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泉
摘要:“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符合藝術設計專業特點,有助于技術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專業教師要結合課程背景,以工作室為載體,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職能分配,使其參與到藝術設計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實現學院人才培養目標。文章簡單介紹“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深入探討其在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使專業教學更具有效性,提升學生藝術設計能力。
關鍵詞: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藝術設計;校企合作
雖說學院以職業型人才培養為主,但隨著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對藝術設計專業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要求。以往藝術設計專業實踐類課程相對較少,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偏弱,實踐操作經驗不足,難以勝任藝術設計類工作。將“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引入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增加課程實踐比重,為學生營造專業的藝術設計環境,提供了充足的練習機會,專業教學效果極佳,且有助于與市場接軌。
1“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概述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顧名思義,以工作室為平臺,將文本內容、專業課程等與藝術設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改變以往封閉式、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藝術設計環境,引導其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的藝術設計實踐中。“工作室制”背景下,除了有專業教師之外,還聘請藝術設計領域專家、從業人員等參與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以特定項目為載體,指導學生進行藝術設計,實現實際生產過程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在“雙師”帶領下,承接各類設計項目,尋求更多綜合專業技術訓練機會。與大學教育不同,學院以實際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培養為主,“工作室制”的優勢在于在常規教學過程中納入專業社會實踐操作,完成設計項目的同時,實現專業知識的內化,使之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將各藝術設計要點及專業知識等逐步教給學生,使畢業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從而在藝術設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1]。
2藝術設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分析
藝術設計專業綜合性強,其無具體形態,相對比較抽象,存于人的意識。而當前市場所需為定向的專業藝術設計人才。以往,藝術設計專業多照本宣科,教師多向學生講解書面理論知識,這與藝術設計專業學習要求不符合。加之,學生不能夠深入分析課程內容,無法準確理解相關專業知識,又因缺乏實操經驗,尚不能夠熟練掌握藝術設計具體流程和方法等,以至于畢業之后無法勝任企業藝術設計工作,很難保質保量完成設計任務。
藝術設計專業特點決定了其應用范圍比較廣,市場上欠缺的恰是高技能綜合型藝術設計人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便是基于這一背景考量的。專業教學實踐中,以“工作室”為載體,帶領學生學習藝術設計流程、方法等,并引導他們參與到細節處理中,通過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藝術設計能力,提高藝術設計工作效率。故而,“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極具適用性,應用效果非常好[2]。
結合學院教育特點及實際情況,細分“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具體如下:第一學年,以理論教學為主,使學生通過系統的課堂學習,熟練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豐富他們的專業知識儲備,為后續藝術設計實踐操作奠定理論基礎;第二學年,將藝術設計實踐項目引入課堂教學中,在學院或班級成立工作室,通過合理分工,使每個學生參與到該實踐中,以此為背景,持續學習各項專業崗位技能,實現學生整體專業素質提升;例如,某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成立了繪本工作室,一有項目,便會招募有興趣的學生組成團隊進行項目開發,學校劃撥專款購買電腦、軟件、相關設備等,十幾個學生在動畫設計工作室內工作數月,推出12集《藍狐貍》動畫片。幾年下來,該校藝術設計專業在國內省級出版媒體發表五百余幅原創動漫作品,使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等不斷提高,該校學生更是成為各大企業爭搶對象。第三學年,依托校企合作,引進藝術設計領域專家、從業人員等參與到工作室中,帶領學生完成各藝術設計項目,使他們在該過程中,熟練掌握藝術設計技巧及各個工作流程,將第一學年學到的書本理論知識與藝術設計實踐活動相融合,實現文本知識的內化。該背景下,學生具備了扎實的藝術設計基礎及經驗,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崗位勝任力也隨之提高[3]。
3藝術設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應用
3.1依托課程重組,建立“工作室制”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考量的相關要素比較多。學校和教師要改變以往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對其進行創新,著重培養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而非理論知識學習。依托“工作室制”這一平臺,給出具體藝術設計項目,使學生通過參與項目實踐,具備較強的專項職業技能。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學生作為藝術設計項目實踐中的主體,在課程理論知識和未來工作中建構聯系,實現二者融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切忌盲目,旨在使學生專項職業技能得到提升,優選企業或學校內部真實項目案例,進行教學流程和課程模塊設置,在專業內部打造室內裝飾設計工作室、攝影工作室、平面廣告設計工作室等,不斷激發學生的職業及創業潛能,確保其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未來工作崗位上[4]。
3.2加強校企合作,創建工作學習平臺
很多院校教師都具備扎實的藝術設計理論知識,但無該方面的工作經驗。在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采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除了硬件設施建設之外,還要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采用“雙師型”專業教學模式。藝術設計專業要與相關企業建構良好的合作關系,邀請藝術設計專家、從業人員等,到工作室中,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而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也可以到企業中進行掛職實踐,熟悉藝術設計工作具體情況等。注重藝術設計從業者與專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促使教師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與企業的藝術設計實踐活動相互融合,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藝術設計能力,使他們在該方面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便于骨干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并為“工作室制”建立奠定良好基礎,讓學生在該背景下學到豐富的藝術設計知識,熟練掌握相關藝術設計技巧和方法等。“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背景下,明確企業對人才實踐能力要求之后,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結構,根據企業內部崗位群,進行課程開發,打破專業壁壘和界限,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對接,使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實踐性與針對性兼具。除此之外,運用靈活的學分制,將課程學分和工作室教學進行學分轉化,培養多維度藝術設計人才,確保他們個性鮮明、技藝精湛、思想多元[5]。
3.3完善輔助體系,優化工作室教學模式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院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需要重點激發師生的探索熱情,以具體的獎懲機制為依托,對工作室內部各項設計工作的開展加以約束,提高藝術設計質量及效率。定期在校際或院校內部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以訓練、比賽等形式,強化“工作室制”運行。藝術設計專業要在工作室內吸納各類型人才,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這一背景下通過訓練專項職業實踐技能,不斷提升自身就業創業能力,樹立團隊合作意識等,充分激發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日常學習熱情,實現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培養目標。例如,某院校與轄區內一設計公司建立合作關系,該設計公司承接了一批訂單。企業接到訂單之后,第一時間跟校方溝通,希望院校師生參與設計。專業教師根據訂單情況,在工作室中優選部分學生成立臨時設計小組,與該企業專業設計師一起按照客戶要求,完成該批次產品設計工作。除此之外,學院師生還不時參加各類藝術設計大賽,根據大賽主題,進行藝術設計。多次參加企業產品設計及各類設計大賽,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藝術設計方法及技巧等,崗位能力和職業勝任力也隨之提升[6]。
結語
“工作室制”雖已被提出多年,但將其應用到藝術設計專業中,仍不失新穎和有效性。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師生要結合市場需求,不斷拓寬藝術設計思路,深入了解“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實踐中,豐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法及內容。加大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開發力度,依托校企合作,為學生創建完善的工作學習平臺,幫助他們靈活掌握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知識及設計技巧等。在以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以校企合作、藝術大賽等形式,拓寬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許愛軍,蔣新革.“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內涵分析與概念辨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1):21-25.
[2]王麗平.攝影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探索[J].青年記者,2018,(2):117-118.
[3]施麗娜.基于工作本位視閾的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動漫設計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7,(32):49-53.
[4]韓亮.論美術院校工作室制的教育學意蘊[J].美術研究,2016,(2):82-85.
[5]王曉琳.中央美術學院專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研究[J].美術研究,2016,(2):73-81.
[6]曹紅麗.高校虛擬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7,(19):91-94.
作者簡介:彥泉(1983-),男,安徽淮北,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