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彬彬
【摘要】生活數學對于培智學生來講是一門既抽象,邏輯思維又很強的一門學科。在《認識數字10》這節數學課堂中,課堂情境生活化,巧妙的以游戲開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得低年級智障學生在歡快簡單的氛圍中,激發自身對學習的興趣,玩中學,學中做,不知不覺的掌握了知識。
【關鍵詞】游戲教學 數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163-02
生活數學對于培智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門既抽象又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學生無法獨立自主的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堂情境生活化,游戲貫穿始終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做,激發興趣的同時掌握知識。
一、游戲教學對于智力障礙學生的作用
把智力障礙學生培養成能夠獨立生活、自食其力的真正的社會人,及必須在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加強教學與訓練。而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在培智教育分層教學中,設計實際生活情境,并在其中指導學生學習與操作,能夠進一步強化并豐富智力障礙學生的感知,促進其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度,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二、利用游戲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游戲本身有趣、靈活、有特定目的和規則,將游戲與教學融合,教學聯結游戲特質,教師在“嬉戲”中教學,學生于“愉樂”中學習,使得學生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成教學內容、增長能力。特殊教育新課標中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為了達到課標的要求,利用游戲化的方式讓孩子們融入到知識當中。巧妙地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把游戲和知識相結合,即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又掌握所學知識。以《認識數字10》這節數學活動課為例,開始利用魔法袋吸引學生興趣,變出今天的主人公——喜羊羊。動畫視頻出現卡通的人物形象配上卡通的聲音,以及故事的情節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們參與和學習的興趣。
三、創設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生活
數學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又應用于我們的生活。數學教學應當構建更具生活化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創設一個逼真的故事情境,設計游戲圍繞教學內容,讓孩子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體驗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帶來的樂趣。以《認識數字10》這節數學活動課為例,從導入環節開始到結束都在一個完整的故事情境當中完成。喜羊羊要過10周歲的生日,邀請大家去青青草原參加他的生日宴會。路途中,孩子們看到了好多美麗的景色,有小花,蘋果樹,河里的小魚兒等,孩子們通過點數看到的事物復習了之前學習過的內容數字1-9的點數與認識。之后看到了喜羊羊的家,在喜羊羊的家門口站了9只小鳥歡迎孩子們的到來,后來又飛來了一只小鳥,讓孩子們數一數,現在變成了幾只,引出了這節課的主題——《認識數字10》。故事情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孩子們并沒有像之前課堂中那樣對知識產生倦怠感,反而注意力非常的集中,為本次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玩中學,學中做,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得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化,降低了教學的難度,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果。以《認識數字10》這節數學活動課為例,引出主題以后,告知孩子們,喜羊羊還邀請了青青草原上其他的小動物一起來參加,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他們分別來了多少同伴?點數數字10 ,并出示數字10的寫法,教授數字10的手型。之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們開始為喜羊羊插上10根生日蠟燭,利用電子白板的拖拽功能,請孩子們在白板上進行操作插蠟燭,放生日歌,孩子們情不自禁的拍手歌唱,做到了玩中學,學中做。再次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在白板上進行餐盤,刀叉和蛋糕的分配工作。挨個請同學上來嘗試,做到了個別指導,每個孩子都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點數數字10,達到了本節課的預期。活動的最后,老師拿出了準備好的餐盤,蛋糕和叉子,再次讓孩子們進行分配,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游戲教學讓孩子們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度過,注意力非常的集中,興趣非常的濃烈,學習知識的勁兒頭也很足,可以說游戲在促進培智低年級數學生活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學習融入生活,游戲化的方式又把生活融入到學習中去,讓數學課程變得輕松有趣,讓孩子們都能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生活 ,感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李玉婉,周春玲.關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職業技術,2017(11).
[2]陳淼.小學低年級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