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麗
摘 要 高職全程導師制是導師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學習指導、能力指導、就業指導,全面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對高職全程導師制人才培養研究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探究更高效、長久的導師制人才培養機制。
關鍵詞 高職導師制 人才培養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06
Abstract The whole-course tutor system is a personalized training model for teachers to conduct psychological guidance, study guidance, ability guidance,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the whole course of high-level tutor system, aiming to explore a more efficient and long-term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for tutor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tutorial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導師制起源于14世紀的英國,是針對極少數學生進行的個性化指導教育。1937年,竺可楨、費鞏等在浙江大學首次推行導師制。早期的導師制只對學生進行學術指導,主要應用于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需求,選擇導師,參與導師的研究項目,在科研項目的實踐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處理實驗中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導師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只做綱領式的引導,不做細化安排。在高校進行學年制改革,實行選修制與學分制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導師制被引入本科生和高職生教育。
高職全程導師制和傳統的研究生培養導師制不同,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對象不同;(2)年齡層次和文化程度不同;(3)終期檢驗考核標準不同。以上因素決定了高職全程導師制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依賴度很高,導師不僅要做總指揮,還要參與演練,要求導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必須兼備極強責任心和處理學生各種瑣碎事務的耐心,能指導學生思想、指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生獲得實踐能力、指導學生就業。
1 高職全程導師制的適應性
剛進入大學的新生,脫離原有群際關系,缺乏新的學習目標,在經歷入學的興奮后容易陷入迷茫。如何幫助學生適應新生活、設定學習目標、規劃職業生涯,這是入學階段亟需解決的大問題。然而在以輔導員和班主任為主的管理模式下,生師比失調;在培養目標和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專業教師以班級進行授課,師生交流有限,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學生的雙創能力和個性化培養。
高職全程導師制即是對入校新生宣講后,使其明白導師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實行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選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中,導師要對學生進行導思、導學、導能、導業,讓學生參與到導師科研項目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專業核心素養,提高專業綜合技能,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差異化人才培養。
2 導師制人才培養工作內涵
高職院校導師制人才培養工作流程如下:(1)導師確定培養方向,并提供人才培養目標和詳細的教學計劃(導師培養計劃表如表1所示)。學院根據導師提供的培養計劃和導師專業能力進行綜合考察、挑選,構成導師資源庫;(2)學院對剛入學的大一新生進行宣講,并組織學生依據自身職業興趣進行申報;(3)導師對報名學生進行考核、篩選,完成師生雙選;(4)導師在為期三年共五個學期的時間段內,對學生導思、導學、到能、導業,展開綜合能力培養;(5)導師制考核與總結。
3 高職全程導師制的先進性
(1)創新了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多元化人才培養格局,豐富了學校辦學經驗。培養目標明確,培養計劃具有可操作性,培養內容和學生具體能力生成相對應。
(2)改革了教學方法,將傳統的被動式教學轉變為導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討式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發展和職業興趣,展開實驗設計、項目實施、結果討論等實踐活動,學生成就感、自信心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更符合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加強了學生管理。全年級范圍的遴選,打破以班級為主的授課模式;開創了輔導員管理模式為主,導師管理為輔的雙重人才管理模式。
(4)有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教研一體的實踐模式,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具有創新思維,培養了學生科研能力;導師豐富的校內外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長期人生規劃,更有利于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
(5)實現人的培養。導師制將教書和育人相結合,注重人文關懷,潛移默化中以德育人。學生能在導師的指引下,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摒棄功利心,戒除浮躁,激活學生內驅力,成為積極向上、有責任、有擔當、誠實守信、全面發展的人,最終實現人的培養。
(6)為導師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礎,提升了導師的科研能力和產出。高職全程導師制的本質就是一項人才培養研究項目,在這個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導師可以得到詳實的人才培養科研數據和可靠的科研素材,為導師更進一步的科研計劃做出了鋪墊。
4 人才培養研究現狀及問題
高職全程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存在著不少需要完善的問題:
(1)導師制的雙向選擇機制有待健全。入學之初,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不了解,學生只能通過研究方向來甄選導師。此時的學生專業知識不熟,研究方向的選擇停在想象層面,實際情況和理想狀態可能存在巨大落差。另一方面,老師通過報名學生的自薦來遴選,方法單一,不足以考量學生綜合能力。
(2)缺乏寬進嚴出的人才考核制度。目前,本學院規定:一位導師所帶學生不超過4位,兩位導師所帶學生不超過6位,這使導師不得不在培養計劃啟動前確定入選學生名單,而諸如逆商等優秀品質并不能在短期內被發現。后期學生在碰到實踐挫折后,以畢業實習、學業重等借口不參與實踐,這些會直接導致培養計劃的流產。
(3)激勵機制不足。本學院早期的全程導師制,直接從資金上給予支持,幫助導師教、研一體地啟動培養計劃。目前的全程導師制以學時來進行量化。專業的特殊性使得任一實踐項目的開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導師參與積極性不強,全程導師制的導師數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4)終期考核指標不明晰。課題的結題沒有以成果為導向,沒有與重大技能競賽相結合,考核需要具體化。
5 完善方案及措施
(1)建立高質量的導師資源庫。長效的導師制人才培養機制,要求導師與時俱進,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扎實的專業技能,擁有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科學知識,責任心強,能將新技術、新方法納入培養計劃,適時修訂培養內容,讓學生能通過老師,了解到行業發展新趨勢,更好地構建職業生涯,快速實現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2)完善獎評機制。全程制長達三年,導師時間和精力付出多,量化導師的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導師在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之余有意愿參與導師制,是制度能否持續下去的關鍵因素。其次,要明確培養目標,細化培養內容,制定對應的考核標準,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3)實行寬進嚴出的人才遴選制度,建立學生、班主任、導師間的聯動機制。通過班主任,導師能了解到學生的成績、思想、個性和特長,可以招到滿意的學生。學生也能通過班主任挑選心儀的導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選。
(4)將學長制引入導師制,以老帶新,豐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多元格局,避免學生畢業后,導師研究工作出現人才斷層的情況,形成良性循環。
(5)積極引進校外資源。加大激勵力度,吸納校外技能大師參與人才培養,通過深度的校企融合,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規劃職業生涯,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6)將技能競賽引入培養計劃,構成能力培養新目標,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讓學生在競賽中得到了歷練,提升了專業綜合能力。
本學院從2013年開始探索高職全程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幾年的努力,積累了不少經驗。2016年在“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中,農產品青霉素類抗生素殘留快速檢測試紙條獲得特等獎;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賽組中,雞新城疫抗體水平測定獲得二等獎。雖然成果初現,但如何進一步激活導師的工作熱情、完善導師和學生的雙選制度,如何物化培養成果、正確評估,都需要不斷進行實踐和改進,只有切實解決這些制約因素,才能更好地為高校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費鞏.試行導師制之我見[N].浙大校刊,1940-07-20.
[2] 師素珍.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17):221-223.
[3] 陳力祥.實施本科生導師制之長效機制探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6(159):33-36.
[4] 朱世楊,羅天寬,張小玲.高職種子專業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時間[J].經驗交流,2018.35(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