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智英
摘 要: 英語聽力訓練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英語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聽力水平直接影響整體英語教學質量。對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的為數不少,究其原因,與聽力水平不高關系甚大。學生聽力障礙的形成、聽力水平不高是有原因的,消除聽力障礙、提高聽力水平是有對策的。
關鍵詞: 英語聽力 聽力水平 教學方法
聽力訓練是英語學習重要手段之一,是英語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英語整體教學質量的好壞,因為聽覺練習同其他練習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應該與說、讀、寫訓練同步展開,同等重要。雖然英語能力水平集中反映在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方面,但聽力是排在首位的,是最為基礎的,離開了聽的技能,說、讀、寫的技能就難以實現,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也就失去功能和作用。對于英語非母語的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的為數不少,究其原因,與聽力水平不高關系甚大,聽不懂,也就說不出。基礎沒了,再努力提高,難上加難。學生聽力障礙的形成、聽力水平的不高是有原因的,消除聽力障礙、提高聽力水平也是有對策的。
一、影響英語聽力的原因
語言是人們交流的重要工具,現代社會離開語言,人類無法交流,社會無法進步。學習任何語言,首先要做到的是聽,只有聽準、聽懂,才能說,才會寫;只有聽懂對方在說什么內容,才能互相交流思想。雖然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并不短,有相當一部分人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同一種語言學了十幾年,仍有一些人的英語聽力水平并不高,稍微難度大一點的聽力材料聽起來就覺得非常困難。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英語語音環境的缺失
語言是依人們進行交流的環境產生的,交流的環境則是語言產生的土壤。先有環境,才有針對這個環境的語言。環境的缺失與否及環境的好壞對語言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母語為漢語的中國學生來說,一直生活在母語交流的環境中,英語是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在日常交流中中國學生普遍缺少甚至沒有合適的語言環境。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在課堂教學之外,學生接觸、訓練、運用英語的機會非常少。雖然英語課堂教學大綱要求把“聽”這一環節放在首位,堅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但實際操作中卻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英語學習重點往往集中于語法學習和閱讀理解上,課堂上的聽力訓練時間少之又少,從而經常忽略聽力環節,使得聽力教學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學生的聽力往往難以達到要求的程度。
2.英語詞匯量的欠缺
詞匯是形成語言的基本單位,任何語言表達都是由詞匯構成的,沒有詞匯,語言就不復存在。英語詞匯和漢語詞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形式,不論是詞匯組成還是詞匯發音都有著很大的區別。特別是英語的一些語法結構、習慣用法和習語構成與漢語有著很大的不同,給學生的英語聽力訓練帶來不小的困難。英語單詞記憶對學生來說不可謂不是挑戰,加上聽力訓練中由于聽力材料內容的不可選擇性,無法事先進行相關的詞匯選擇,增加了聽力訓練的難度。如果學生掌握的詞匯不夠,就會導致對信息處理的斷層甚至無法進行信息處理,無法理解聽力材料的內容,也就無法達到聽力訓練的最終目的。
3.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
英漢兩種語言在發音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漢語發音有聲母和韻母,而英語發音卻有元音和輔音,英語元音又有單元音和雙元音,單元音中還有長元音和短元音;而長元音和短元音的發音在中國人看來只有非常細微的區別;輔音中有清輔音和濁輔音。在實際交際活動中,英語語音的變化也是多樣的,既有元音的弱化、輔音的略讀、同化,元音輔音連讀,又有單詞音節重讀和非重讀、語調及同一音素有不同的發音。而我國學生在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通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況,不論是聽老師講解還是聽訓練材料,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況。學生一旦犯了錯誤,就會覺得心里沒底,對英語產生畏難情緒,久而久之難免潛意識中排斥英語。如果在英語聽力訓練時,學生時不時出現抵觸、懼怕、畏難情緒,再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就會緊張,越緊張越聽不懂,形成一系列負面的連鎖反應,導致學生對英語聽力越來越沒有興趣。
4.英語聽力材料背景知識的缺乏
在聽力訓練中,英語聽力材料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相關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既可以是聽力材料中人物、事件、場景的發生背景,聽力主題的文化背景,又可以是相應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背景知識指除了語言基本知識外,還包含為了理解話語的含義應具備的其他知識,如社會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知識結構、過去經歷、思維方式等。目前學生在訓練中遇到相關背景知識通常蜻蜓點水似的,一帶而過,而任課教師也可能對相關知識不作深層次的講解。結果是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有時很難理解聽力的全部含義,難免給聽力理解造成障礙。
5.母語思維對英語思維的干擾
在英語聽力訓練中,很多學生不會有意識地運用英語思維理解所聽的材料,而是習慣性地用母語思維理解英語聽力材料的內容,經常是邊聽邊把聽到的內容先翻譯成漢語,甚至不翻譯成漢語就聽不下去。更有甚者,聽英語材料時以漢語的思維方式理解英語內容。如果學生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出現邊聽邊譯的情況,必然導致反應速度慢,聽懂了上句,卻來不及聽下句;而如果以漢語思維方式理解英語聽力材料,就會導致一頭霧水,甚至邏輯混亂的情況。
二、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方法
盡管目前學生的英語聽力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有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
1.營造良好的訓練環境
聽力水平是在不斷訓練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雖然大部分中國學生的英語聽力訓練局限于課堂教學,但語言環境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會有意識地把英語學習融入生活中。學生應該在思想上重視聽力訓練,課堂上盡量用英語進行對話,營造出一種英語交流語言氛圍。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多種媒體教學,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語音室及互聯網進行聽力教學,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聽力。課堂之外只要學生有意識地將學習過或接觸過的英語都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留意可能接觸到的其他英語材料,何愁英語聽力不好呢?因為任何語言表達方式只有與自己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才能被真正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2.增加足夠的詞匯量
聽力材料是由各個單詞組成的,學生要聽懂英語聽力材料所含的內容就必須擁有相應數量的必備詞匯及英語俗語和習慣用語的表達結構。在掌握一定數量單詞的同時,學生還應掌握句子中單詞元音的弱化、輔音的略讀、同化、輔音濁化,元音輔音連讀,以及單詞音節重讀和非重讀、語調及同一音素有不同的發音等在語音材料中可能出現的發音規律,這樣才能順暢地聽懂所聽的內容。
3.選擇合適的訓練材料
合適的聽力材料對聽力訓練十分重要。聽力訓練材料的選擇一定要遵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內容。每一階段材料應適合學生相應階段的聽力水平,且難易恰當,切不可操之過急。聽力材料要盡可能包含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宗教信仰等方面知識。聽力材料應是最新、最貼近現實生活和反映世界發展的多種話題,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他們從另一語音視角看身邊問題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聽有所樂、聽有所得,形成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4.豐富相關的背景知識
文化背景知識是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應充分了解所學語言的社會文化、歷史典故、風俗習慣等各方面知識,培養自己有意識地了解所聽資料的背景知識,包括反映外國人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思想內容及時代感較強的有關反映外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歷史、宗教等內容,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從而增強學生在聽音過程中的預知性和領悟感。
5.培養正確的英語語感
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聽力教學重點之一。漢語和英語發音方式有很大差異。母語是英語的人多用口腔后部發音,聲音渾厚,而中國人說外語時因受母語發音的影響多用口腔前部發音,聲音相對單薄,所以說出來的話味道差別很大。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學生應充分了解英語音標的標準發音及單詞的發音規律;熟練地掌握英語句子中詞匯的發音規則;有效地領會交際信息中語言的整體結構,把詞匯的音、形、義在大腦中迅速地統一起來;逐步加強英語語感,去掉漢語發音對英語的影響,在聽力訓練過程中了解、學會并用英語思維理解所聽內容。
參考文獻:
[1]何其莘.英語聽力(上、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劉輝.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之初探究[J].科技論壇,2011(10).
[3]李游.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及對策[J].現代交際,2011(07).
[4]鄭曉莉.新形勢下再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北方文學,2011(10).
[5]盧璐.全新英語聽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張民倫.英語聽力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