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科學技術推動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計算機發展的迅速,我國必須健全對計算機管理體系的管理,必須重視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計算機軟件的質量,深入改革計算機技術的重要理論,廣泛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使計算機技術為我們所用。
關鍵詞:信息時代;計算機發展;技術應用
一、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電子計算機,通稱電腦,簡稱計算機,是現代的一種利用電子技術和相關原理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電腦可以分為兩部分: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第一臺電腦是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的ENIAC通用電子計算機。計算機所相關的技術研究叫計算機科學,以數據為核心的研究稱為信息技術。人們把沒有安裝任何軟件的計算機稱為裸機。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新出現一些新型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分為四代,分別為電子管數字機、晶體管數字機、集成電路數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機。電子管數字機在電腦硬件方面,邏輯元件采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采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采用的是磁帶。軟件方面采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并且價格昂貴,但為以后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晶體管數字機的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并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并且性能比電子管數字機有很大的提高。集成電路數字機在硬件方面,邏輯元件采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采用磁芯。軟件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大規模集成電路機在硬件方面,邏輯元件采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軟件方面出現了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硅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特點
1.自動地運行程序
計算機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動連續地高速運算。由于采用存儲程序控制的方式,因此一旦輸入編制好的程序,啟動計算機后,就能自動地執行下去直至完成任務。這是計算機最突出的特點。
2.運算速度快
計算機能以極快的速度進行計算。現在普通的微型計算機每秒可執行幾十萬條指令,而巨型機則達到每秒幾十億次甚至幾百億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還在提高。例如天氣預報,由于需要分析大量的氣象資料數據,單靠手工完成計算是不可能的,而用巨型計算機只需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
3.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
人是有思維能力的。而思維能力本質上是一種邏輯判斷能力。計算機借助于邏輯運算,可以進行邏輯判斷,并根據判斷結果自動地確定下一步該做什么。計算機的存儲系統由內存和外存組成,具有存儲和“記憶”大量信息的能力,現代計算機的內存容量已達到上百兆甚至幾千兆,而外存也有驚人的容量。如今的計算機不僅具有運算能力,還具有邏輯判斷能力,可以使用其進行諸如資料分類、情報檢索等具有邏輯加工性質的工作。
三、計算機科學技術應用領域的研究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作為科技的先導技術之一得到了飛躍發展,超級并行計算機技術、高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相互滲透,改變了人們使用計算機的方式,從而使計算機幾乎滲透到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對工業和農業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在電子機械產業的迅速發展之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廣泛性使得電子控制產業的功能強大。生產率提高,計算機的發展對控制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在控制技術這個方面發展是比較緩慢的,起步比較晚,計算機的技術又處在發展中的階段,計算機進行精確的數據檢測對控制著科技的完成,計算機技術的快運算會迅速的將數據系統進行分析和判斷判斷,并發出指令控制系統自行操作。這樣自動控制的操作理念既節約了人們的勞作的時間和人們的勞動力,還提高了工作效率與產品的合格率,滿足生產中的所以需求。把計算機的超級處理能力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就形成了計算機網絡。人們熟悉的全球信息查詢、郵件傳送、電子商務等都是依靠計算機網絡來實現的。計算機網絡已進入到了千家萬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結束語:在人們生活的發展過程中,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各種應用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計算機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與改革,發展的同時業不斷的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做出巨大的貢獻,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并占有重要的位置。計人們的生活水平被計算機所改變,人們的社會文明也被計算機的發展進一步推進。未來的計算機科學會有更多的發展,是無盡的,多方面的,創新的,開發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應用,使它成為體現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曹偉,李峰,周書仁,何施茗,鄭瑩.基于專業認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持續改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6(02):114-120.
[2]田緒紅,肖磊,黃瓊,梁早清.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綜合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5(19):12-16.
[3]劉忠悅.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例淺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前景[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7(12):103-104.
作者簡介
張元澤,男,籍貫:貴州省銅仁市,學歷:本科,就讀于遼東學院信息工程學院B150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號:0914150524,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作者單位:遼東學院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