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兵,吳 英,何 鑫,田洪峰,王延斌,張英明
(1.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41;2.哈爾濱米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 150060;3.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通過學校與企業作為“雙主體”的深度合作、教師與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術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自2015年以來,不斷地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2017年,學院被確立為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立項單位,在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展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邊研究、邊總結、邊推廣,引領學院食藥類、信息類相關專業探索出現代學徒制培養新模式,為企業培養“量身定制式”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陸續出臺,這些戰略的實施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同時,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發展壯大、院校內涵提升,都亟待尋求產教結合的新突破。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培養模式,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能更好地為行業、企業培養“量身定制式”人才。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進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試點仍處于探索階段,相較于先進國家成熟的培養模式,在政策法規制定、企業參與意愿提升、合作模式創新、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完善等方面還存在問題。學院在2個國家級試點專業、2個院級試點專業的實踐基礎上,探索出四種雙元育人培養模式,創新了“六雙五同”協同育人機制,同時制定了系列管理制度、規范,確保試點工作有效運行。
創新符合不同專業特色的學徒制培養模式,是校企合作取得成效的基石。學院基于食藥品類、信息類專業自身特點與校企合作基礎,開展四種雙元育人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實現了人才培養能力與服務產業能力的雙提升。
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為國家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黑龍江省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試點專業,黑龍江省高水平院校綠色食品類專業群第一引領專業。哈爾濱米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黑龍江省烘焙行業的龍頭企業。自2009年校企雙方開展合作以來,先后探索并實施了“實習體驗基地”“實習就業一體化”“訂單培養”“突擊生產”四種合作模式,學院已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培養基地。
近兩年,米旗公司轉變經營理念與方式,除中央工廠、門店外,書吧、茶吧、咖啡吧等特色營銷全面鋪開,對高素質的烘焙技師和營運經理需求量激增,員工福利待遇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順應企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學院與企業探索嘗試“店校一體”合作模式,建成200平方米的“米旗工坊”,開展真實生產、經營,同時配套“烘焙達人訓練中心”“米旗金牌大師工作室”“米旗學徒專班教室”,校企“雙導師”全程參與、協同育人,著力打造一大批能高度認同和快速融入米旗公司文化的,具備較高的質量、安全、健康意識,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精湛的烘焙技能、高效的店面管理能力的“高素養、精加工、善管理”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實現學生“學員-菜鳥-新秀-精英”的崗位能力提升和職場角色轉變。2017年,該試點項目入選教育部第二批教育部試點立項。
專業圍繞烘焙技師與營運經理兩大目標工作崗位,基于雙元主體育人、雙方資源共享的原則,依生產過程設計學徒培養進程,圍繞“崗位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這一條主線,校企全程攜手,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專業“4學段2輪回”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

圖1 “4學段2輪回”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
食品檢測技術專業為黑龍江省重點建設專業,制定了國家農產品分析與檢測實訓基地建設標準,承擔了國家專業資源庫核心課程《乳制品生產技術》《儀器分析》兩門課程建設任務。黑龍江作為中國的乳業大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畜牧業與奶源地優勢。以伊利集團、蒙牛集團、完達山集團為代表的乳品企業,在龍江大地迅猛發展,有效推動了地方就業工作和經濟發展。

圖2 校企行共育“四階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
2017年起,專業重新定位,以服務龍江乳品產業發展為核心,在多年的校企“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基礎上,籌劃與國內一流的乳品生產企業集群(伊利、蒙牛、完達山、飛鶴、紅星)建立“乳業聯盟委托培養學徒制試點班”。在教學設計中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乳品企業中相同、相似的專業知識、技能,校內外導師以專業一體化教室和自建的乳制品中試生產車間、分析檢測中心為主要培養地點;企業間在文化、技能、規程等方面的差異,則以企業認知、跟崗體驗、輪崗實踐、頂崗實習為主要培養方式。構建校企行共育“四階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見圖2。通過情景演練、拓展訓練、大賽歷練、服務磨煉、企業鍛煉五大舉措,將乳品行業的職業技能、職業精神和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融為一體,讓學生實現入行→入門→入腦→入心的素質養成。單元→單項→綜合的教學設計,實現學生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職業進階。高素質乳品檢測技術技能人才,助力龍江乳業實現新的發展。
中藥制藥技術專業是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示范專業點、黑龍江省重點建設專業、黑龍江省高水平骨干建設專業。2016年起,為了進一步發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優勢與作用,學院與黑龍江綠茵藥業有限公司本著“互惠互利、互相促進、互相提高、相互監督”的原則,學院投入4萬平方米土地、69個藥品批準文號、師資、技術及部分資金入股,綠茵藥業投入1億元資金、技術人員、3條中藥生產線入股,合作共建了投入多元、產權明晰、按照現代大學制度運行的混合所有制“綠茵藥學院”。
2017年,“綠茵藥學院”采取先招生后招工的模式遴選優秀學生(學徒),開啟了首屆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實踐。該試點班實現了校企雙方由聯合到聯姻的跨越,打造“校企生社”多維度的利益共同體,校企雙方正逐步建立起統籌有力、高效運轉的辦學運行機制,在招工招生、專業建設、培養考核、導師選聘、社會服務、創新創業、科研攻關、基地建設等方面不斷突破,全力打造中藥制藥類人才培養基地,為中藥產業發展輸入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圖3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3學段3循環4輪崗”雙元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黑龍江省中高職銜接貫通培養試點專業,第二批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自2012年開始與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面向聯想集團及附屬企業培養IT技術服務工程師。2017年,成立現代學徒制聯想特色班,探索“學服創賽一體化”培養模式,圍繞移動終端維修、IT服務、IT遠程、IT項目工程師崗位能力培養需要,培養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高素養、寬技術、精維護、會溝通、善服務”的技術技能人才。專業“3學段3循環4輪崗”雙元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見圖3。
校企雙導師在教育教學、考核評價、標準制定、基地建設、跟崗練習、頂崗實踐、大賽指導、集團文化浸潤、職業資格認證、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入合作,創新現代學徒制機制體制,提升學生“學、服、創、賽”能力。同時,雙方共同設計融入聯想5P文化、員工守則、任務列表、學習總結、考核標準、成長日歷等項目在內的“聯想學員成長日志”,翔實記錄學徒培養歷程,雙方導師精準評價、及時糾偏,確保學徒早日出徒,成為聯想標準員工。
“六雙”即雙主體、雙身份、雙導師、雙帶頭人、雙證融通、雙向考核,“五同”即共同組織招生招工、共同制定教學文件、共同組織教學實施、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共同實施技術服務,見圖4。校企雙方初步實現了校企人才共育、資源共享、人員共用、基地共建、質量共評的全方位合作。

圖4 “六雙五同”協同育人機制圖
一是建立了良好的校企溝通機制,通過交流互訪、會議、微信群、電話等多種方式溝通交流;二是建立了校企共建共享機制,學院軟硬件設施向企業開放,校企共建了米旗工坊和聯想服務中心等生產性和服務性基地,在企業建立了4個教師駐企工作站;三是初步建立了成本分擔機制,企業在招工招生宣傳、師傅到校授課差旅、學徒跟崗和在企業進行相關課程學習所需耗材、技術資源開發、師傅津貼等方面提供支持。
經過一年的實踐,學院4個專業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以確保達到試點預期效果,為其他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學院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機制、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評價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后續運行過程中,將深入推進“六雙五同”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招生招工辦法》《現代學徒制學生企業學習管理制度》《現代學徒制校企共建共享資源管理辦法》《現代學徒制校企雙導師聘任及管理辦法》等系列管理制度,邊實施邊完善,構建高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進一步完善專業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各環節質量標準建設,制定《現代學徒制企業實踐考核標準》《現代學徒制畢業考核辦法》《現代學徒制崗位職業標準》等管理文件,并在實施中改進。
現代學徒制試點現在仍處于一個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階段,地域不同、產業不同、院校發展不同,使得試點過程缺少借鑒,因此,急需增加培訓與交流。可通過聘請國家學徒制試點項目組入庫專家、行業企業專家入校把脈,定期開展集體會診,對學徒制試點項目進行指導,確保試點項目順利、高效推進。亦可加大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培訓,加強試點院校交流,共同探索建立有效機制、制度和標準,分享典型經驗和案例,取長補短,確保試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