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位祥
【摘要】閱讀是搜索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質量,是當前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關鍵詞】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083-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這句話深刻地闡明了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語言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下面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積累,談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與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新課改以來,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諸多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由于閱讀教學的應試負擔過重,功利目的過強,缺乏有效指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中小學生讀書量普遍不夠,讀書時間少;課堂閱讀教學仍以知識體系為主,過多注重詞句、段落、寫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導,講問過多,忽視對閱讀整體性的把握;對學生的閱讀缺乏有人文意義的主題引領和深度指導,使閱讀雜亂無章和淺嘗輒止;忽略學生閱讀時的獨特思想感受和情感體驗,形成共性突出、個性缺乏的閱讀結果;忽視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使閱讀成為暫時性功利的短期行為,最終使語文閱讀形成重功利、輕發展;重共性、輕個性;重繼承、輕創新;重認知、輕情感的反文化特征,造就有知識、沒文化的閱讀者。
由此可見,當前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閱讀目的、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閱讀數量、閱讀時間等方面都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將會在不同程度上會導致學生閱讀能力的弱化。
二、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1.以讀為本
閱讀課就是讀書課,閱讀教學第一要務是讀。“以讀為本”即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得是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可見,閱讀教學必須重視閱讀實踐,要以讀為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應做到以讀為本,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通過不斷強化閱讀,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此同時,還要以讀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其思想情感也能得到一定的陶冶和提升。學生通過自己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應主要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去領會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寫作特點等。在課堂上要充分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去讀書: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
2.珍視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教學建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能從文本中讀出自己的體驗和感悟,這是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基礎,也是進行閱讀反思、閱讀批判的前提。學生是獨立的、自主的個體,學生的生命體驗、學習方式方法,因人不同,思維的角度、深度、領悟的境界、質疑的方式也迥然各異,每個學生對作品的初步感受、分析和理解都可能不盡相同。
3.培養語感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銳敏的感覺。”《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中多次強調:“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直覺領悟能力”。現代教學觀認為:教材不是學習的唯一憑借,應該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同時,學生對教材的感悟不是老師能夠講出來的,而是在語文閱讀的實踐中積累感悟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地、自由地培養語感。學生完全可以借助思維和審視能力,展開自身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對語言材料進行品評與鑒賞。這是學生與作者在生活體驗上的一種溝通。它需要學生不僅能充分領會語言文字的字面意義,還要能領會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注重課外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更重要。我們也常常發現,一些學生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有了較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和閱讀條件充實了課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學中出類拔萃。《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光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在課堂教學中,由于識字量大,機械記憶無法消化這么多生字;學生又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有針對性地選擇有趣的情節來幫助學生鞏固生字,更好地理解詞義。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名家偉人,都有喜好讀書這一習慣,書籍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也讓我們領悟到:課內閱讀固然重要,課外閱讀同樣不容忽視。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題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達到提高課堂教學之效。
參考文獻:
[1]劉濟遠.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2]金和德,姜永志.小學語文教學概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