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倪剛
【摘要】教學過程設計的可視化具備描述教學活動時間先后順序及其相互層次邏輯關系的雙重功能。教學流程圖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框架,決定了整個課堂的結構與發展走向。完美合理的教學流程圖能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結構清晰、主題鮮明,是優化教學過程的良好手段。
【關鍵詞】可視化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圖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JXJG-17-2-9)、江西師范大學校級教學改革研究課題(JXSDJG1714)。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230-02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等。其中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對課程中相關活動及其先后順序進行詳細描述,該項設計是指導教學的直接依據。目前,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的表述非常繁雜,而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導致教學設計流于形式,不能夠起到規劃、指導、反思教學的作用[1]。隨著信息可視化、 知識可視化領域的應用和拓展,教學設計也出現了可視化視覺轉向[2],這為新的教學設計捷徑法的開拓提供可能, 更在于教學設計思維方式的全面革新[3]。
一、可視化教學過程設計的理論依據
人腦的 80% 功能都用于處理視覺信息,相對普通文本來說,視覺信息將它們的觀點更加緊密地進行壓縮,其邏輯關系表現得比文字更直觀、生動、快捷、更便于交流識記??梢暬褪前褦祿⑿畔⒑椭R轉化為可視的表示形式并獲得對數據更深層次認識的過程??梢暬且环N使復雜信息能夠容易和快速被人理解的手段,是一種聚焦在信息重要特征的信息壓縮語言,是可以放大人類感知的圖形化表示方法。因此,將任何抽象的事物、過程變成圖形圖像等圖示方式的表示都可以稱作可視化[4]。簡單地說,可視化就是利用圖示的方法對事物進行視覺加工處理的過程。這種轉化任務既可能由人來完成,也可能由計算機工具來實現,具體方式則根據完成任務的屬性和將要達到的目的來確定。
教學過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動組成的一種運動形式,這些活動有著比較明確的時間先后順序。因此教學過程設計的可視化屬于時間序列可視化的范疇。同時,各個活動間也有著一定的層次關系,因此教學過程設計的可視化也應該具有層次可視化的屬性。教學過程設計的可視化應該具備描述教學活動時間先后順序及其相互層次邏輯關系的雙重功能。
二、“思維導圖”“概念圖”“流程圖”的適用特點
教學設計的可視化通常由思維導圖、概念圖、流程圖甚至動畫軟件等技術和工具所支持。思維導圖是把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
思維導圖能提高學習者的發散思維能力,而且使內容之間緊密相聯,便于記憶的喚醒,同時也將整個思維過程直觀地呈現出來,有利于對學習過程作出評價。概念圖強調知識的組織化,在表征事物間的空間和邏輯聯系時,具有一定的形象性。這兩者都是有效的教學內容的圖解方法,但他們在表征時間聯系上則有缺陷。教學過程設計,要將設計過程同后續的實施過程有機結合,因此需要對“圖”中元素和具體的情景、活動、工具以及媒體進行綁定,這是目前大多數“思維導圖”“概念圖”工具無法做到的。為此,我們引入教學“流程圖”的概念,以期將教學過程的設計可視化。
流程圖是對過程、算法、流程的一種圖像表示,用特殊約定的符號或圖形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教學環節按一定的順序結構表示出來,形成的可視化圖形就是教學流程圖。教學流程圖是濃縮了的教學過程,它具有層次清楚、簡明扼要的特點,它可以直觀地顯示在課堂活動中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呈現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反映教師的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性和層次性[5]。教學流程圖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框架,決定了整個課堂的結構與發展走向。
從時間層面來看,教學流程圖的呈現應該按照課的進程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順序進行;從內容層面來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流程圖呈現的應該是按照內容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順序排列。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的雙邊活動,因而在流程圖的設計上自然不能脫離開這兩個主體,否則教學過程就會顯得靜態和呆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教師在對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將信息反饋給學生并調整自己的教學,這樣才能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進行學習。此外,在設計課時教學流程圖之前,還要考慮到單元教學內容、教材的特點、學習者的特征、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組織、場地儀器媒體等教學要素。
然而,教學設計領域并沒有盲目迷戀技術,無論是采用基于技術的繪畫手段還是紙本手繪的形式實現教學設計的可視化,都只是一種“或然”,而沒有強行要求成為“必然”。因為教學設計可視化的根本意義還是為了幫助教學設計者獲得更強的表達、創造、溝通和分享的力量[6],這些都取決于設計的內在生命力而不是外在的工具。
三、教學過程設計可視化的意義
新教師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教學設計,對每一個教學環節、內容的說明都會特別具體,然而上課時又不能頻繁地去翻看教案。為了保證教學能夠順利進行,他們會將整個教學過程熟記于心。當新教師按照設計好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時常會因為課堂上的一些突發情況變得不知所措。一節課結束后,才意識到有些設計好的教學環節因為自己的緊張而遺忘了。教學流程圖對新教師而言更容易在他們腦海中建立教學框架,更有助于他們把握全盤的教學思路。
對于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而言,他們對教學的感知更為豐富。在常態課的教學中,過于詳細的教學設計也許對他們的教學能力的提升并無多大幫助。教學流程圖不僅能讓他們形成清晰的知識構架,還能在節省大量時間的前提下保證教學井然有序展開,這樣他們就能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學生的認知發展,并改進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教學流程圖可以使教學活動的規劃環節和最終的實施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教學設計的效率。其次,教學流程圖將復雜的教學過程視覺化、形象化,更容易與團隊成員、同行同事分享教學設計思想。最后,圖像、繪畫等視覺化的教學設計表征,有利于激發教學設計過程中的創造性, 并滿足教學設計對美學價值傾向的追求。
綜上所述,教學流程圖作為一種簡潔、高效的教學圖示,相對于文字表述的教案而言,它需要花費的時間更短,而實用性更強,對教學教研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教師怎樣將教學流程圖融入到教學設計或教案之中,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還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曹曉明.可視化教學過程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9,(03):16~19.
[2][4]李芒、蔡旻君.可視化教學設計方法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13,(03):16~22.
[3][6]錢旭鴦.教學設計可視化研究:教學設計的視覺轉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0,(07):30~35.
[5]汪翼峰.教學流程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5,(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