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云
摘要:柏拉圖是西方文藝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諸多的文藝觀點是包含在其哲學理論中的,是西方文藝理論的濫觴,后世的人繼承并發(fā)展了他的理論。他的說理的方式也自有其特點,《會飲篇》就集中反映了他的這些特點。
關(guān)鍵詞: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會飲篇》;說理
柏拉圖是一位西方文藝理論的奠基人。他之前的時代希臘文化的高峰是文藝,具體是神話、詩史及悲喜劇。正是通過柏拉圖,希臘文化完成了從文藝高峰到哲學高峰的轉(zhuǎn)變。他沒有單獨論述文藝理論的著作,其文藝觀點是散見于其哲學及美學著作中。他心目中的“愛智慧,愛美者,詩神的頂禮者”指的是哲學家。他的“理式”觀點對后來黑格爾的美學思想具有深刻的影響。柏拉圖的諸多哲學美學觀點深深影響了后世的人,如其靈感說,解釋了文藝何以引起聽眾的欣賞以及文藝深遠的感染力量。
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是柏拉圖的全部哲學著作都是用對話體寫成的。這種剝繭抽絲式的說理方式從來不發(fā)空談,總是從事件、現(xiàn)象出發(fā),通過討論,由表及里、有淺入深、去偽存真,得出較為準確的結(jié)論。這種對話辯論式的說理方式在《會飲篇》還表現(xiàn)出如下特點。
首先是以敘述代議論,由敘述事件自然引出結(jié)論。在參加會飲的客人入席之后,他們決定用座談代替樂伎,在座的每人依次輪流作一篇愛神的禮贊。詭辯派修詞家斐德若以《神譜》中愛神出生的故事證明愛神在諸神中是最古老的,而且以自己為例論證觀點:只有相愛的人才會為對方犧牲自己的生命,并引用《荷馬史詩》中的大量例子來說明愛神助人就善避惡,有道德的作用。
每次在證明一個觀點之前,斐德若都是先敘事,或講神話中的故事、或講自身的例子、或轉(zhuǎn)述經(jīng)典書籍中的事例。盡管他作為詭辯家的結(jié)論都平凡且毫無新意,但由事例自然得出結(jié)論的論證過程是符合人類思維模式的,即由個體到一般、由實踐到理論的模式。
第二,另一位詭辯派修詞家泡賽尼阿斯使用了自定規(guī)則、自圓其說的說理方式。為了證明當時雅典流行的男子同性愛的合理性,他先由阿弗洛狄忒有兩種應頌揚的是:“天上愛神”而不是“人間愛神”,是心靈的愛而不是肉體的愛。而一切行為自身無所謂美丑,美丑因“做的方式”好壞而定,愛也是如此。因此在這自定的標準下,雅典的男子同性愛的情形比希臘各城邦的都強,因為“做的方式”比較好,愛情的追求與學問道德的追求合而為一,因此它是合理的。當然,泡賽尼阿斯的觀點漏洞百出,缺乏嚴密的邏輯性,他的自圓其說、思想庸俗的頌詞正好對比映襯出蘇格拉底的思想深邃與精妙。
第三,緣譬設喻是悲劇家阿里斯托芬說理的方法。他首先講了一個人類起源和演變的故事:從前的人是“陰陽人”,有陰陽兩性。即人有四只手,四只腳,一個頭,兩副面孔,他們體力充沛、身體強壯,宙斯為削弱其力量而將之劈開,而被劈開的一半人想念另一半就去尋找可以與自己吻合的“符”。這個故事看似荒唐實則思想深刻。他通過這個故事給同性愛與異性愛一個合理的解釋。他認為,人本身就是統(tǒng)一的、求合是人的本性,而分離是一種懲罰、一種痛苦,合體才是健康整一、幸福的。作為喜劇家的阿里斯托芬的頌詞在其笑謔的表象中揭示的是人類本能的原始合理性。在此我們看到這種緣譬設喻的說理方式達到的效果是以一當十,其寓意深刻。阿里斯托芬的分合統(tǒng)一觀閃爍著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思想光芒。
第四,蘇格拉底的頌詞的精義所在是設陷阱。蘇格拉底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往往不開門見山提出主張,而是以提問開頭,讓對方回答,此問題往往是一個陷阱,他就在對方回答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分析提問,最終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
在蘇格拉底頌詞的開始就問阿伽通:
“愛是有對象,還是沒有對象?”①阿伽通回答當然有。由此得出第一個結(jié)論:愛情是有對象的。然后又問“鐘愛者對于所愛的對象有沒有欲望呢?”②答曰“無疑地有欲望”。又問“在愛他想他想的時候,鐘愛者是否已經(jīng)得到了那個對象?”③答曰“大概說來,他還沒有得到那個對象。”此時得出第二個結(jié)論:鐘愛者還沒有得到所鐘愛的對象。就這樣。蘇格拉底步步設陷又得出愛情就是想占有所愛對象那一個欲望以及愛情的對象如果是美的。如阿伽通所說,它就還是缺乏美的。因此“愛神是美的”一說不能成立,美善同一,所以愛神也不是善的。如此步步為營,層層進逼,完全推翻了阿伽通的觀點。蘇格拉底的這種說理方式論證嚴密,邏輯性強,較之前文所講詭辯家以敘述代議論及喜劇家緣譬設喻的方式說理性更強,得出的結(jié)論更具說服力。
文中最后一篇頌詞卻無關(guān)愛神,是當權(quán)的少年政治家亞爾西巴德所作禮贊蘇格拉底。此段頌詞表達的主題是頌蘇格拉底,而蘇格拉底是哲學家,愛情的對象是美,最高的美只有最高的哲學家才能見到,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具體的例證,他體現(xiàn)了真善美三者的統(tǒng)一。因此最末一段亞爾西巴德之頌詞就是從旁論證、支持蘇格拉底的觀點。最后自然得出結(jié)論:“因為是智慧事物中最美的,而愛神以為美為他愛的對象,所以以愛神必定是愛智慧的哲學家。”④作為人類文明初期的偉大的思想家,柏拉圖對人類文化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僅有思想上的,而且有藝術(shù)形式上的。他樹立了對話體的典范,他從具體時間出發(fā),2生動鮮明的說理方法,使人不但看到思想的最后成就,而且看到鮮活的思想辨證發(fā)展過程,成為西方文藝理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