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苗族歷史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孕育了渾厚而燦爛的民族文化,其中苗族服飾,民族特色特別鮮明尤其表現在苗族婦女的傳統服飾上,苗族服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地理位置、風俗習慣和傳統的文化等因素,造就了風格獨特的民間工藝美術,多姿的紋樣與豐富的色彩不同的質地,構成了內涵豐富的苗族服飾。
關鍵詞:苗族;服飾;紋樣
苗族的生活習俗在歷史的發展歷程中逐漸發展并流傳下來,由于戰爭,苗族不斷的遷徙,在共同的習俗之外,又有了差異性,其中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湖南、湖北、貴州、云南、廣西等地區。在保持了共同的民族傳統上,各地區又有明顯的差異,各具特色,這使得苗族服飾更加豐富多彩。苗族服飾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其內在的服飾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
苗族文化是歷史的真實存在
中國歷史文字記載中很少有關于苗族文化的記載,再此之前人們對苗族的了解也是甚少,只能從苗族人代代相傳的歌曲中了解到,隨著人們對服飾的文化的發現和了解,在苗族服飾圖案的語言里,我們發現苗族服飾圖案里記錄了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記錄著苗族人民悲壯遷徙的歷史,是苗族人民用心血染出的民族情結,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著苗族的歷史與文化,默默的訴說著苗族艱難而又曲折的歷史故事。
苗族服飾獨特的文化內涵
苗族服飾是苗族人民的符號與象征,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因此,苗族語言是無聲文明的重要載體。保持著苗族歷朝歷代民族服飾的傳統,是人類文明的寶庫中的瑰寶。
苗族服飾反應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在同一性的基礎上又有不同之處,根據服飾顏色而來,將服飾分為五類,主要為白苗、黑苗、花苗、紅苗、漢苗。《后漢書》、《晉記》描述為五溪蠻“好五色衣服”在云南一帶,“白苗”,多為上衣為圓領開襟窄袖青布藝內穿白色衣,領位胸襟露出白衣突出白色在于裹白布綁腿。“花苗”在黑色繡衣的領邊,袖邊繡有紅、黃、藍、白等花紋,據說這些花紋象征著苗族祖先居住之處,紅、綠波浪花紋代表江河,花代表京城,交錯的紋路代表田地,花點代表谷穗。這些傳統被苗族人民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苗族服飾中由于性別、婚否、年齡等情況不同,并且有地區差別,但都保持著一種從古到今的傳統款式。年齡較小的苗族婦女一般穿著的顏色較為鮮艷,配飾較多,而年齡較大的一般顏色多為淡雅,衣服紋飾較為簡單,苗族的戀愛一般以對歌形式結交異性,感情加深之后,可互送一些禮物,如銀飾、衣服等,服飾成為雙方傳情達意的橋梁。男士服飾則多為簡潔大氣,特別是成年男子會在腰帶系幾根帶子,帶子代表他們結婚前自由戀愛的紀念品。苗族服飾不僅有獨特的文化符號,而且有區別于本民族不同地位、身份的一種符號。
苗族服飾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尤其表現在衣服圖案中,不同的圖案標志猶如史書記載著苗族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模式,以及早期對自然界的崇拜。
苗族服飾中的符號標志
苗族服飾中不同圖案有著其特定的象征意義,其服飾的不同形式的花紋和紋樣是不僅是一種心理的寄托也體現了苗人的審美情趣。苗族的刺繡及蠟染圖案特別喜歡規整性、重復性、對稱性,給人以一種嚴謹、工整、緊湊感,也體現出苗人對生活的一種積極向上認真的態度。主演的紋飾包括圖騰紋樣、人物紋樣、植物紋樣、幾何紋樣,這些紋樣所展現出來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本身所展現的。圖騰紋樣中的蝴蝶紋是最受歡迎的,苗人把蝴蝶當做人類的始祖,很多衣服及帽子上都有蝴蝶的紋飾,這是他們祈求神靈的保佑,對神靈的敬畏。苗族宗教認為萬物皆有靈,由于認識能力有限,在無法抵御自然的情況下,自然災害等各種奇怪的現象時,便把這些視為神靈或者鬼怪等,認為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有靈魂的,認為大自然是有神奇的力量的,對他們進行祭拜,并把這些運用在服裝上以此祈福或抵御傷害尋求平安吉祥。龍紋并不是常見的長龍而是頭大身子小的龍,其姿態可愛,龍頭經常被馬頭代替,因為馬是耕種的好幫手,人們便把牛當做他們的保護神,燕子和喜鵲被當做美滿幸福的象征,錦雞的尾巴上的羽毛紋樣顏色美觀漂亮,被苗人巧妙的運用在服飾上。苗族服飾的花紋是苗人在日常勞動生活中觀察總結出的紋樣,它的形成與發展與苗族的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緊密相連的,它們敬畏自然,熱愛自然。花卉圖案植物紋樣大多選用美麗、吉祥、充滿生機的題材。內容多以反映人類健康、歌頌勤勞、熱愛家鄉。
百褶裙是苗家婦女的傳統服裝。一裙數百褶皺,猶如傘狀。傳說古時,森林里住著一個猴精,它把一個叫兜花的姑娘搶進洞中,兜花想辦法逃了出來,在達森林中,衣服、褲子都被樹枝劃破了,這時她將隨身攜帶的雨傘打開,圍在腰上,這樣反而使得自己更加漂亮了,于是回到家后,她便仿照傘的形狀,做成了苗家第一條百褶裙,姑娘們紛紛效仿,一直流傳到今天。褶裙上又添加了彩色線條,是代表了一條條河流,一條條山路,回形紋樣組成的圖案被視為是城市,是家鄉肥沃的土,也是先民對故土的懷念之情。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紋樣生動的表現了苗族人的聰明才智和生活情趣。
苗族服飾無不向世人昭示:我們是苗族,我們來自黃河之濱、長河之畔;我們歷盡艱辛,長途遷徙,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正是這樣的心態讓苗族的婦女傾心去繡去染,去展示她們的情結,去抒發她們的情感,因此才有了如此優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服飾藝術。
苗族服飾與當代社會
苗族服飾作為具有藝術價值、觀賞價值、審美價值的一種藝術,勢必要與現代社會相聯系,苗族在自己知足的同時也要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苗族服飾,提供給當代人所需的價值,符合市場需求,由于苗族服飾顏色較為繁多艷麗可適當減少多種顏色同時出現在一件衣服上,顏色搭配上符合現代都市化的需求但又帶有苗族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既可以發揚苗族文化又可以帶動一些貧困苗族地區于時代接軌,脫貧致富。
苗族服飾作為一種存在與其文化傳統于生活模式重要構成部分,是歷史來源于文化在傳遞,通過服飾系統將象征符號與意義相結合起來并使之有意義的文化符號。
參考文獻
[1]鐘濤.苗繡苗錦[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3.
[2]石麗云,李云兵[M].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丁玉偉(1992—),女,廣西民族大學學科教學美術。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