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石萍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146-01
打開網絡去搜索“教師習題演練”,相關結果甚少。實際工作中也不乏有些老師會對習題演練產生疑問:“哪位老師不會做學生的作業呀?讓老師把學生的作業演練一遍,真的有必要嗎?”下面我想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談一下自己對教師習題演練的幾點看法。
一、為什么要進行教師習題演練?
教師習題演練一般指教師把布置給學生的作業題提前做一遍。勿庸置疑,針對小學生的作業,當老師的肯定都會做。但作業會不會做絕對不是老師“習題演練”的目的,教師習題演練更重要的是促進教師對教材、對學生、對教法的思考,真正的目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點來概括。一是想通過教師自己演練作業,感受學生作業題量是否適當,難度是否適中,從而有效地調控教學設計;二是想通過教師自己演練作業,設身處地考慮學生的不同基礎和層次,考慮“因材施教”的分層布置作業;三是想通過教師自己演練作業,預測學生出錯的原因,建立“知己知彼”的基礎,有利于及時更換不合適的題目,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四是想通過教師自己演練作業,精心挑選代表性習題,避免學生大量重復機械性練習,調動學生作業積極性,最大程度發揮習題的作用。
二、教師習題演練演練什么?
《新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到“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訓練,但要適度,不能依賴機械的重復操作,要注重訓練的實效性?!贝_實,學生要想把知識變成技能必須得通過習題的橋梁,而教師應承擔起橋梁設計師的角色。教師應把握技能形成的階段性,根據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精選作業習題,分層次地落實。
1.演練鞏固知識點的基礎習題
《新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到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習題進行演練,同時應在演練時琢磨如何調動這部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演練形成技能的變化習題
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一般情況下面向的中等生更多一些。教師要面向這些中等生搜集能形成技能的變化習題進行演練。例如這時候可以充分發揮題組的作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對比練習,發散思維,進一步提高解題技能。
3.演練構建知識系統的綜合性習題
《新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到: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思維空間,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對于優等生而言,可能一些習題在上課以前都會做了,因此教師要搜集能構建知識系統的綜合性習題進行演練。
4.演練具有生活價值的實踐性習題
《新課程標準》總體目標中指出,要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須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還要搜集具有生活價值的實踐性習題進行演練。
下面我結合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來談談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習題演練設計。
從第一行往第二行看,圓的半徑擴大到原來的( )倍,直徑擴大到原來的( )倍,周長擴大到原來的( )倍;從第三行往第二行看,圓的半徑縮小到原來的( ),直徑縮小到原來的( ),周長縮小到原來的( )。
此題設計意圖:(1)第二行題除了承載著使用公式熟練計算的任務外,還需在技巧中對學生進行指點。比如我曾經見一位學生的作業是這樣寫的,C=2πr=2×3.14×5=6.28×5=31.4,如果我們教師在習題演練中考慮到類似這樣層次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前提醒他們可以應用乘法交換律把計算變得簡便,就會使他們減輕計算負擔。(2)第一行第二行都做完后要觀察對比,都是5cm,可結果周長為什么不同?此時要滲透給學生養成仔細審題的作業習慣。(3)第三行題屬逆向思維,稍增加難度。(4)每題設計盡量不要單一化,如果此題數據未經過篩選,就不會明顯看出規律。而現在學生可以根據表格計算觀察一眼看出規律,那就是只要在一維空間內的比都是原比。
習題二:在一個周長是56厘米的長方形紙中最多能剪出幾個直徑是5厘米的圓?
此題設計意圖:這是一道動手實踐題,很多同學初審題往往用長方形周長除以圓周長去計算?,F在通過學生課下親身實踐去剪一剪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長方形短邊長度決定圓個數結論的印象;同時在列舉長方形長寬數據過程中滲透極限等思想。(如下表格)
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興趣得到了提高,學習數學的熱情也無比高漲。
此題設計意圖:根據上一屆學生作業反饋情況,發現多數孩子把圓周長的一半和半圓周長混淆不清,因此設計本題,數據簡單,重在對學生方法的引導上。
三、如何更大程度發揮教師習題演練的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的習題演練僅限于方便作業批閱,和課堂實際教學完全脫軌。事實上,習題演練應該屬于教師備課內容中的一部分。我們在課堂上可以利用教師習題演練對學生解題格式進行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起到示范的作用;我們也可以把教師習題演練中的題目以檢測的形式出現,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補充、修改、調換、完善后一節課的課堂資源;我們還可以把習題演練保存后各年級借鑒參考,方便我們在教學上少走彎路。
總之,教師習題演練為高效教學提供了一種良好的切入點和實現的方式,是高效課堂研究的積極探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要挑戰業務難度,不光要進行習題演練,而且要對演練的習題進行篩選,這樣既會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會相應的減少教師批閱作業的時間,從而留出精力去研究更有價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