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前教育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傳統的教育體制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的教育需求。因此,要求相關的教育人員有效協調組織關系,建立完善、系統的管理系統,從而為幼兒成長提供優質的外部環境,進一步確保學前教育質量。本文針對目前我國學前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希望能為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進提供可靠的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 管理體制 挑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28-02
學前教育體制的改革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的教育人員需要利用科學的體制,實現對教育過程的引導與協調。就微觀層次而言,學前教育體制主要指相關機構的管理體系。就宏觀層次而言,包括政府部門指導地區教育工作的制度與體系,這是我國開展學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其能夠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進一步確保我國學前教育的順利開展。因此,這要求相關的教育部門需要對該項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其管理體制的完善。
一、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其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學校與相關管理人員也應該充分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為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提升國民綜合素質
學前教育能夠為兒童道德素質、安全意識已經價值觀等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孩子在成長初期若能夠接受良好、正確的教育,必然能夠為其后期的發展產生正面的影響,為我國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可靠的基礎。因此,這要求政府部門、教育人員等都應該充分了解學前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推動教育活動的高效開展。
2.推動人才培養
在21世紀,隨著社會競爭環境的日益嚴峻,對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提升,這對人們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然而人才的培養工作并非短期能夠完成的工作,需要長期的堅持。而學前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初始階段,其教育質量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國家培養強大的儲備力量,提升國民素質。另外,由于在幼兒階段,孩子的價值觀、行為習慣、思想方式以及個人品行等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能夠為人才的培養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
3.保障社會公平
建國后,我國政府部門就對教育工作投入了較多的關注。隨著市場經濟水平的高速提升,社會建設工作逐漸成為政府重視的重要內容,而教育作為一個國家的核心工作之一,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這要求相關的政府部門與教育人員需要對該項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對各項資源的投入與付出。然而在目前,我國依舊存在較多的貧困家庭,對于這些家庭,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補貼手段,確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夠擁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避免經濟條件的束縛,更好地保障社會的公平。另外,我國也出臺了相關的政府與法規,相關部門應該從基礎做起,確保其能夠良好落實到各個省份與地區,加強對我國學前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從基礎入手,加強對我國教育工作的監管,為孩子成長提供更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其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最大程度提升教學質量,確保社會公平、穩定。
4.提升國家經濟水平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活動的開展受到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而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的改革、企業的發展。因此,這要求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教育、經濟以及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的良好配合,加強對以上內容的改革與創新,使得其能夠落實到國家各個區域。由于經濟、教育、政治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因此,應該加強對這些內容的均衡發展,從而實現其協同發展。
二、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由于我國經濟形態與社會環境的復雜變化,這使得傳統的學前教育體系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當下學生、家長的要求,其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缺陷,其中包括政府職能轉化不完全、崗位設置不合理以及部門責任不明確等,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前教學質量的提升。
1.政府部門權責分配不明確
目前,我國對于學前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地方、部門分層管理的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導致政府部門往往對自身的權責不明確,從而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首先,由于中央政府對教育部門工作內容的不了解,導致其在權責分配上的合理性大大減弱,使得錯位、缺位等情況屢見不鮮,例如在地方學前教育問題上,其存在明顯的缺位、少人等現象,具體主要表現在相關法規、政策上與在指責承擔問題上的空缺。并且,目前,我國在開展學前教育過程中,其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政府對西部地區的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相對較為薄弱。與此同時,政府對于農村與城鎮的學前教育扶持力度也具有明顯差距,甚至部分地區的權責錯位非常嚴重。此外,我國政府部門對于責任的落實尚且沒有一套完善的規范與標準,這使得在權責不斷下放的過程中,錯位日益增大,特別是在資金的管理問題中,這對學前教育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2.缺乏可靠的部門協同合作體制
學前教育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從而確保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協同合作體制的應用對于學前教育水平的提升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該體制的實際落實過程中,由于層級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問題,使得其應用效果往往相對較差。同時,由于缺乏可靠的引導與監督,這使得下級政府部門在體制的執行方面也嚴重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得該體制逐漸流于形式,而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另外,由于政府體系的復雜性,也使得相關部門的引導權利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約,例如教育部門無法對同級部門進行管理,且在配合與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學前教育的進步。
3.政府部門權責定位不準確
目前,對于我國學前教育的權責定位還不僅具有明確、系統的規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分級管理”體系的落實,大大制約了學前教育管理質量的提升。另外,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無法較好地落實相關的政策與法規,因此,我國還未能實現學前教育的全面管理,尤其對于省、市、縣等層級的權責定位方面,其還不具有明確的規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學前教育的穩定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另外,在學前教育的管理過程中,在資金供應不足的條件下,相關的政府部門往往將利用自身權利,將責任不斷向下層推卸,從而導致管理任務無法較好地完成,教育成果往往不盡人意。
4.法律監督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對于學前教育管理的相關體系還不夠全面,尤其是對教學活動的監督方面。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有部門地區已經針對幼兒園的類型進行必要的分類,也制定了可靠的監督體系。然而其相關規定往往都只適用于公立幼兒園,而對于私立幼兒園,其還缺乏必要的法律監督。除此之外,學前教育的相關監督條例也不夠完善,政府部門并沒有針對目前我國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尤其目前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這使得私立幼兒園的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也越來越復雜,同時監管漏洞也不斷增多,因此,這要求相關的教育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學前教育的監督體制進行完善與改進,增大監督力度,確保學前教育的合理性與可靠性。
5.管理模式過于單一
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管理模式主要為行政計劃式,其無法適用于復雜的教學情況,因此,這要求相關的教育人員需要加強對管理模式的靈活應用,確保教育職能的發揮,進一步提升教育績效。并且,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我國農村的管理方式還相對較為單一,其主要通過上級發放文件、開會、評估以及匯報等方式對各個區域進行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管理模式的適用性。另外,政府部門常常為了滿足自身的績效,就對眾多活動“大包大攬”,并提出眾多不可行、不易實現的目標,導致管理體制無法得到良好的應用。因此,這要求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管理體制的良好應用,在國家相關標準的基礎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可行、合理的體系與制度,進一步保障學前教育的順利開展。
三、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問題的應對策略
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體制還相對不夠完善,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幼兒的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這要求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體制的完善與升級,使其更好地應用于當下的學前教育領域。
1.注重權責合理分配
根據我國相關法規、政策的具體條例與要求,“公平、高質”已經成為學前教育的主要原則。首先,“公平”主要體現在確保每一位孩子都具有平等的上學機會?!百|量”即確保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進入好的幼兒園。因此,也可以說“公平”是“質量”的前提與基礎,“質量”是“公平”的延伸與發展。為了進一步確保幼兒學前教育的質量與公平,這要求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學前教育權責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實現對教育活動的有力監督與引導,通過對各級部門權責的合理分配,全面推動學前教育的進步,實現高效管理體制的落實與應用。
2.加強各級部門之間的合作
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學前教育體制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進與完善。在現有的經濟體制下,政府職能與部門結構不斷分離,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前教育的管理效率,使得社會資金逐漸成為教育活動開展的主導力量,而政府的權責不斷削弱。因此,在相關管理體制的改革過程中,其應該增強學前教育的公益作用,削弱其利益性,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強對教學活動的監督與調節。另外,監督部門與教育部門都應該充分利用法律手段與自身職能,通過各層級部門的良好合作,實現對資源的合理分配與高效利用。另外,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能夠全面推進學前教育的開展。此外,相關管理人員還應該加強對部門的協同治理,通過制度與法規,其能夠在應用過程中互相配合與幫助,加強綜合性監管,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與利用。
3.清晰界定部門權責
部門事權主要是指政府對公共權力的使用,而財權則是指政府對資金配置的權力。若事權與財權的配合越完善,學前教育的管理質量也就越高,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事權與財權往往無法得到有效的匹配,尤其是在稅務體制的改革之后,中央與省級部門的財政收入日益提升,而鄉鎮的收入卻止步不前,但是政府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城鄉部門對應的事權,這使得管理效率大幅度降低。因此,這要求政府需要加強對部門權責的界定。同時,相關管理人員還可以通過執行可靠的績效管理制度,從而有效加強每一位教育人員自身權責的明確,確保其能夠高效完成分內工作,從而為學前教育的全面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4.完善法律監管體制
政府部門都具有自身的權利和責任,只有充分、合理利用相關權責,才能給為學前教育的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目前我國還存在較多地區,其對于學前教育的法律監管還不夠全面,使得在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漏洞百出。因此,這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可行的監管體制,并互相監督,提升監管力度,確保監管體系的良好落實。同時,工作人員還應該充分利用法律的力量,有效處理當下學前教育面臨的問題。另外,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高速提升,這要求教育部門需要及時改進監管體系,完善監管模式,以更好地適應新經濟形勢下教育行業的需求,不斷滿足家長、孩子的要求,改變傳統的監管體制,建立多樣化的學前教育模式。除此之外,相關教育部門還應該充分利用體制的靈活性,針對實際產生的問題,積極采取對應的應對策略,為孩子提供一個優質、良好的教育環境。
5.分段落實管理體制升級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在東西部地區、城鄉以及各層級之間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差異,例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學前教育水平與西部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與此同時,在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學前教育的資源也遠遠多于其他地區,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前教育全面、均衡的發展。另外,在我國大部分鄉鎮,其幼兒園的基礎設施與師資力量水平都遠遠低于城市,而公立幼兒園則在各方面也都比私立幼兒園相對較好。因此,這要求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充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分段、分層落實教育管理體系,從而為學前教育穩定進步奠定可靠的基礎,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教育需求。
6.改進教育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的完善對于學前教育的普及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這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參與體制的改進工作。首先,政府各部門需要充分了解各自權責所在,充分應用自身主體地位,加強對教育活動的引導與監管;其次,在人員的崗位設置與安排上,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確保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能夠較好地發揮自身價值;最后,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政府也應該加強對資金的投入,完善幼兒園設施,提升其辦學質量,為孩子提供優質的學習條件,從而促進學前教育領域的整體進步。除此之外,相關監管人員還應該對體制的具體落實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確保其能夠應用于實際管理活動中。
7.建立系統的管理體制
僅靠一種管理體制是無法較好地適用于我國的全部省份與地區的教育活動的,并且,在國家發展的不同階段,其對學前教育管理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這要求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根據地區的具體情況與階段的經濟特征,制定可靠的管理體制。另外,由于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水平差距大、教育發展程度不一,因此,這要求國家在制定管理體制的過程中,在部分內容上不必過于細化,應該為當地政府與教育機構預留一定的空間,從而使得體制的應用效率大大提升。另外,由于體制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往往無法較好地應對各個階段與各種情況,因此,要求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體制進行必要的調整與更改,建立系統的管理體系,使其能夠更好地適用于實際生活中。
四、結束語
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升級的現實意義,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體制的改革。因此,這要求管理人員需要根據我國國情,了解學前教育當下產生的具體問題,并加以分析,從而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為學前教育未來的發展制定明確、具體的目標與計劃,確保其后期的可持續發展,為幼兒創造一個優質的受教育環境。另外,政府也需要充分承擔自身責任,參與學前教育的引導與監管,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杜思宇.探究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常見的主要問題和調整[J].課程教育研究,2017(03)
[2]毛瓊.經濟體制轉型中陜西省學前教育辦園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7(12)
[3]賈蘇霞.探究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J].新課程學習,2015(09)
作者簡介:
王蘭枝(1973.9-),女,內蒙古武川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