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中善
摘 要:高中教學任務中,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性不亞于語文、數學、英語這三大主科,并且從學生的普遍反映看,對物理的學習還存在一定難度。物理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并且需要有邏輯思維和發現規律的能力。物理教師不能只限于基礎知識的傳授,更應該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談論了高中物理課堂學生思維能力導向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學生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傳統模式下的物理學習課堂比較死板,讓高中生感到了一定的束縛,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中,用到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缺乏針對性和及時性,教學工作從整體上看效用有待提高。另外,實際教學中很少體現出對學生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培養,這不利于高中生全面地發展。
一、高中物理課堂存在的不足之處
1.部分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缺乏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連興趣都沒有,又何談學習?部分高中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就缺乏一定興趣,學習總是表現出一種惰性,不夠積極主動,學習動力有待加強。分析存在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表現為物理知識的學習不能簡單地依靠記憶,需要有分析能力,一些學生這些能力比較弱,并且其不愿意主動與教師溝通,遇到一些問題就越過,很少積極主動找教師解決問題,問題積累的多了,形成更大的問題,進而更不愿意學習物理課程。
2.高中生學習物理的方式正確性不足
部分高中生過度依賴教師,總是被動學習,教師布置作業就學習物理,教師沒有布置作業,就對物理置之不理。不能合理地安排其學習時間,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沒能從主觀意識上形成做好、做透徹的觀念,缺少一種自主思考。另外,在課堂上,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如果學生注意力不足,就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師傳輸的各種知識,深入學習物理知識比較困難。
3.教師教學技能有待提高
部分物理教師依然使用傳統形式的教學方法,自身教學技能水平有待提高。高中生更喜歡新穎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但是,從當前物理教師的教學技能看,很難培養高中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
二、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1.分析學生特點,依據具體需求開展教學活動
不同高中生是不同的個體,因此其興趣愛好和基礎知識水平、實際學習能力都不同,物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和基礎知識水平、實際學習能力,然后從實際情況出發,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進而提升課堂效率,達到整體進步的目的。例如,對于基礎知識水平較差的高中生,需要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懷有足夠的耐心,為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并有針對性地為其設計一些基礎練習題,當其學習水平提升上來時,可以適當為其設計一些培養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教學活動,促使其全面發展;而對于各項能力都很強的學生,就要直接設計出提升能力的教學活動,促使其有更大的提升。
2.創新教學方式,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用
首先,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豐富自身的教學技能,多多應用互聯網教學方式,并優化物理實驗流程,應用更多科學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使用豐富的教學活動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激發其學習興趣,強化其學習主動性。其次,物理教師要重視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積極參與到高中生的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與學生交流,幫助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傳輸給其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形成的技巧,進而不斷提升課堂上的教學效用。最后,巧妙運用物理實驗開展課堂教學。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其教學中少不了物理實驗,在課堂上運用有效的物理實驗幫助學生了解問題,發現問題,掌握物理規律,學習物理知識,比如學習摩擦力、自由落體的時候,就可以運用一些課堂小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用。
3.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幫助高中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物理學習中可以滲入一些情境分析的方式,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為高中生設計一個物理情境,其中包含了關于這節課程的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學習,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有目的地學習,進而提升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使用圖片和物理模型,豐富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問題、分析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重點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并提升其邏輯分析能力,提高其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課堂學生思維能力導向的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做起,提升自身素質,學習更多的教學技巧;然后在實際教學中分析學生特點,依據具體需求開展教學活動;更要創新教學方式,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用;還應該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幫助高中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何文強.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J].新一代(理論版),2017(4).
[2]劉海菊.淺談高中物理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復雜性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7(2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