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語音、詞匯和句法三個方面探討母語在學習者學習英語過程中的正遷移作用,提出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如何學好英語相關建議,從而幫助學習者在母語的正遷移作用下更有效地學習英語。
【關鍵詞】英語學習 母語正遷移 語音 詞匯 句法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133-01
許多研究都探討了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作用,一些學者認為母語的使用具有重要性,而另一些學者則持懷疑態度。反對的人認為,使用母語可能引起干擾產生負面影響,這是學習者語言錯誤的根源之一。反之,一些學者認為母語會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習者在外語學習中積極遷移。
一、母語遷移
遷移最初是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先前知識擴展到新知識領域的現象”。根據Odlin的說法,遷移是由于目標語言與以前獲得的任何其他語言之間的異同而產生的影響。而母語遷移是指許多學習者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會受母語即漢語的影響。英語學習過程中,當已有的知識有益于當前學習任務時,就會發生積極遷移。相反,當已有知識概念抑制當前任務的完成,就會發生負遷移。而本文著重于母語在英語學習中的正遷移,從語音、詞匯以及句法三個層面進行探討。
二、母語在語音方面的正遷移
兒童在初學階段由于年幼,無法理解抽象的發音規則。教師有必要對比兩種語言獲得聯系產生積極的遷移。這個方法不僅可以讓孩子真正掌握正確的英文發音,還可鞏固中文拼音。
1.英語元音的正遷移
在語音學中,音素是聲音與意義之間關系中最小的語言單元。英語音素分為元音和輔音。英文國際語音字母表(IPA)中有近48個音素,包括20個元音和28個輔音。一般而言,元音是由單元音和雙元音組成,輔音包括清輔音和濁輔音。教英語音標類似于教中文拼音。例如,短元音[?蘧],[?蘅],[?藜],[i],[u]和長元音[a:],[?蘅:],[?藜:],[i:],[u:]與漢語拼音的韻母(a),(o),(e),(i),(u)發音相似。因此,當老師教孩子發音這些元音時,最開始可以采取正遷移策略用漢語拼音(a),(o),(e),(i),(u)教授英文元音,有助于孩子練習和記憶。同時,教師也應當提醒孩子們,中英文發音雖然相似但依然存在較小差異,以避免誤認為兩者發音完全相同。
2.英語輔音的正遷移
英語中的輔音則和漢語的聲母類似,如/ b /,/ p /,/ m /,/ f /,/ d /,/ t /,/ n /,/ l / / k /,/ h /,/ r /,/ s /,發音的方式也幾乎相同。然而,為了清楚地發音漢語拼音,每個輔音都有一個結尾的聲音,而學習者只需要刪除每個漢語輔音的最終聲音,就可以將英文輔音發音正確。例如,從(bo)中刪除(o)是/b/;從(de)刪除(e)保留/d/等等。英語中的其他輔音如[t?蘩],[d?廾],[ts],[dz]也有相應的漢語拼音發音。具體來說,[t?蘩]聽起來像(chi),[d?廾]聽起來像(zhi),[ts]和(c)相似,以及[dz]和(z)相似等。
中英文音素有很多相似之處,學習音素時做出積極的遷移可以使學生受益匪淺。但教師也應強調,這些音素的英文和中文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初期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巧妙借鑒。
三、母語在詞匯方面的正遷移
1.詞義的正遷移
漢語和英語詞匯都較為豐富,都有許多抽象詞。學生學習具體的英語單詞較容易,例如,老師可以利用蘋果圖片或指向蘋果實物,重復發音“apple”,然后學生就知道英文中的“apple”是蘋果。然而一些抽象名詞,如“記憶,時間,文化,經濟”等,沒有實物可一一對應,老師適當用漢語補充解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
2.詞性的正遷移
一些英文單詞可以用作不同的詞性,例如,“reduce”一詞可以是名詞也可是動詞,這種現象在漢語中同樣存在,“減少”可以用作動詞或名詞。因此,學習者根據詞性,很容易在漢語中找到對應的英文單詞,從而更好地理解詞語。
3.語義的正遷移
中文和英文單詞都有許多同義詞,但需要根據語境選擇。以“convince”和“induce”為例。兩者都是勸說某人做某事,但前者是褒義詞,而后者則是貶義。這與漢語的規則一致,在不同的情況下,“說服”指的是“使某人信服”而“引誘”的意思是“采取不恰當手段教唆”。就這個層面而言,學習者可以利用他們的母語知識從中文字面和深層意義上學習一一對應的英文單詞。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中文詞匯與英文單詞在詞義,詞類和語義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漢語學習者可以利用他們所熟悉的漢語來創造英語短語,在詞匯方面產生積極遷移。
四、母語在句法方面的正遷移
句法是研究句子中組成成分的結構和順序。中英文有五個基本句子結構。
主語+系動詞+表語:They are teachers. (他們是老師。)
主語+謂語:He got up. (他起床了。)
主語+謂語+賓語:She reads books. (她看書。)
主語+謂語+直接賓語+間接賓語:I buy him a present. (我給他買了一個禮物。)
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We selected him president. (我們選他為總統。)
簡單陳述句中的單詞順序,英文和中文大致相同。例如,我們可以不考慮詞語順序將以下中文句子翻譯成英文,如:(告訴她事實。) Tell her the truth.;(那事使他很難過。) That matter made him very sad.;(如果你感覺累了,你應該現在上床睡覺。) If you feel tired, you should go to bed now. 在中文句子中,大多數主語都在一個句子的開頭,后面是謂語部分,然后是賓語,與英文句子完全相同。由此可見,漢語和英語在句子結構上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初學者掌握英語基本句子結構時困難較少。
五、結語
研究發現,母語(中文或日語)和目標語(英語)雖屬于不同語言體系,但由于中英文之間的許多相似之處,中文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的表現優于日語學習者。王薔提出對于初學者而言,如果教師選擇以目標語(英語)解釋困難的語法規則,那將是復雜和耗時的。一方面,教師和中國學生不應該完全避免使用中文,而是采取母語的正遷移策略。另一方面,我們在強調母語正遷移的作用,也要注意母語的雙面性,過多依賴或者完全規避母語都是不明智的。
參考文獻:
[1]Odlin, Terence. Language Transfer Cross?鄄Linguistics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張毅.關于第一語言(中文)正面轉移對第二語言(英語)詞匯習得相關教學建議的討論[J].海外英語,2012(2):173-174.
作者簡介:
方雅妮(1994.02-),女,漢族,陜西安康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