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碧鳳
摘要:隨著閱讀背景的復雜化,隨著閱讀需求的多樣化,每一個公共圖書館都面臨如何提升自己服務職能的問題。為此,本文結合對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特點的總結,從以下五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提升其服務職能的可能性: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市場化轉型、公共圖書館服務整合式發展、間接服務與直接服務的整合、與其他服務機構的聯合、構建多功能的閱讀室。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提升研究;個案思考
公共圖書館建設及服務質量的提升事關國家文化戰略的具體實施。因此,在數字化閱讀背景下,在日趨復雜化的閱讀環境里,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提升研究頗受研究者的關注。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提升的研究應該堅持一個系統化的觀點,即,服務職能的提升應該整合到公共圖書館生存的背景中,館藏資源的更新里等一系列的建設與革新實踐之中。基于這樣的思考,下邊首先對公共圖書館服務特點進行總結。
一、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特點
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特點源自于公共圖書館的特點。或者更確切地說,公共圖書館在其服務職能上體現出來的特點是其自身特點的衍生與發展。因此,為了更加清楚地總結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特點,我們首先對公共圖書館自身的特點進行總結。
(一)公共圖書館職能的特點
公共圖書館職能的特點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公共圖書館發展的不均衡性。公共圖書館在國內的發展具有不均衡性。具體而言,城市內的公共圖書館建設遠遠好于農村。如果再對不同城市的公共圖書館進行比較還可以發現,一線城市內的公共圖書館建設遠遠好于二三線城市的建設。
其次,公共圖書館不均衡的發展也體現在圖書館所擁有的館藏資源上。對于那些建設年代久遠且地處一線城市內的公共圖書館而言,它們所需要的館藏資源遠比其他地市公共圖書館所擁有的資源豐富。
再次,擁有的讀者資源相對不均衡。公共圖書館所擁有的讀者在其閱讀需求的層面上,它的專業性遠不及一些特色化的圖書館。例如,相對學術性的圖書館而言,無論擁有的資源質量,還是其所擁有的讀者及其閱讀需求而言,公共圖書館的專業性都表現出一定的欠缺。但是與此相反,如果從讀者的數量及館藏資源的運用效果上講,公共圖書館都擁有學術圖書館不能相比的優勢。
(二)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特點
針對上邊的分析,可以這樣總結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職能:首先,服務群體的復雜化。由于公共圖書館擁有其他類型圖書館所不可能擁有的讀者群體。因此,相對的服務職能也表現出了復雜化的發展趨勢。雖然公共圖書館讀者的學術性需求相對較弱,但對于其他方面而言,公共圖書館所面對的閱讀需求還是體現出相對龐雜的特點。而龐雜的閱讀需求背后,則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群體的復雜化。
其次,服務方式的復雜化。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的復雜化是隨著大數據背景的形成以及互聯網+背景的形成而體現出來的。由于公共圖書館擁有復雜的服務群體,而這些群體的組成成員之間又具有不同的閱讀需求,不同的閱讀方式,不同的閱讀選擇,因此,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呈現出了復雜化的發展趨勢。
再次,服務職能研究的理論復雜化。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是一項具體的實踐,而指導其服務創新的理論也呈現出了復雜化的發展趨勢。對此,有研究者認為:服務理念與圖書館的服務制度和模式有直接關聯,良好的服務理念能促進服務制度和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而成熟的服務制度和模式也能反過來促進圖書館服務職能創新工作的有效開展。從引文中可知,由于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年代相對久遠,而且在其歷年的服務實踐中已形成相對固定化的服務模式,然而與此相反的是公共圖書館閱讀群體的變化卻相對較快。因此,如何更新這種服務模式卻需要傳統服務理論與現代圖書館職能轉變創新理論的共同的指導。因此說,有關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創新研究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
二、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提升研究
根據上邊的分析可知,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提升可以結合公共圖書館的特點以及其傳統服務職能的特點進行綜合性的探討:
首先,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市場化轉型。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多與其擁有的服務設施密切相關。由于設施相對老舊而導致的服務質量下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因此,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市場化轉型是一個必然的選擇。目前,公共圖書館已經建立起經營性服務、公益性服務兩種機制結合的服務體系。這也就是說,傳統公共圖書館無償性的服務模式中也已融入了有償服務的參與。這就預示著公共圖書館在某種程度已經進行著市場化的轉型實驗。
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市場化轉型并并不局限于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的統一。而決定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的關鍵還在于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質量及豐富程度上。因此,相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它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現有設施有償性地引入民間資源,拓展自己的館藏資源,極大地提升服務效果。
其次,公共圖書館服務整合式發展。針對傳統公共圖書館的“借與還”的服務模式,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從圖書館業務工作的發展趨勢看,“融合趨勢”或日“綜合發展趨勢”是今后圖書館發展的主流,這種觀點已經在業內達成共識并已被實踐所證實。對于引文中的“融合趨勢”而言,結合現代公共圖書館發展所面臨的形勢,我們應該進行更加廣義的、多層面的理解:
在第一個層面上,“融合”體現在館藏資源上。正如上邊提及的那樣,可以把個人擁有的資源與公共圖書館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拓展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這樣的嘗試也可以體現在公共圖書館與其他公共圖書館之間的相互整合上。在一二線的大城市里,公共圖書館的數量是相當可觀。因此,整合這些公共圖書館之間的館藏資料,也可以實現豐富館藏資源的目的。
在第二個層面上,所謂的整合是指服務群體的整合。由于公共圖書館擁有的閱讀群體相對復雜化,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公共圖書館面對閱讀需求的復雜化。因此,整合這些閱讀群體之間的不同閱讀需求,無疑最能夠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
在第三個層面上,整合傳統服務方式與現代服務方式。雖然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一般都以紙質資源為主,但是相對現代數字化圖書館而言,它仍然具有實現兩種服務方式整合的可能。運用計算機的統計信息分析閱讀群體的借閱需求,運用現代媒體拓展自己的服務群體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屬于自己公共圖書館的閱讀群,通過閱讀個體之間的閱讀交流提升他們的閱讀質量。
再次,間接服務與直接服務的整合。對于傳統公共圖書館而言,它們的服務方式就是“借”與“還”的過程。如果把這種服務稱之為直接服務,那么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利用公共圖書館之間的相互聯系向讀者提供其它的閱讀信息。對于后者而言,它就可以稱之為間接的服務。因此,通過館藏資源信息之間的相通,無疑能夠拓展自己的服務群體并借此提升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因此,這也是提升服務職能的一條可行之路。
此外,與其他服務機構的聯合。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的更新相對滯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公共圖書館卻擁有獨一無二的閱讀場所。因此,如果能夠實現公共圖書館與其他私人書店的整合,無疑也是一條拓展服務職能之路。隨著私立書店的增多,他們所擁有的資源相對更新速度較快。因此,面對讀者的閱讀需求,如果實現兩者的結合,那么公共圖書館閱讀場所的利用率就會得到相對的提升,而書店所擁有的閱讀資源也會得到讀者的認可,從而就可以實現彼此互贏的目的。
最后,構建多功能的閱讀室。雖然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相對滯后,但這并不代表公共圖書館里沒有現代化設備的更新。因此,如果能夠根據自己所擁有的設備,針對不同的閱讀群體建立多功能的閱讀區或者閱讀室,無疑也能夠提升自己的服務職能。
例如,針對少年兒童可以開辟一些電子閱讀區;針對老年閱讀群體,可以充分運用現有的傳統閱讀室。結合不同的閱讀需求,可以通過留言板的方式反饋閱讀群體的不同需要。從而在完善與豐富館藏資源中滿足閱讀群體的需要;結合與其他公共圖書館的相互聯合,可以提升彼此的館藏目錄,使不同的閱讀者都能夠知曉哪一個公共圖書館里可以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圖書。針對一些弱勢群體的閱讀者,可以建設一些無障礙化的閱讀區。
總之,隨著閱讀背景的復雜化,每一個公共圖書館都面臨著如何提升自己服務職能的問題。本文結合對公共圖書館及服務特點的總結,從以上五個層面上論述了自己對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職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