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智能手機可以安裝各類學習軟件,功能極其強大,因此受到了廣大青年的喜愛。當下,人們的物質水平大大改善,越來越多家庭會為自己的孩子配備智能手機。然而,關于中學生是否該攜帶智能手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中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因此容易對智能手機產生心理依賴,嚴重影響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接下來,本文將針對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展開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智能手機 中學生 影響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霄縣教育學會教師進修學校課題(負責人:林木金,課題編號:yxxj1604)。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170-01
引言
現代社會,智能手機從各個層次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判斷和思想觀念,尤其是對正在成長青少年所帶來的影響不得不令人深思。事實上已經有許多學者就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展開過深入的探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用。為了進一步把握智能手機對中學生思想價值觀以及行為習慣的影響,本文將以中學生自我控制、感覺尋求為理論基礎展開探究,希望對教育工作者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自我控制
目前,人們對自我控制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總的來說,自我控制是個體主動控制自身的心理以及行為,是一種不受外力的作用而自覺主動發生的行為。自我控制體現了個體自我意識成長,個體會主動適應社會環境并靈活調節情緒、行為等,從而實現特定的目標,自我控制是人類獨特的高級心理活動。具體來說,自我控制具有四個關鍵因子即延遲滿足、自覺性、沖動抑制性和堅持性。自我控制與成癮行為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自我控制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實現目標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學生在使用智能手機的過程中是否能夠加強自我控制決定了中學生是否能從智能手機的使用中受益。了解自我控制有利于我們深入研究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從而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引導中學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機,發揮智能手機的積極作用。
(二)感覺尋求
感覺尋求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加拿大,研究學者提出感覺尋求與感覺需要緊密聯系,個體渴望通過某種方式甚至寧愿冒險來滿足多變、復雜的體驗需要,因此感覺尋求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和冒險性。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研究學者進一步提出了感覺尋求與成癮行為之間的關系,并提出學生不甘寂寞、經歷尋求以及放縱欲望呈現正相關關系,因而基于感覺尋求與手機依賴成癮理論基礎來深入研究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中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其好奇心強,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因此合理使用智能手機可以為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等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其積極影響體現在以下幾種方面:第一,有利于增長學生的見識。在信息化時代,網絡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作為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手機可以幫助中學生及時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和隨時隨地搜索資料,中學生的見識得到增長,知識面也得以擴大。在各種論壇上,學生還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變得更加豐富。第二,有利于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智能手機的使用方便了班主任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可以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班級通知,從而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中來,提高班級管理效率。許多學校還建立了學校、家庭、學生個體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學校和家庭都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班級管理實效性大大提升。第三,有利于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現代社會智能手機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智能手機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掌握智能手機的使用技巧,發揮智能手機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積極融入新時代的環境中來,享受科技發展的成果。
(二)負面影響
智能手機對中學的影響既有利也有弊,如何科學使用智能手機是當下人們思考的問題。具體來說,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影響學生的學習。中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將智能手機帶到學校容易使學生分心,學生可能會利用學習時間來玩兒手機,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另外,智能手機功能十分強大,學生可以輕松利用智能手機上網搜索作業的答案,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習能力難以得到鍛煉。第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使用智能手機將會打開網絡世界的大門,網上暴力、淫穢、虛假等負面信息容易使學生的心理扭曲,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生過于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與身邊的人缺乏情感的交流,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疾病。另外,長時間玩手機會增加學生近視的幾率,引起學生身體機能的下降。有的學生拿到了手機之后會保持固定的姿勢,缺乏鍛煉,身體素質大大降低。第三,影響學生的政治思想。學生可能通過智能手機接觸到多元化的價值觀,西方的一些新興思想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素質,危害我國政治安定。第三,影響學生的消費觀。目前,中學生的智能手機多是家長買單,學生對合理消費還缺乏深刻的認識,因此容易出現盲目攀比,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還有的學生可以使用手機網購的功能,不受時間、地點的消費方式導致學生隨意消費,毫無節制。
三、關于中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思考
基于自我控制和感覺尋求理論基礎來思考中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這一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凡事有兩面性,無論是教學工作者還是家長都需要正視這一問題,采取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問題。顯然,在現代社會,堅決不讓中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是不現實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學會抵制誘惑、控制自我欲望、積極上進的優秀人才,因此家長和學校肩負重任。家長和學校要積極配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多關注學生,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智能手機開拓眼界、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束語
總之,為了學生健康成長,教育工作人員要從把握中學生的特點展開引導,積極干預學生的行為,增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建立健全相關的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適當的約束,避免學生沉迷于智能手機。家庭必須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從而有效避免智能手機的危害。
參考文獻:
[1]段亦林.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與建議[J]. 科技創新導報, 2017(9):174.
[2]張昱霏.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29):72-73.
[3]陳瀟.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及建議[J]. 實驗教學與儀器,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