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劍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在電影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表達方式。基于此,本文將數字技術時代電影敘事的空間重構作為研究對象,對數字技術在電影敘事空間變化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數字技術可以實現時間結構和空間結構的交錯,創造時空一體化的電影空間;還可以豐富電影的敘事內容、實現電影鏡頭語言的個性化,促進電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數字技術;電影敘事;空間重構
前言:
數字技術在電影行業中的應用可以看做是電影革命,不僅豐富了電影的制作方式,還打破了傳統電影制作工藝的局限性,引導導演及電影創作者樹立全新的電影制作理念。隨著數字技術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的應用不再局限于電影制作,還可以提升電影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能夠將導演的想象轉變為虛擬現實,并將其真實地展現在電影畫面中,可以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一、數字技術時代電影敘事結構的空間重構
數字技術可以打破現實的局限,將虛擬空間引入電影敘事結構中,改變了傳統的電影理念,可以實現時間和空間的有效融合。具體而言,數字技術對于電影敘事結構的空間重構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實現時間結構和空間結構的交錯
數字技術的出現不僅可以豐富電影的創作手法,還可以豐富電影的片段講述,實現跳躍性的時序表達,從而促進電影敘事結構的發展。比如,電影《明日邊緣》中,少校比爾進入到時間輪回中,不斷進行生死循環,通過時空穿越承接電影敘事的線索。數字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打破時間的順序,還可以改變現實世界,將電影環境的空間進行拓展,在電影敘事中引進多維度空間。如電影《盜夢空間》,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將四層夢境和現實空間組合成電影敘事結構,實現時間和空間的交錯,為觀眾帶來不同的觀影體驗。總的來說,數字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電影敘事空間的固定性,電影導演可以從多視角和多結構進行轉換,增加了時間畸變,實現了時間結構和空間結構的交錯,豐富了電影的故事情節和高潮,加大了影片的矛盾沖突。
(二)創造時空一體化的電影空間
在數字技術應用于電影制作中,電影中虛擬空間的出現頻率逐漸增加,導演們大都使用數字技術進行時空穿梭的創作,從而豐富電影的表現形式,引發觀眾的哲學思考。通常情況下,電影的空間敘事大都是將時間與空間作為基礎,結合電影敘事邏輯與秩序,為觀眾多維度的敘事空間。以《星際穿越》為例,該電影的導演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為觀眾展現了外太空中星球的外觀和穿越“黑洞”的場景,將想象的時空轉變為可以看見的時空,實現了時空一體化。
再比如,電影《環形使者》主要介紹了在擁有時空穿梭技術的未來,某些犯罪集團通過時空穿梭技術將對不利于自身的人傳送到“過去”,環形使者主要負責在“過去”將傳送的“未來人”殺掉。該影片的故事存在平行時間與六維空間,具有較為復雜的許是邏輯,通過時空一體化,打破了傳統的虛實空間維度,豐富了電影的敘事結構[1]。
二、數字技術時代電影敘事內容的空間重構
數字技術的出現可以為電影創作提供更為廣闊的虛擬空間,導演可以創造更多的虛擬角色,有助于觀眾觀影體驗的增強,引導人們進入充滿奇幻想象的電影空間。具體而言,數字技術對于電影敘事內容的空間重構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豐富了電影的敘事內容
數字技術時代的到來,使數字技術在電影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電影敘事內容方面,數字技術可以將虛擬畫面展現出來,豐富了電影的敘事內容。基于數字技術,導演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多種元素應用于電影創作中,有助于電影畫面真實性與感染力的提升。比如,在電影《角斗士》中創作的古羅馬競技場畫面,就是電影創作者根據歷史史實,通過數字仿真技術進行虛擬影像的創作,實現了虛擬和現實的有效融合。
在電影敘事內容的空間重構中,數字技術可以進行虛擬空間與虛擬角色的創造。如《星球大戰》中的尤達、《阿凡達》中的Navi族人、《哥斯拉》中的哥斯拉怪獸等,均是通過數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創作而成。由此可以看出,數字技術創作的物體或者角色可以完全替代演員,拓展了電影畫面的創建范圍,可以創造形象鮮明的電影角色,使電影中的場景不再是傳統的簡單復制,而是創作出與現實理念相差甚遠的視覺空間,使導演的想象成為現實,從而豐富電影的敘事內容。
(二)實現鏡頭語言的個性化
在以往的電影制作過程中,導演需要與攝像師進行交流溝通,共同為對畫面效果進行分析,涉及到燈光照明與機位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攝像師的水平會對電影畫面造成直接的影響。而在數字技術時代,數字鏡頭技術的出現提高了攝影的可控制性以及自由度,導演可以通過數字鏡頭技術制作出傳統膠片拍攝難以獲取的鏡頭運動效果,從而實現鏡頭語言的個性化。比如,《星球大戰》中通過計算機進行攝像機及飛行道具的控制,提高了場景轉換的頻率與鏡頭切換的頻率,有助于提高空間移位感,大大豐富了電影的拍攝手法。
與此同時,數字技術運動鏡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電影對于真實美學的限制,為導演進行藝術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拍攝過程中,數字技術運動鏡頭的應用加強了演員和虛擬角色的互動。如電影《侏羅紀世界》中的恐龍鏡頭,更多的是特寫和近景,還有大量恐龍與演員的互動,而在沒有數字技術運動鏡頭時,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鏡頭大都是全景與遠景。由此可以看出,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很多無法拍攝的畫面成為可能,實現了鏡頭語言的個性化[2]。
結論:
綜上所述,數字技術在電影行業的的應用提高了電影制作水平,有助于電影制作工藝的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導演需要認識到數字技術的優勢,結合成功的應用經驗,使用數字技術進行電影敘事的空間重構,豐富電影的敘事結構與內容,提升電影畫面的真實性與感染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觀影者。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瑪利亞·波拉基,謝辛.基于復雜視閾的好萊塢謎題電影敘事回溯與觀念重構[J].當代電影,2018(04):35-41.
[2]王思夢.紛呈銀幕的快感體驗重構——電影敘事畫格的空間轉向新論[J].黑河學院學報,2015,6(06):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