全相同。在幼兒教育中,家長對幼兒的要求不高,學校和教師主要是通過安排學生做游戲來寓教于樂。而從小學開始,家長對學生的成績有了一定的要求,學校和教師在教學的安排上也主要以講課為主,游戲的時間大大減少。因為幼小教育的不同,學生在初期會不適應,甚至有抵觸的心理。這時候,學校、教師及家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十分重要,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適當?shù)倪M行引導,以幫助學生打好心理上的過渡基礎(chǔ),進而在學習上打好過渡的基礎(chǔ)。
(三)幼小銜接教學中應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幼小教育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做好幼小銜接教學,首先教師應對幼小銜接教學有足夠的理解。教師不僅應教會學生知識,也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和能力。部分幼小教學中的教師素質(zhì)極低,在社會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也是消極的。因此,學校在選擇教師時應更為謹慎,在選擇時不僅要考慮到教師的能力,更應該注意到教師的素質(zhì)是否能滿足教學要求。而且,應該對教師安排階段性的培訓和考核,讓教師能夠以更好的姿態(tài)和更高的水平進行教學。
(四)幼小銜接教學中應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僅是學校的教育,對于幼小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學校和家庭,都是希望學生取得好成績的,然而,在方法的選擇上可能并不適當。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避免完全不管學生,又應該掌握好管學生的度,家長應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避免揠苗助長。
參考文獻:
[1]楊帆.幼小銜接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7
[2]肖婷.幼小銜接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成長啟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