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峰
【摘要】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等新技術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正在快速地改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但目前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充分考慮學生體驗,才能更好地發揮智能教學技術在教學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生體驗 智能教學技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51-01
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教育教學軟硬件產品層出不窮,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等新技術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正在快速地改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方式,推動著課堂教學形態的變革。智能教學技術的出現為教學提供有利的條件,目標是使學生從“知識接受型”轉變為“主動探究型”,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問題:
1.技術的焦點放在了老師一頭,試圖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如讓教師在課堂中放棄粉筆書寫,利用觸摸屏進行電子書寫,如很多毛筆書法或美術軟件。
2.技術忽視了必須要教學環節:如有的產品打出環保的口號,讓教師鼓勵學生在移動終端上進行電子答題,卻忽略學生在紙上打草稿、糾錯、求正的等一系列的必須過程。試想,語文教學放棄書寫的練習還能是語文課嗎?作文如果利用語音錄入雖然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作文過程中學生寫錯別字,再糾錯的過程也就沒有了。
所以,我們不應該讓新興的智能教學技術設備把傳統的、精華的中國式教學方式舍棄了。利用智能教學技術的同時,我們的教學設計不應該被其綁架,而應在學生如何學習上加大關注力度,注重學生體驗的教學設計才能有更好的設計,才能有更好的智能教學技術互動應用。我們在關注新技術在教學中應用時就要以“體驗式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更多地得到親手和自身的觀察和實踐,最終認識和掌握相應的技能。所以無論設備如何先進,技術如何發展,都不能忽略學生學習中的體驗。
1.智能教學技術的應用要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動手能力的體驗:智能教學技術的使用,讓教師必須掌握有助于開展教堂教學、學生個體知識管理的經驗。如,數學課堂中我們對于PAD應用已經很常見地出現在課堂之上。目前有許多具有同步定位功能的書寫筆,可以讓學生在普通紙進行演算,讓其體驗通過實際書寫進行計算和試錯的過程,同時其演算的過程通過桌面定位同步的功能同時同步到PAD上,教師也可以接收其書寫的圖像,進行同學之間的演算對比,進而可以進行統計正確率,當堂反饋教學效果,進行糾錯和重點講解。智能技術還可以把學生的答案進行統計分析,通過教師端老師可以清楚發現學生哪道題錯了。這樣的應用,就可以比較完美地利用了新時代環境下智能教學技術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傳統的書寫和試算過程得到了很好地鍛煉。
2.智能教學技術中要關注教學中手勢技術引入的教學體驗:VR和AR已經進入我們的視野很多年,如果通過在虛擬教學中引入手勢交互,利用其與VR和AR的結合,就可以被用于描述復雜的實驗環境,得到更加完美的教學體驗了。如化學課時,以往的新教學技術可以讓我們化學實驗虛擬層面,在AR和VR環境中進行虛擬操作,但僅僅是作為一個實驗的旁觀者在進行,完全沒有化學反應的體驗感,面對的只是像打游戲一樣一堆虛化的試劑。結合了手勢技術的智能教學技術,就可以讓我們虛擬化學反應得到更好的體驗,讓學生動手加一下試劑,可能會出錯,但絕對無危險。
3.智能教學技術要關注學生對于失誤的體驗:長期以來,一般的教學設計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的設定的,然而為非理想狀態的教學流程而設計同樣重要。失誤設計的目的是就讓學生操作時導致負面結果時的狀況。因為即使用在智能教學技術所有設計中均努力創造一個易于理解的界面,學生可能還是會“錯誤”使用。所以,我們在應用中必須關注可能導致錯誤的學生使用的情景,如果在智能設計中人為地制造出“優雅的失敗”,讓我們的學生獲得人性化的溝通,而不是怪異冷硬的回應,將能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
4.智能教學技術的應用還要關注學生自然語言的發展體驗:很多時候,在PAD和電腦上進行了操作卻忽視了最基本的語言體驗。通過人機對話軟件的使用,教師也可以將智能教學技術變成自己的教學助手,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在課中指導學生學習,在課后回答學生的問題,進而在未來這一形式可以更進一步,提問者變成智能教學設備,而學生則負責回答問題,讓我們智能設備對學生的問答進行實時評估和反饋,這種方式能顯著提高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兼顧了學生自然語言的發展和體驗。
總之,智能教學技術應用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宗凱.科技支撐教育創新——先進教室、數字教師、未來教育[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01)
[2]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