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冰
在我國近幾年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過程中,人們開始反思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合作的意識與能力是現代人必須的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積極投入到教學方式的改革中,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搭建合適的平臺。
合作學習是對過去一節課只有老師講學生被動聽的“填鴨式”教學的否定,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話動。它體現了課標中生生互動的理念和倡導。它根椐一定的學習目標,讓異質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共同學習討論研究,使之信息交換、合作學習,從而能達到一定的目標。
合作學習的作用在實施課改以來凸顯出很強的實效性。首先,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的意識;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彌補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其次,合作學習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還有,合作學習有助于張揚個性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感到學有信心,其活動能使學生體會到相互間的關心和幫助,使師生在多維互動、相互砥礪、取長補短的過程中達到在和諧中進取的境界。
正因為合作學習對教書育人有如此大的作用,所以人們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往往會大量使用合作學習法,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不免有點趕時髦的現象,沒有利用好合作的學習的作用,沒有安排好合作學習時機,所以合作學習方面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有待教師及時解決。那么,合作學習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呢?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下面我就以教學中的實際案例來給大家說明。
案例一:某小學數學四年級教師這樣運用合作學習講解“三角形的內角和”:在課前讓學生備好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紙板數張等教學道具,然后引導學生經過猜想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緊接著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去驗證結論。在小組合作后教師沒有安排及時的合作效果的反饋。在這堂課上,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學生個個都興致盎然地剪剪、畫畫、拼拼,無形之中表示出非要弄一個明白不可的決心。約3分鐘以后,該教師示意學生停止驗證、探索,隨即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驗證。
這節課是一節非常好的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自操作、親身體驗的實驗課題,但在實施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幾處不當。首先,只拿出3分鐘進行證明和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是遠遠不夠的。很明顯,合作并沒有結束,學生仍然處于積極的探索之中。該教師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不足3分鐘,這是一種沒有實際意義的合作學習,它僅僅只是一種形式。這樣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相反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生剛剛體會到自主、合作學習的成功感便被時間熄滅了。其次,沒有學生合作后的匯報和組際間的交流、沒有學生的成果展示。這樣的合作在當前課改的前提下有“追星”之嫌,是一種沒有任何價值的形式合作。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上像這種流于形式的合作學習依舊存在,要么像本案例那樣合作走走過場,一會兒就盲目、草率收兵,要么合作學習之后不進行組際交流、似乎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關系不大,有脫節現象。顯然這樣的合作學習是一種形式化的行為。
要避免這種形式化,想做卻做的不到位的現象,首先,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把握好合作學習需要解決的問題,要依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合理安排合作、討論的時間,少了則是一種表象,流于形式。其次,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在組際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討論。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真正發揮出合作學習的互補與交流的功能。要讓學生的才能淋漓盡致的發揮。
案例二:某教師上課時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老師的話剛出口,學生們立即行動,前排的同學立即轉向后排,同學們七嘴八舌。
教師在合作學習前,沒有明確的目的與要求,如果是比較有深度的問題,也要有必要的引導。教師實際實施時的計劃,沒有在小組研究時到學生中了解情況。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合作“自由化”的現象。課堂上,有的小組里同學們七嘴八舌,聽不清究竟是誰的思維嚴密、誰的思維缺乏條理性,教室里嘈雜聲一堆;有的小組里人云亦云,缺乏主見;有的小組里只有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評說,學習較困難者根本沾不上邊,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似乎討論與己無關。顯然這樣的合作學習是一種放任自由的行為。
要解決這個現象,第一,本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合理分組,保證小組與小組之間競爭實力均衡,明確小組內每個成員的職責和任務,要發揮小組內每一個成員積極性,主動性,形成集體智慧。第二,在合作學習環境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合作前要讓學生明確合作的任務、目標,讓學生首先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中不僅要參與合作,同時也要與學生共同探討,對于合作中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善于及時發現和及時補漏;合作后學生匯報時老師要及時捕捉和激勵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展現自我,避免虎頭蛇尾的現象。
合作學習在推廣和實施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那就是合作學習的形式化、泛濫化和自由化,同時,我們要針對課堂反饋,以課程標準為理論依據,逐步糾正教學實施中的誤區。在以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可以對癥下藥,解決問題,科學合理地運用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其巨大作用,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雖然在實施過程中有很多客觀因素影響其在課堂中發揮的效率,但我認為主要的還是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對學生真正主體性的關注。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合作學習這一發展性策略給學生個體及群體的發展帶來的遠期影響。教師應創造性的使用教學資源,積極創設合作學習的平臺,真正使學生在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等多方面得到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