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媒體時代下,黨的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等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
關鍵詞:自媒體;意識形態;機遇;挑戰;路徑
自建黨以來,意識形態建設問題一直是黨的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我們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這不僅關乎一個政黨的生死存亡,更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以及每個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等問題。然而,自媒體時代下,黨的意識形態的建設也因此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這個歷史機遇期,迎難而上,迎接挑戰。
一、相關概念
(一)自媒體
目前,學術界對于自媒體的定義莫衷一是。一般認為,自媒體的理解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1、傳播主體低門檻準入化。自媒體的傳播主體是個人,即普通大眾,有別于傳統專業媒體機構所主導的信息傳播方式。只要能夠掌握一定的傳播方式,通過相應的傳播渠道就能夠將信息迅速有效的傳播出去就可以成為使用自媒體的主體。2、傳播內容多樣化。既包括國家社會生活,也包括個人生活。3、傳播渠道廣泛化。自媒體以論壇、博客、微博、微信以及以闊地網絡為代表的個人門戶類網站為主要的表達渠道,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各類新聞客戶端和視頻客戶端,使用無線寬帶、移動互聯網發布、傳播信息。4、傳播速度超快化。大數據時代下,高效能的數據處理能力必然導致信息的高速傳播。同時,信息的高速傳播也必將導致自媒體平臺的高速發展和影響力的巨大提升。兩者相互促進,迅猛發展。5、操作方式簡單,但影響力巨大。與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相比,自媒體的傳播操作方式相對簡單、易懂、易操作,使用自媒體的主體比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更加廣泛。因此,傳播信息的影響力也更加巨大。
(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一個內涵廣泛的觀念集合體。它大致涵蓋了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道德、宗教、藝術等方面。當前中國的意識形態在眾多的意識形態分類中屬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一直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為重要指導,以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為根本內容。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即毛澤東思想和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最新發展成果和核心價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部分構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但其并不是機械地繼承,而是能夠結合本國的國情和黨情,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中國化。創造性地提出毛澤東意識形態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二、自媒體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面臨的機遇
1、自媒體有利于推動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理論的創新
馬克思認為,每一種理論思維都是時代的產物。不同的時代,理論思維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理論是在批判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并結合工人運動具體實踐活動孕育而生;毛澤東意識形態理論則是在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活動,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中國化而產生的創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則是在充分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意識形態理論思想的前提下,結合中國當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等具體實踐活動,再次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進一步中國化的結果。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理論的發展、創新具有鮮明的歷史繼承性、相對獨立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特征。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公民的民主意識、公平意識、平等意識等理念的傳播提供了更廣闊、更高效的信息平臺。面臨這些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黨的意識形態理論建設也必將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不斷地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中國化。
2、自媒體有利于提高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能力
自媒體的產生、發展是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高科技的發展、民主意識的增強必然帶來社會的深刻變革。自媒體已經打破了傳統意識形態的傳播載體,它正以更加高速、便捷、全覆蓋式的方式迅速崛起。它的崛起給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應對模式。在自媒體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會不斷的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在不斷解決新問題的同時,黨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能力也會隨之得到提升。
(二)面臨的挑戰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話語權、領導權、控制權、管理權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媒體、傳播格局的變化導致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挑戰。傳統媒體是黨主導的單一的話語權的格局體系,黨在傳統媒體中始終牢牢掌握著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然而,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自媒體的誕生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格局和傳播格局。由傳統的單一傳播格局轉向多元傳播格局形式。多元的媒體格局和傳播格局使得每位公民都是自由的媒體人和監督者,甚至包括國外自媒體人。在這種情況下,多元的媒體人身份代表的不同的意識形態思想嚴重地沖擊了黨在意識形態中“單一”話語權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國內外不利于黨的各種意識形態思想和言論的沖擊。2、輿論格局的變化導致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面臨挑戰。媒體和傳播格局的變化隨之帶來的是輿論格局的變化。相比傳統媒體而言,自媒體時代的輿論主體和內容等已經由單一的主體和內容的限定性轉向主體的多元化和內容的廣泛化、開放化。輿論格局的改變,致使黨的意識形態方面的領導權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3、受眾對象的變化導致黨的意識形態控制權、管理權面臨挑戰。受眾對象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受眾對象的身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自媒體時代,受眾對象已經不僅是單一的信息被動承受方。同時,也是信息的主動傳播者,具有雙重的身份特征。
三、自媒體時代黨的意識形態建設的三個主要維度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雖然社會意識源于社會存在。然而,社會意識并不是被動地依附于社會存在,而是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即科學的社會意識能夠促進社會的向前發展;反之,非科學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的向前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繼承和發展。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最新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它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原則及其所宣揚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等精神正是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本質價值的集中體現,對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和諧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當前,面對紛繁復雜的世情、國情和黨情,我們始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具體的行動指南和基本價值理念。
(二)尊重自媒體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監管自媒體,正確引導其為社會發展服務
客觀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必然的和穩定的聯系,并獨立于意識之外。事物的存在、發展、消亡都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自媒體也不例外。在自媒體時代下,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改變的同時,黨的意識形態領域也不得不面臨一系列弱化黨的領導權和話語權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對這些新問題、新情況,我們必須首先加強對自媒體監管,正確引導自媒體為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服務。尤其是不利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和言行,以及不利于社會健康發展的思想和言行等。具體而言,首先,要加強對自媒體的法律監管。在自媒體時代,自媒體行為所傳播的內容既可以是積極的,有利于社會發展的;也可以是消極的,不利于社會發展的。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自媒體行為的監控。尤其是通過建立、健全自媒體監管法律制度,自媒體人必須嚴格按照法律允許的規定和規則行使自媒體權,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次,正確教育、引導自媒體人。自媒體時代增加意識形態可控性難度的問題之一是自媒體人的龐雜性。再次,增強傳統媒體的宣傳主陣地作用,提高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話語權、領導權。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就會被別人占領。因此,強占思想的主陣地,仍然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根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的客觀規律,增強黨對意識形態建設的適應力、管理力、領導力和創新力
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體系的發展同樣要遵循其特有的客觀規律。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結果。自媒體時代對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傳統媒體已經不再是傳播意識形態領域信息的唯一途徑。取而代之的是傳統媒體和自媒體交融并存的時代。與此同時,黨的意識形態的領導權、話語權和管理權等也面臨極大的挑戰。新形勢、新變化必然產生新問題。對此,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歷史的車輪從來不會逆轉,作為歷史中人我們一方面要尊重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我們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面對和適應新情況、新變化。不斷地增強自身適應時代變化的應變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不斷適應新的意識形態發展變化的同時,增強自身領導意識形態領域發展的能力以及創新發展的能力。
作者簡介:趙圣熠(1981.0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營口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