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蘭
摘 要: 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對幼兒教育現存問題及其改善對策予以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幼兒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改善幼兒教育現狀,從而推動幼兒教育事業進步,實現幼兒教育目標。本文先對幼兒教育現存問題予以簡述,再提出幼兒教育困境的改善對策,希望能夠對幼兒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困境 改善對策
在我國教育事業當中,幼兒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內容,其肩負著啟蒙、養成的關鍵任務。近年來,隨著幼兒數量的增長,幼兒教育需求不斷增大,這在推動幼兒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飲食健康、體罰學生等惡性事件的出現,讓我們對幼兒的成長深深擔憂。為了改變幼兒教育境況,發揮幼兒教育事業對幼兒成長的作用與價值,我們必須加大對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研究,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希望能夠為解決幼兒教育問題帶來幫助。
一、幼兒教育現存問題
從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當前狀態來看,其存在問題是多方面的。以下,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予以分析:
1.小學化傾向嚴重
小學化傾向嚴重是目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當中非常典型且嚴重的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幼兒園都開設了小學課程,以求抓住一些望子成龍父母的心理,增加生源,提高幼兒園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行為是違背幼兒教育理念和幼兒成長規律的錯誤行為,因為幼兒的智力和邏輯思維根本無法負荷小學知識內容,是對幼兒學習潛力、學習興趣的一種透支,最終帶來拔苗助長的結果,導致幼兒出現厭學情緒。實際上,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出現與家長行為脫不了干系。當前社會狀態下,家長想要讓子女快人一步,因此他們選擇幼兒園時會主動找那些小學化幼兒園,這使得幼兒教育事業出現一種錯誤的風潮。一些幼兒園想要堅持幼兒教育的初衷,卻因為沒有生源而發展困難,小學化幼兒園則是人滿為患,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一些幼兒園迫于生存而失去底線,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由此出現并愈演愈烈。
2.壓抑幼兒的天性
壓抑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不可否認,養成教育是幼兒教育階段的重要目標,其包含一些規矩、禮貌、行為習慣及認知觀念內容。一些幼兒園過于強調這些內容,而讓幼兒的天性受到壓抑,這種錯誤的教育行為不僅無法讓幼兒獲得成長,還容易讓幼兒因為天性得不到釋放而出現心理疾病,所以說想要改善幼兒教育困境,必須先解決壓抑幼兒天性的問題。從幼兒身心發育角度來看,好動、話多、愛玩、淘氣都是他們的年齡特點,這種情況會隨著他們的長大而逐漸收斂。很多幼兒園為了凸顯教育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定下了許多強制性規矩,例如上課不能說話、不能亂動、必須雙手背后腰背挺直等,如果幼兒違反就要接受罰站等。在老師的這種教育理念下,許多幼兒產生畏懼心理,成為“小綿羊”。從單純的表象上看,幼兒教育好像獲得了成功,但其對幼兒內心造成了傷害,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因此遇到了問題。
3.幼兒教育偏托管
幼兒教育偏托管是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由于我國幼兒教育需求較大,因此教育部在幼兒園的準入資格方面并不像中小學那么嚴格,使得民辦幼兒園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誠然,民辦幼兒園為幼兒教育事業分擔了壓力,但一些個體戶類幼兒園的存在,讓幼兒教育質量有了明顯下降,其中托管類幼兒園是典型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這類幼兒園費用相對較低,而且時間更寬松,這給了許多年齡收入相對較低,且父母工作繁忙的家長提供了“便利”。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此類幼兒園基本上不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只是單純地“看孩子”,讓幼兒在教師的看護下玩耍,以保證他們安全和健康。從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現狀來看,此類幼兒園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教育質量,拉低了幼兒教育水平,因此如何改變教育理念,讓幼兒園真正成為以幼兒教育為目的的校園變得尤為重要。
二、改善幼兒教育困境的對策
想要改善幼兒教育事業現存的困境,讓幼兒教育工作重回正軌,就必須對癥下藥解決現存的教育困境,為此我們至少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違背幼兒教育初衷,違反幼兒身心成長規律的錯誤行為,其是我國教育部門明令禁止的行為。為此,將小學化教育徹底從幼兒教育事業中剔除出去,需要教育部、幼兒教育工作者、家長及整個社會相互協作才可以實現。首先,教育部要進一步加大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監督和懲治力度,通過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保證幼兒教育科學、規范,如果發現小學化問題,就及時予以懲戒和處理,以確保幼兒教育的良好環境。其次,幼兒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幼兒教育對于幼兒成長的作用和價值,然后以自己的職業素養為基礎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對于一切違反幼兒教育要求的小學化現象要敢于說不,以此保證幼兒教育事業的基本方向。在家長和社會方面,教育部要定期組織召開相關會議,借助互聯網、廣播電視媒體普及幼兒教育內容,讓家長在內心認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帶來了壞處。在此基礎上,幼兒園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幼兒教育環境能夠回歸正常狀態,消除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良風氣,為幼兒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打下基礎。
2.開展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模式
開展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是提高幼兒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到幼兒教育不是控制、不是禁錮更不是強制。我們應該讓幼兒釋放出天性,建立起自己與幼兒之間的情感聯系,由此引導、鼓勵和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認知能力、價值觀念和道德素質水平,幫助他們實現成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幼兒才是幼兒教育工作的主體,自己的工作職責就是為幼兒服務,幫助他們實現成長和進步。從幼兒心理特征角度來看,幼兒教師要多給幼兒玩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玩實現成長與進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對幼兒教育內容予以設計,將幼兒教育內容融入幼兒玩的環境當中。例如在玩畫畫、折紙時,鍛煉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戶外游戲中,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等,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寓教于樂,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為他們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落實幼兒教育的養成教育目標
落實幼兒教育的養成教育目標是改善幼兒教育現狀,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措施。養成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能夠為幼兒帶來的不僅是心智方面的成長,更是認知水平、價值觀念、道德素質方面的提高,無論幼兒園是何種規模,都要將養成教育目標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以此為幼兒教育目標的實現發揮作用。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托管式幼兒園必須改變教育理念和定位,真正意義上配得上“幼兒園”這個名字,為幼兒教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從我國當前幼兒園格局來看,民辦、個體幼兒園正在并將長期占據幼兒教育事業的重要地位,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水平。針對民辦、個體幼兒園,教育局可以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在幼兒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水平等方面的能力,讓這些小型幼兒園發揮出幼兒教育的價值。
綜上所述,對幼兒教育現存問題予以分析和研究,找到相應的辦法予以改善,不僅是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更是體現幼兒教育事業價值的重要舉措。在實際工作中,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不斷提高自己幼兒教育水平的基礎上,定期進行自我反省和審查,保證在教育觀念、行為上始終處于科學的尺度,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也讓社會大眾重拾對幼兒教育的信心,讓我國幼兒教育事業能夠盡早重回正軌,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任晨晨,閆世笙.幼兒教育過程中小學化傾向問題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17,27(03):48-50.
[2]堯瑩瑩.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7.
[3]冷海軍.我國幼兒教育面臨的問題、成因和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7(07):227.
[4]王魯霞.試論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及優化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