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珠
摘要:本文主要就《論名物化》一文的寫作背景、主要觀點及理論發展進行概述。通過能產性、語義關系、名詞內部結構三個方面的論證,Chomsky指出動名詞是通過句法規則轉換而來,而派生名詞是在詞庫中生成。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詞庫的內容,簡化了句法上的操作。
關鍵詞:名物化;句法;詞庫
一、寫作背景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抽象句法學家們開始轉向生成語義學。作為生成語言學理論的內部學派,生成語義學主張語法的語義部分是派生句法結構的生成基礎。1970年,Chomsky發表《論名物化》一文,對生成語義學進行反擊。
二、主要觀點
名物化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出于名物化結構和與之對應的動詞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
通過上例可以看出,動名詞不允許前置形容詞、沒有復數形式、有完成體形式,具有動詞詞組的某些內在結構;而派生名詞允許前置形容詞、具有復數形式、缺乏完成體形式,具有名詞短語的內部結構。
綜上所述,動名詞和派生名詞的區別可歸納為:動名詞能產性高、與對應命題之間的語義關系具有規律性、不具有名詞短語的內部結構;派生名詞能產性低、與對應命題之間的語義關系多變、具有名詞短語的內部結構。Chomsky進而得出結論:派生名詞,不同于動名詞,并非通過轉換規則得來,而是存在于深層結構的獨立詞項。
三、理論發展
《論名物化》是X-bar圖示發展的源頭。生成語法初期的短語結構規則無法解釋像“The destruction ofthe citybv the enemy”這類結構的層級問題,若將其看作平頭結構,將違反二分法原則。X-bar圖示的誕生為短語結構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模式。
生成語法誕生初級的詞庫只是“語法的附錄,基本個體特性的列表”,即語素的列表。在《論名物化》中,chomsky試圖簡化句法部分,增加詞庫內容,從而使詞庫被賦予生成力和規則性。到了最簡方案時期,詞庫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到了幾乎能和句法部分并駕齊驅的程度(程工,2018)。而近年來興起的分布式形態學,其突出特色是反對詞庫論,認為句法和形態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兩個模塊(程工、李海,2016)。盡管現在,關于詞庫是否具有生成性這一問題存在爭議,《論名物化》一文在生成語法的發展中仍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
四、結語
chomsky從能產性、語義關系、名詞內部結構三個方面論證了動名詞是句法轉換的結果,而派生名詞由詞庫列出,并非通過轉換規則得來。這一區分使詞庫的作用更加凸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句法規則的生成能力,簡化了句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