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峰
【摘 要】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 號)、《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 號)、和《關于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7〕56號)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全國各省高職院校陸續開展本校的教學診斷與改進(下文簡稱教學診改)工作。信息化是教學診改相關文件反復提到的一個高頻詞,信息化在教學診改中的作用和意義及介入方式成為各高職院校非常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診改;信息化;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7;TP311.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7-018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09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offical documnets from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chool in succession all over the country.Information is a high frequency word mentioned in the related documents of teaching reform.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informatization i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way of intervention have become a hot issu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Informatiz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教學診改信息化由來
教育部在文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 號)中第一次要求建立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文件第二大點“內涵與任務”的第4小點“數據系統支撐”中提到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校本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及時掌握和分析人才培養工作狀況,依法依規發布社會關注的人才培養核心數據。加快推進相關信息化建設項目,為公共信息服務、培養工作動態分析、教育行政決策和社會輿論監督提供支撐。在文件《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 號)中第二大點“目標任務”中提到“提升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強化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在診改工作的基礎作用,促進高職院校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的建設與應用,完善預警功能,提升學校教學運行管理信息化水平,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提供參考。”這一系列文件的發布,信息化都被反復提到,教學診改信息化工作成為高職院校建立教學質量內部保障體系重要一環。
2 教學診改信息化的任務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診改信息化主要任務有兩項(1)服務上級數據采集任務:在學校建設數據融合大數據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對學校現有的各個系統平臺數據抽取、清洗、組合完成“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高等教育事業基層統計報表”等數據采集工作;(2)完善本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打造一個人人參與、處處覆蓋、實時共享的現代信息化技術平臺,實現源頭采集、即時采集、開放共享、及時發現問題、偏差,發出預警,實施調控、改進。
3 現階段教學診改信息化系統建設的主要模式
國內高職院校教學診改信息化系統建設主要有四種模式:(1)學校自主開發,這種模式的優處是完全本校特色化,個性化,并且可以隨時根據學校需求及時調整項目開發方向及部分內容,缺點是對學校信息中心開發團隊技術要求高,周期較長;(2)委托開發,這種模式優點是可以根據學校要求定制開發,技術力量雄厚,開發周期短,缺點是不能對學校新增需求及時響應,定制開發成本較高;(3)聯合開發,這種模式結合了前兩鐘模式優點,缺點是學校和企業之間技術層次水平不一致可能導致開發進度拖延;(4)購買商品化定制軟件,這種模式優點可以規避學校診改信息化的野蠻生長過程,直接擁有其他高職院校教學診改信息化探索的經驗,對之前未開展教學診改工作的、或者質量管理經驗匱乏的學校友好,缺點是無法個性定制、定制成本過高。目前高校多采取第4種模式建設本校的教學診改信息化系統。
4 教學診改信息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分析
教學診改信息化建設是在基于學校信息化建設基礎的二次建設,深度嵌入了現有信息化系統,在校本數據中心打通學校各個子系統的基礎上,對診斷數據實時源頭采集、清洗、整理、融合、判斷的信息(含預警信息)通過統一門戶網站向不同角色提供。綜合來說教學診改信息系統應該具備一下幾個功能模塊:
(1)校本數據中心,校本數據中心作用是打通了學校現有的基礎子系統包括:人事系統、教務系統、學工系統、迎新系統、宿管系統、資產系統、財務系統、一卡通系統、OA系統、監控系統、科研考核系統等,解決數據孤島,實現了數據共享。
(2)統一門戶網站,面向不同角色的提供信息服務,統一門戶網站需提供PC端和移動端的服務。統一門戶是以校本數據中心為基礎,整合了所有基礎子系統,并在此基礎上根據用戶需求開發了新功能。用戶登錄統一門戶網站能實現登錄這一個門戶網站就可以使用之前所有子系統的功能,用戶不用在多個子系統中反復切換。
(3)數據上報管理系統,對接上級數據上報要求,系統實現自動數據采集匯總上報功能。數據上報管理系統可以根據每年上級上報數據字段變化來調整、篩選、匯總、統計校本數據中心數據,校本中心數據根據需要從各個子系統抽取數據,然后在數據上報管理系統中生成,最后上報上級平臺。
(4)質量管理系統,幫助學校信息化建立戰略規劃、制定目標、任務分解、標準制定、任務管理、績效考核,實現對各層次任務的所有角色、流程、性質、建立、審核、分解、反饋、監控以及評價的全過程管理。一般質量管理系統是基于SWOT分析法構建,在學校制定的整體規劃基礎上制定目標、設定任務和考核要求,然后各部門、二級學院到教研室到老師和學生逐層分解并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優勢、劣勢、機會、挑戰,各層次再制定自己的目標、任務并對照目標執行,期間當前層次及以上層次可以對照目標對當前層次進行任務進度檢查,并督促執行完成。
(5)智慧教學系統,對各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信息化管理,詳細定義專業職業能力要求、課程體系、專業核心課、實踐教學、教學評價考核;對課程教學標準進行信息化管理,定義課程教學目標任務、教學內容、學時分配、課程資源,標準要能直接導入教學平臺,實時采集課堂教學過程數據,具有預警機制。智慧教學系統類似于現在流行的職教云教學系統,還可以集成智慧教室、課堂監控抓拍功能實現點名、統計抬頭率、記錄課堂教學視頻等功能;學生課后可以利用智慧教學系統復習、作業。這些數據無感生成,打開了課堂教學的“黑盒子”,具有客觀性、可觀察、可測量、可檢驗等特點,對教學過程診改有重要意義。
(6)成長檔案系統,成長檔案系統分教師成長檔案系統和學生成長檔案系統。學生成長檔案系統以學生為中心、實時記錄學生成長軌跡、智能匹配專業要求學時、課程任務進度并提醒學生;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幫助學生樹立專業發展導向,使學生實時了解本專業的崗位職能、自身定位。教師成長檔案幫助教師制定發展規劃、進行崗位分析和評價、設立目標、檢驗目標執行狀況;記錄教師進修情況、督促教師及時充電。最后成長檔案系統要為每一個用戶生成一個診改運行畫像、綜合呈現用戶成長狀態。
5 教學診改信息化發展前景
基于數字信息化技術開展的教學診改是教育部重要思路;源頭采集、實時采集、過程采集實現目標管理、教學自診是建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基本保障;大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幫助高職院校進行校情分析、智能決策。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步、web3.0的到來,教學診改將會與信息化結合越加緊密,跨網、跨平臺同步、實時監控、實時預警、實現線上線下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Z].2015.
[2]袁洪志.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立與運行實務[M].南京出版社,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