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平
【摘要】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現代教育當中正在對各種媒體的運用愈加頻繁,而這也使得教學方式得到了有效的豐富,提高了教學質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網絡正在教學當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普及。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對現代網絡技術進行充分的應用,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大量的素材,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并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網絡教學 信息技術 綜合性人才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36-01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 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的崛起也帶給現代教育全新的發展契機,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等都已經發生改變,其中,網絡教學成為了一種具有較強發展前途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模式有著十分迅速的發展速度,并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與傳統教學不同的全新教學形式、電子教室、BBS等。這些教學形式的出現,使得現有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并因為自己的優勢成為了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對網絡資源的充分應用,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網絡的優越性
1.內容含量大、形式多樣
互聯網當中有著極大的信息含量,且能夠融合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多樣的多媒體元素,而可視化窗口交互操作的方式不僅使得信息量能夠得到擴展,還能夠對良好的信息環境進行塑造。
2.檢索信息簡單快捷
瀏覽器、搜索引擎擁有十分強大和便捷的搜索功能,能夠使得人們對信息的獲取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對這些功能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
二、目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設施不達標
現如今,在一些學校當中存在著人數較多的情況,除此之外,每個學生由于個人情況的不同在信息技術的水平上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師統一安排教學內容,就經常會在教學當中出現問題。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當中,一些學生難以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了解,或者無法對自己的獨到看法進行表達。而受到教學實踐的影響,這也使得求異思維受到了約束,教師難以了解到學生中不同的看法,限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由于教師難以兼顧所有學生,也自然不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準確的了解。
2.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掌握以及理解,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有著較強的強迫性,并沒有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由于學生只能夠被動學習,自然也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對于學生就本學科的可持續學習來講,也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實踐
1.分派任務教學法
對不同的學習任務進行設計,并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的形式對作業進行完成,在該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精神進行培養。在對該教學方法進行實施的過程當中,還應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注意。
(1)合理設計任務
對教學任務的設計應從學生特點出發,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水平,并對于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進行設計。
(2)有目的的布置任務
教師應明確自己對任務進行布置的目的,通過學生完成任務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對自己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
2.鉆研教學法
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得學生的能夠學會如何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當中,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可以鉆研相關問題。例如,利用網絡對動畫進行制作時,學生不僅能夠獲取相關知識,還能夠使得自身的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在不斷的鉆研過程當中,還能夠使得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得到形成,并使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得到有效的培養。
3.合作共贏教學法
為了使得學習目標有效的達成,教師可以將班級當中的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并向每個小組下達不同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之后在課堂當中對自己的成果進行展示。小組合作的形式能夠對網絡的交互性、開放性進行充分的應用,并使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得到有效的實現。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利用網絡教學能夠使得教師的角色、教學模式、能力結構都發生重要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網絡環境下對教學進行開展,需要教師能夠對各種計算機軟件進行加入,擁有一定的跨學科知識,與此同時,網絡環境下教學的開展也與數理等學科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而這也會使得學校的人力資源得到良好的開發。因此,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是現代教學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余曉珺.以實驗提高普通高中網絡技術教學質量[J].實驗教學與儀器 2015年11期
[2]萬欣.信息化環境下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