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創偉
摘 要: 外語專業本科生輔修經管類課程在外語院校中已經蔚然成風。針對這些學生學習經管類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制訂專門的培養方案,加強數學基礎課程的學習,選擇優質教材,創新教學方式,加強考核監督等建議。
關鍵詞: 外語本科生 輔修 經管類課程
一、現象和背景
近年來,外語專業本科生學習經管類課程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以筆者所在的高校為例,外語類專業的本科生通過輔修或者雙學位的形式學習經管類課程的學生數有近千人。這一現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下兩點:一是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很多外語類專業的本科生意識到語言只是一門工具,如果要在職業生涯中具有更好的發展后勁,那么具有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外語類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大多是貿易、管理、金融等涉外類型的工作,學習經管類課程對他們的工作會有直接的幫助。因此,外語類專業的學生在選擇輔修課程或者雙學位課程時,第一選擇往往是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保險與精算、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經管類專業。外語專業學生修讀經管類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件對學生本人、對高校、對國家和社會都有益的事情,值得大力推廣和提倡[1]。但是,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外語專業學生在學習經管類課程中存在特有的問題[2]。如果不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那么這些學生學習經管類課程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二、外語專業學生學習經管類課程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
對現代經管類課程的學習而言,一定的高等數學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外語類學生大多為文科生,高中階段的數學基礎已經比較薄弱,進入大學后,因為是外語類專業,沒有開設微積分、線性代數等高等數學課程。雖然在正式開始經管類課程學習前,會給這些輔修經管類專業的學生補習一些數學課程,但是因為課程安排緊張等,相關的數學學時非常有限,因此,外語類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薄弱。我們在經管類課程教學中,明顯感覺到外語類專業的學生對需要數學知識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非常吃力。一個涉及極限、最值的普通概念往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反復講解,講解后學生一時好像是明白了,但是過一段時間,對相關概念和理論的數學含義的理解又會出現偏差。
2.課程的設計不盡科學,教材的選用不夠合理。
一些高校并沒有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制訂專門的培養方案,而是直接照搬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這就使得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存在針對性不強、課程設計不夠科學、教材選用不夠合理等問題。課程設計上,外語類學生數學普通較差,在上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如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之前就應該多給這些學生補上一些數學的基礎課,甚至有些高中的數學知識應該給他們復習回顧一下。教材的選用上,高校不能采用和經管類專業完全一樣的教材進行教學,而應該多結合語言類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習的教材。
3.對經管類課程的學習不是出自于真正的喜歡。
從前面對外語類學生學習經管類課程的動機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外語類專業學生學習經管類課程更多的是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并非出自于真正對經管類課程的喜歡和興趣。這就導致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學習動機不強,求知欲不高,有些學生更是存在混課程、混證書的心態,學習上不求甚解,只求能夠死記硬背老師布置的作業和知識點,應付考試,及格萬歲。相比其他輔修學習經管類課程的學生,外語類專業的學生這一問題顯得更嚴重。在教學中,我們明顯感覺到外語類專業的學生對經管類課程興趣不濃,課堂上很不活躍,和老師互動較少,這和外語類專業學生大多為女生有很大關系。總體來說,男生會更關心時事政治和經濟,對經管類課程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厚一些,外語專業學生大多為女生,這就使得這一問題顯得更突出和明顯。
三、提高外語類學生經管類課程學習質量的一些思考
1.制訂專門的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計,加強數學基礎課程的學習。
外語類學生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文科生,數學基礎差,思維方式是典型的文科思維,對于他們輔修學習經管類課程,需要針對他們的特點,優化課程設計,制訂專門的培養方案。例如在正式的經管類課程學習之前,應該多增加一些數學課程的學習,尤其是要加強微積分、概率統計等概念和計算方法的學習。一些對經管類課程學習有用的,高中階段的數學概念和知識點應該給他們提前梳理和復習。另外,由于這些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因此對于經管類的一些數學味道較濃、方法性較強的科目,例如《計量經濟學》等,則可以適當降低課程的難度和對他們的考核要求。
2.針對外語類學生的特點,選擇通俗易懂、好教好學的教材。
外語類學生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英語較好(即使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英語也是必須學好的一門語言),他們普遍對英美文化、英美經濟政治較為熟悉了解。針對這些學生的這一特點,在部分教材的選擇上,可以考慮選用英美最經典的英文原版教材。例如《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就可以考慮選用曼昆等人編寫的英文原版教材。這些教材是世界上公認的通俗易懂、好教好學的經典教材,發行已有幾十年,也經過多個版本的一再修訂完善,質量非常高,其所選用的例子基本上都是發生在英美的事件,外語類的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這些教材往往還有附錄,附錄會把課本中用到的數學知識一一列出,數學較差的學生遇到數學方面的障礙時,就可以很方便地查閱和復習,針對性非常強。綜上所述,選用高水平的英文原版教材用于這些學生教學是非常合適的,甚至對提高這些學生的英文水平都是有幫助的。
3.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外語類學生尤其是占了大多數的女生,普遍對政治、經濟等話題興趣不濃。教學形式和方法應該創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一些經管類概念和知識點的講解,可以多舉一些社會新聞方面的例子,這樣他們學起來會覺得興趣盎然,對相關概念和知識點的理解會更深刻。另外,語言類學習會有較多的互動交流,這些學生已經習慣和適應了這樣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授課時應該采用不同于經管專業學生的授課方式。可以通過更多的提問、更多的互動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對一些通過自學和討論就能夠較好掌握的內容,教師可以布置他們采用小組集體學習、集體討論,然后自己做PPT上臺演示的方式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活躍教學氣氛,促進學生思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4.加強對學生的考核和監督。
優化課程設計,適當降低課程難度,選擇通俗易懂的教材,是為了針對外語類學生的特點更好地培養,提高培養質量,而不是降低對他們的培養要求。在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這些學生是來輔修學習的,數學基礎較弱,課外實習較多,對他們要求不高。事實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這些學生的管理和要求過于寬松,是導致教學質量、培養質量不佳的一個主要原因。這些學生對輔修的經管類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其中一部分更是抱著混學歷、混證書的心態,因此,對他們加強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考核方面,應該多管齊下,做到考勤不放松,作業不減少,考試不放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些學生的培養質量。
5.選派優秀教師進行教學。
因為是輔修課,很多經管類學院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并不是很重視,派出的任課教師往往是一些剛剛博士畢業的年輕教師。這些老師本身的科研壓力巨大,并不愿意在這些課程上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另外,這些年輕教師雖然基本上都是博士,受過嚴格的學術訓練,但是畢竟授課經驗不足,很難針對外語類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因此,要提高這些學生的培養質量,需要提高對他們的重視度。在任課教師的選派上,應多選派一些教學經驗、實踐經驗豐富、上課認真負責的教師給這些學生授課。
四、結語
外語類學生通過輔修或者雙學位的方式學習經管類課程有利于提高綜合素質,也有利于提高就業競爭力,是值得鼓勵和支持的,但是在對這些學生的培養中,需要針對他們數學基礎差、英語好、女生比例高的特點,因材施教,制訂專門的培養方案,選擇通俗易懂的教材,創新培養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高水平的“外語+經管專業”的復合型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蘇力勇,陳璐,高麗.外語類地方院校經管專業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天津外國語大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5(1):106-108.
[2]陸衛平.外語類院校涉外型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3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