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云
摘 要:從世界經濟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在國內經濟發展中,財政政策的作用、地位和職能也都發生了變化。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因此必須及時調整財政政策,才能夠促使我國經濟更加高效地順應國際市場需求,同國際市場進行有效接軌,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加強財政支出對經濟的影響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財政支出;經濟;影響
眾所周知,經濟的發展同財政支出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合理利用財政支出,能夠極大地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建設,例如合理利用資金高效展開科研成果建設、教育發展和社會基礎設施構建等工作,不僅能夠為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還有助于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如果經濟增長小于財政支出,則說明不協調性產生于我國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支出之間,不合理的配置,導致負增長現象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形成,不規范的社會投資建設、不完善的財政管理體制等現象普遍存在,要求新時期我國有關部門必須在發展中構建全新的財政體制,努力提升財政支出范圍的合理性,在對財政支出進行合理控制的基礎上,將財政規模盡量消減。
1 財政支出對私人投資的影響
財政分權是發達國家積極進行現代化經濟建設的主要途徑,通過這一措施,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增長。但是我國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同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區別,國家必須對私人資本、勞動力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慮,此時會發現,我國落實財政分權,不僅不利于經濟的增長,還會阻礙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財政體制,現有的財政體制在運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地方財政并沒有同中央財政進行清晰的劃分,各地區存在不均勻分配利益的現象,沒有相對完善的轉移支付等問題始終存在。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必須加大我國財政體制的改革力度,才能夠為我國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私人投資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經濟的增長。同國內就業規模相比,勞動力現狀存在不合理現象,就會導致負增長現象產生于經濟發展中。因此,政府運行中,應采取有效措施調整財政政策,并將財政支出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方法,努力推動經濟的增長,同時針對部分擁有較大彈性范圍的領域,應引導其降低失業率,避免各種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至關重要。另外,針對扶持產業來講,政府在運行的過程中如果下發了較多的工業化發展補貼,也會導致國家財政面臨較大的負擔。國家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部分基礎產業以及骨干企業運行中,會得到國家的貸款和資金支持等輔助,這些優化策略在落實的過程中,沒有對國家財政起到積極作用。并且,政府運行中會對部分基礎產業進行壟斷,在這一措施落實的過程中,由于管理方式不健全,會導致包括水資源等在內的資源產生嚴重浪費現象,不僅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同時還會促使基礎產業運行過程中的實際社會成本被掩蓋,在這一過程中并沒有充足的財政支出來同這一現象進行平衡協調,因此會導致較大的負擔產生于國家財政當中。
2 財政支出不足給資金利用率帶來的影響
財政體制改革中,我國政府極大地減小了財政規模,不協調的管理以及支出不足現象,都證明我國原有財政管理體制缺乏科學性。無法規范化管理各項分配工作,同時分散性強成為財政管理工作中的一大特點,這就導致我國在積極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持續降低的現象在財政收入中形成。例如,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我國的財政收入持續降低,高達20個百分點。而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也充分說明各種弊端存在于我國的財政支出規模上。而國際上高速度的財政發展模式同我國的財政支出形成了鮮明對比。社會發展過程中,財政支出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不利于維護社會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的財政支出總量相對較少。較少的國家財政總量也證明我國在財政管理方面存在極大的不足。部分政府官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公款挪用的現象,還有部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出國旅游時利用公款,不合理利用國家資金興建娛樂場所等,都導致了資金的嚴重浪費,這都說明我國的財政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缺陷,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我國的基礎建設效率和質量得不到保證,重復建設、不合理建設問題將日漸嚴重,無法為社會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發展中國家是我國現階段積極進行經濟建設和全面發展的主要階段,因此如果沒有充足的財政支出,且資金浪費現象嚴重,將對我國的發展進程起到阻礙作用。
3 財政支出給經濟轉型帶來的影響
政府運行過程中,要想高效展開財政支出管理工作,就必須首先全面統計社會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對社會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與此同時,部分公共產品是屬于非公共資本類型,針對這部分產品,政府也必須進行高效的評估和鑒定,對公共資本投資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全面考慮基礎上,才能夠對公共資本支出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分配,為實現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還應將市場化管理應用于基礎設施管理工作中,努力將投資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降到最低。政府運行過程中,應對公共財政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思考,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確保社會公共產品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市場的全面支持,針對競爭性相對較低的產品,還有能夠創造更高經濟效益的投資項目來講,政府運行過程中,應將資源合理配置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促使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為實現經濟體制的制度化和市場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現階段,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一定的變化也開始在社會總需求量中形成,在這一市場環境背景下,企業及個人通常會通過增加資本投資的方式來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這一系列活動能夠極大地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4 結論
綜上所述,值得注意的是,影響財政支出的因素較多,其并不是單獨存在的。社會資源總體上的配置方式會受到財政支出的影響和制約,而財政支出體系的健全性,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效率也具有直接影響。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程度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目標等也將對財政支出體系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我國在積極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國內擁有相對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就無法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此時就應對財政支出比重進行適當調整,在促進投資增加的基礎上,為國內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和經濟的增長做貢獻。值得注意的是,努力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還應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努力,這是我國積極進行經濟建設的關鍵目標之一。只有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人們營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才能夠更加順利地展開社會資源配置工作,推動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檢,石大千,吳可,等.財政支出效率與產業結構:要素積累與流動———基于DEA和省級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6,36(3):15-18.
[2]顏海娜.評價主體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影響———以廣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7(2):118-124.
[3]王文甫,李雨晴,王赟龍,等.財政支出有偏性對經濟結構失衡的長期與短期效應分析[J].財經論叢,2017(2):38-47.
[4]陳旭佳.主體功能區建設中財政支出的資源環境偏向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11):14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