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秀
摘 要:民商法是我國的重要法律,民商法涉及到的范圍是很廣的,民商法的成立涉及到了企業、員工以及政府等組織和個人,民商法對其中的具體事項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連帶責任是民商法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共同侵權情況,共同侵權情況指的是人們合伙侵犯他人的權益,例如著作權、商標權等;第二個方面是共同危險行為,指的是人們一起做出危害個人或者組織的商業事項;第三個方面是共同責任,指的是相關的人員共同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連帶責任。本文主要闡述了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具體措施
民法和商法在我國的法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法和商法中都有關于連帶責任的條款,但是由于連帶責任在我國出現的時間還不夠長,所以我國的民法和商法對連帶責任的解釋并不是特別的完善。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出現是為了使我國的法律變得更加公平,在我國傳統的法律中,當發生案件糾紛的時候,當事人都會將責任互相推諉,而連帶責任的出現,讓人們能夠正視自己的行為,對于我國法律的進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條款到現在為止不是特別的完善,所以需要人們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不斷完善其中的條款,從而更好的發展我國的民商法。
1 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存在的問題
1.1 民商法規則的變化使司法中有關損害人利益的賠償發生了本末倒置的現象
我國的民商法由于實體法四相輔相成的,民商法是實體法的衍生以及完善。所以民商法在制定和修改的時候都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實體法,因為如果沒有實體法,民商法是不能夠單獨存在的,民商法在修改時候還能夠需要考慮到實體法對與人們各種權益的保護,在修改的時候不能夠損害相關的合法權益。在制定民商法的時候,有些民商法的條款可能會有與實體法沖突的地方,這個時候就不能夠按照民商法的相關事項來進行,需要將實體法作為標準,這樣才能夠保證實體法在法律中的地位,保障相關當事人的利益。在我國的司法中,有一種本末倒置是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問題,人們為了配合程序法中的共同訴訟,將民法和商法中關于人生賠償的問題重新做出了規定。
1.2 法院沒有正式受理侵權行為之前,不追究未被起訴的侵權者和被起訴的侵權者之間分擔的責任
在我國的案件糾紛中,如果案件還沒有被相關的人民法院受理,那么相關部門就不能夠追求未被起訴侵權者的責任,這是我國法律中的必要要求,這是從我國法律的角度來看待;從我國的司法角度來看待,當案件發生使,不管有沒有起訴,都需要對責任人和賠償的范圍進行劃分,這樣能夠更好的保證人們的權益。在我國民商法連帶責任實踐的過程中,當發生侵權現象是,原告如果沒有對全部侵權人進行起訴,而是對其中一部分侵權人進行起訴,法律就不會追究其他侵權人的責任,這樣是一種不公平的現象,因為侵權行為的后果需要所有的人來承擔,如果將所有的責任都算在被起訴者的頭上,是不夠負責任的。法律的存在應該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出現這種情況就體現出了不公平的判決。當原告對部分侵權人提出訴訟的時候,法院應該對事情的本質進行研究和分析,應該追究所以侵權者的連帶責任,這樣才能夠體現法律的公平。如果法律僅僅根據原告的訴訟對其中的部分侵權人追究連帶責任,就失去了法律對人們的保護意義。
1.3 把原告擁有的選擇權調到執行階段之后存在不合理之處
在我國司法的實踐環節,能夠合并的訴訟最好不要分開來行使。這樣會導致事情變得十分復雜,其次,相關的部分還應該鼓勵人們減少訴訟,在多人侵權的案件中,要盡量減少訴訟的原則。當人們在日常的生產活動中正常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的選擇對其中的主要當事人進行起訴,或者分別對不同的當事人進行起訴,這樣的行為會為司法的審判帶來復雜的審理過程,所以相關的部門應該鼓勵原告對所有人共同提起訴訟,這樣既能夠使是整個案件清晰明了,還能夠將責任承擔分配的更加合理。但是最終的起訴權掌握在原告的手中,法院只能夠對起訴者進行引導,不能夠決定和妨礙原告行使權力。在我國的實體法中,原告的權利和訴訟會產生一定的沖突,例如原告不能夠對全部的侵權人進行起訴,只能夠對其中的一部分侵權人進行起訴,這就是我國的民商法與實體法中關于連帶責任存在的矛盾的地方。在我國法律現行階段,將原告的選擇權放在了執行階段之后,這樣的設置是十分不合理的,因為很多問題是在訴訟的前期就需要被解決的,而法律的規定使得這些問題在最后才被解決,問題在最后已經不能夠被更好的解決。這樣的做法對于原告是不公平的,對于部分侵權人也是不公平的。
2 完善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建議
2.1 在侵權法中填入必要的公共訴訟
我國的必要的公共訴訟分為兩種,分別是固有的公共訴訟和類似的公共訴訟。前者指的是當訴訟標的一樣時,需要讓當事人一起進行訴訟,為了減輕司法流程,相關的部門應該對固有公共訴訟進行一同審理。在案件中,如果所有的當事人中如果只存在一個訴訟標,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要想形式自己的訴訟權利和義務,法院應該對當事人提出公共訴訟的要求。而類似的公共訴訟不同于固有的公共訴訟,它指的是把訴訟標的客觀上的牽連性質也納入到了考慮的范圍中,法院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對相同的情況進行共同審理,被起訴這可以單獨被起訴,也可以共同被起訴。
2.2 把共同侵權所承擔連帶責任的一種訴訟歸類必要訴訟
程序法在我國法律中的存在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要想更好的完善我國的訴訟法,保護相關人們的合法權益,就需要對程序法進行充分的研究,研究程序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不足之處進行深入的了解,從而對其進行改善,首先應該將共同侵權所承擔的連帶責任的一類訴訟歸為必要訴訟,不能夠將共同侵權所承擔的連帶責任歸類為共同訴訟。這樣做是為了在后來的環節中讓原告能夠有法可依,有足夠的法律支撐被侵權人想任何或者所有侵權人進行追償。這樣的做法體現出了我國法律的人性化,能夠更好的對我國的案件糾紛進行合理的劃定,不僅保護了人們的合法權益,還使的我國的法律更加的公平化。
2.3 債務人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之后的追償
債務人承受連帶責任的實質是加強債務人相應的責任,讓債務人負擔超出自己需要承擔范圍的責任。其次,我國的民法和商法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規定債務人在承擔連帶責任之后能夠對其它的債務人進行追償,使其償還自己償還的部分責任,這樣的規定既能夠保證原告的合法權益,還能夠保證不應該承擔責任的債權人的責任,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性。我國在目前階段沒有對賠償的數額的具體規定,如果對具體的數額進行規定,那么問題就會簡單很多。例如,在原告相關的債權人追究責任的時候,可以根據比例對相關的債權人進行追償,每個人只需要償還自己需要承擔的部分。其次,還可以按照債權人責任的大小來進行對原告的賠償,責任大的債權人賠償的比例多,責任小的債權人賠償的比例小。這樣的方法能夠分清債權人的責任,每個人只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就可以了。
3 總結
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出現對于我國民商法的完善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國的民商法中對于連帶責任的規定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研究改善的方法,避免與實體法的沖突,將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更加完善,從而體現法律的公平。
參考文獻
[1]葉彥. 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J]理論縱橫.中國經濟網,2016,37 (02):26-27.
[2] 梁衍. 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J].中國流通經濟,,2017,79 (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