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雋雅
【摘要】初中英語教育承接小學階段的理論知識與學科基礎,知識結構變得更加繁雜,對于學生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愈發嚴格。為了促進初中英語教育的優化發展,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學習資源,首要條件就是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與教學能力,為此,本文立足初中英語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探索初中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師 教育觀念 轉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95-01
英語作為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人文學科,在初中階段有更明顯的應用性和互動性。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以及優質教學理念的涌入,這種應用性變得更加重要。為了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要做好教師思想的轉變,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英語學科的創新發展。
一、初中英語教師存在的思想困惑
(一)固化的應試思想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既要滿足應試的要求,同時也要滿足口語交際的需求。
但部分教師仍是應試教育的忠誠維護者,將英語教學固化為順利通過考試的教學,并將成績作為權衡教學得失的唯一標準,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效果的發揮,讓學生陷于被動思考的境地。這種思想的由來與我們一直堅持的應試教育是分不開的,雖然改變不了環境的限制,但是初中英語教師不能用這樣的標準來禁錮自身的思想認識,將英語教學機械化,忽略了興趣與能力是保證學習效果的基礎,因而讓初中英語教學走向誤區,教師自身也難以得到提升[1]。
(二)缺乏全局意識
就初中教學而言,教師會一直伴隨學生的整個教學時段,因此教師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科知識都要有足夠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在必要的學段為學生增補相應的知識,明確學段目標,使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具備足夠的心理和智力準備,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系統,形成有效的思維,提高學習的效果,但能做到這一點的教師少之又少,無形中給初中英語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二、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方式
(一)倡導自主和諧的課堂
初中英語教學需要滿足知識與能力的雙重目標,對于教師的要求也需要靠這兩方面來衡量,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不斷轉變自身的思想認識,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將教學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形式[2]。這種要求正是保證英語學科教學有效性的手段,為此,教師要積極創設這樣的學習環境,尤其在課程內容復雜的情況下,教師要將課程任務進行切割,幫助學生分析清楚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有效的合作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解決問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為了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揮,教師要有意識的進行教學梯度的劃分,保證每個學生都是課程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有效掌握學生的情況,通過觀察與學習,提高自身對教學的認識,把握學科發展的趨勢,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與業務能力。
(二)重視課堂活動的作用
初中英語教師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盡可能多地給學生灌輸知識,這其實是一種效率極低的操作。我們知道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時間一般為十五至二十分鐘,也就是說只要利用好課堂的一小部分時間就可以達成教學的目標,那么又何必采用“滿堂灌”的形式呢。因此,我們應將著力點放在有效開發與利用這黃金十五分鐘上。課堂活動是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保證,因此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采用演講、話劇表演、朗誦、學唱英文歌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找到課堂學習的樂趣。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軟件走入我們的視野,為初中英語教學帶來多個新的發展。微課、云平臺已經成為日常學習不可或缺的方式,那么初中英語教師就要轉變自身的認識,提高軟件英語與課件制作的能力,讓初中英語課堂更具活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3]。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愈發重視英語在日常生活與未來發展中的應用價值,也將關注點投射到英語教育之中。基于這樣的認識,初中英語教學要將三維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能力發展相結合,積極扭轉以往的教學思想,讓英語教學獲得更為明顯的改觀,促進學科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纓.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初探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改革[J].新課程·中學,2014(10):12.
[2]鐘燕.淺析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J].考試周刊,2015(50):114.
[3]金異.淺析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6(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