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楠
摘要:以南陽理工學院《播音主持創作基礎》課程為切入點,對微信支持下的立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強調了微信軟件及平臺的綜合規劃及立體化教學模式全面系統性的重要性。
關鍵詞:微信;立體化教學模式;移動學習
一、論文研究的背景
(一)移動學習是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變化發展的必然產物。近年來,隨著移動技術的突飛猛進發展,在教育方面展現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教學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的關注點從技術本身轉移到應用層面,利用移動技術終端開展學習順勢而生。
(二)在大學生中用微信開展教學改革的時機己經成熟。在移動學習的需求下,微信作為一種專注移動終端功能的軟件,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應用創新空間。作為數字原著民的90后大學生,具有易接受新事物和較高的信息素養等特點,己經成為了微信用戶中的主力軍。與傳統的網絡學習平臺相比,微信以廣泛的普及、便捷的操作、實時的交互、精準的傳播獲得了極高的用戶關注和喜愛。
(三)利用立體化教學模式體現了新技術與教學改革的深度整合。所謂立體化教學模式,是指把數字化學習資源、虛擬化網絡學習空間與傳統的學校課程資源及教學活動有機結合,使知識學習、經驗建構和社會體驗等教學環節聯結一體。將普及面廣、交互性強、功能多元的微信和微信公眾平臺引入立體化教學,對教育信息化的推動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根據國家的總體部署,我國教育信息化從“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轉向“教學應用”階段中,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當下教育信息化最核心的內容。
今年筆者參與了一項教研項目,對本校的《播音主持創作基礎》課程作了一項實證研究。本課程實踐性強,學生對專業技巧理解易、掌握難,而且在傳統傳媒受到沖擊的媒體行業背景下,更加迫切地需要加重新媒體的應用比重。基于微信的立體化教學模式以知識元為單位進行課程設計與開發,制定基于公眾平臺的教學設計流程與模式,對微型移動課程的學習、互動、反饋過程進行實證研究,對于推進高校教學信息化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二、論文研究的學科現狀
(一)微信在教學應用領域研究缺乏完整、系統、可借鑒的應用成果。教育信息化與移動學習的快速發展,促使學者們對微信在教學中的應用愈發重視。目前國內關于微信的應用研究大多集中在傳播、廣告的專業角度展開研究,理論研究比較側重,而實際教學應用上較弱。雖然也有不少一線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利用微信,但教學的設計、開發與應用沒有明確的目標,對于后續的使用方式、使用領域、教學效果反饋以及深度開發都沒有清晰的認識。
(二)立體化教學研究領域缺乏系統整合,教學過程和課程建設等方面重視度不夠。現有的研究和實踐來對“立體化教學”的概念劃分并不統一。除了實踐或研究比較薄弱外,有限的研究和實踐在認識上也表現出孤立課程過程的問題,現有的對“立體化”的研究,要么單純強調教材體系和內容組織方面,要么突出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聯系模式,要么關注課程專業發展導向的多元化等,全面系統的認識或理論研究較少。整體上來看,在各個教育領域,當前的認識與實踐研究也僅局限于技術的應用層面的推進,并未明確意識到技術文化對教育教學全面深刻的影響,以及立體化建構所具有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微信支持下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實施情況
(一)實施目標
以《播音主持創作基礎》課程為例,將普及面廣、交互性強、功能多元的微信和微信公眾平臺引入立體化教學,在系統分析立體化教學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微信的功能特點與課程特征(以及課程所屬傳媒類專業的需求),根據課程設計理念來構建立體化教學系統,打破傳統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力求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微信在高校教學立體化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效果。
實施過程中從微信的功能和移動學習的特點出發,總結微信學習平臺在平臺界面、功能模塊、學習內容、用戶體現四個方面的設計功用,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立體化教學系統,以知識元為線索,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串聯排列,以移動平臺課前預習、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過程。加上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后臺數據的教學反饋,改變傳統的師生角色、資源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交互方式等,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革新,豐富了混合式學習理論,進一步深化了高校教學改革,是對高校課程教學模式的再創新,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二)實施經驗
第一,實踐中微信支持下的各種軟件和公眾平臺的功能綜合規劃是現階段難題。新技術層出不窮,對于如何實現各軟件平臺中功能最大化,本次實證研究總結了以下經驗:要有利于網絡傳輸,短文本、微圖像、微音頻和微視頻等形式是主要的呈現模式;要符合微信用戶的使用習慣,適當加快推送速度,強化難點,提高頻率;注意重新定義教學環境和師生身份,利用微信的智能應答、分組管理和實時交流技術,打破空間時間限制,創建多元化學習情境,使教學內容的制作、傳輸、獲取、接納與散播實現最佳效果。
第二,立體化教學的系統構建要全方位考量。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評價四個維度,以及教學信息系統化、教學環境數字化、教學對象層次化三個方面進行設計,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立體化教學系統,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案例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