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發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很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單元整體教學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 語文 單元整體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51-01
從當前小學語文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單元整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育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在此基礎上,就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展開具體的論述。
一、樹立整體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老師要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效運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必須要樹立整體教學觀念,這是語文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前提和保障。也就是說,語文老師要以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為目標,堅持精講巧練、讀寫結合和文道統一的原則,不僅要讓課堂教學活動中各個環節之間融會貫通,還要打通年級之間、單元之間、各篇之間的關節,使其連成一個整體,讓學生獲得的知識不再是零散的知識,而是實用而又好看、扎實而非飄忽、全面而非單一、系統而非零散的知識和技能,將語文課的基礎工具作用充分發揮出來[1]。總而言之,語文老師必須要樹立一個整體的教學觀念,而這教學觀念不僅體現在教學過程、教學目標以及教材等各個方面,更是體現在對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方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語文老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以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為教學目標,所以只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對于那些不能量化考核的能力則進行了忽視,譬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等,語文老師一般很少會進行培養。實際上,語文老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要保證學生聽說讀寫各項能力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否則就會出現“短板效應”,學生的整體能力就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2]。鑒于此,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整體教學觀念,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通常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處在一個機械、被動的學習狀態,掌握和吸收的知識點非常少。語文老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在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方式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認知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需求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首先,語文老師要對教學的整體思路進行明確,也就是說在對單元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后,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其次,由于每一個單元的側重點都是不同的,所以語文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單元的主題,盡可能將教學的重點凸顯出來。無論是哪一個單元的教學,語文老師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3]。
三、加強教學前后的對比
在學習完一個單元之后,語文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所學習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提升課堂整體教學質量。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老師既要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單元文章內部的縱向關系,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課程進行橫向對比。在單元學習和總結中,語文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啟發學生在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中自主思考和總結。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語文老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對單元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從而達到升華單元主題價值觀念、內涵以及主要情感的目的。總而言之,在單元整體教學運用的過程中,語文老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科學習能力和豐富的知識儲備,還要讓學生在單元學習內容中體會到正確的價值觀念、情感體驗和道德標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特點。小學語文老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站在學生的角度,積極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雪.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78-79.
[2]李懷源. 課文·語文·人文——關于“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探討[J].小學語文教學.2009(05):52-54.
[3]王琳.小學語文單元整體的教學的實施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