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艷,孟莉莉,徐嶸嶸,崔秀娟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安徽 合肥 238000)
薩爾曼可汗的演講——“用視頻重塑教育”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對翻轉課堂的研究熱潮,成為全球教育界十分關注的話題。國內有很多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關于教育技術、教學管理、成人教育等視角的翻轉課堂研究較多[1],而且研究以中小學為主,涉及高等教育的主要是在英語、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英語教學、信息技術、軟件類開發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尤其在醫學教學(如基礎護理、醫用化學、影像信息、中醫診斷等課程教學)中,教育者積極進行嘗試[3]。但查閱相關資料發現,關于翻轉課堂在護理實訓教學中應用的研究非常少。基于此,本研究將以案例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告如下。
以抽簽方式確定2016級護理2班為觀察組(n=50),2016級護理1班為對照組(n=48)。兩組教學內容、教學學時和授課教師相同,且年齡、性別、在校學習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先對理論知識要點進行講解,以便學生理解,接著按操作流程進行示范,最后學生分小組反復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
1.2.2 觀察組 采用以案例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選取的教學內容為特殊口腔護理、鼻飼法、導尿術3項護理操作,因學生已經學習過這3項操作,而且有臨床實習經歷,對臨床疾病有基本的認識,因此,采取以案例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將知識學習、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相結合。
(1)課前階段。教師先對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讓學生自行設計案例,教師再對學生設計的典型案例進行修改,最后確定教學所用案例,并在開放資源中篩選出合適的視頻,同時準備其他教學資源。然后把教學資源上傳到交流平臺(提前建立的QQ群),學生在教師準備的教學資源引導下,進行自主個人學習或小組協作學習。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課前一周小組成員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進行交流,并制定下一步學習計劃,組長要監督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與學習,除此之外還可通過QQ群和教師或小組成員互動交流。
(2)課堂階段。教師先通過提問或自愿發言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操作要點,然后小組派代表匯報課前學習收獲和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總結,并對操作疑難點進行精講,之后學生根據案例按整體護理要求進行操作演示,演示結束后師生共同評價,最后各小組根據案例情景要求進行分組練習。在分組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給予其個性化指導,同時引導小組成員相互糾錯。下課前師生再共同交流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教師進行總結。
(3)課后階段。課后學生應對課前和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必要時復習教師準備的教學資料,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教師則對學生課前和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以指導下一步教學設計。
1.3.1 操作考核 由教師統一設置病例情景,從特殊口腔護理、鼻飼法、導尿術3項操作中隨機抽取一項作為操作項目,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主要考查學生護理基本知識、人文知識等掌握情況(40%)和操作能力(60%),滿分100分。
1.3.2 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自設的調查問卷(Cronbach's α=0.917),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問卷內容包括: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對知識融會貫通、有利于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喜歡此教學模式、有利于操作技能培養、學習壓力較大6個條目。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操作考核成績采用t檢驗,教學效果評價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表1 兩組學生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學生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n(%)]
由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學生對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有利于對知識融會貫通、學習壓力較大4方面的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兩組對有利于操作技能培養和喜歡此種教學模式兩方面的評價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基礎護理學是創新性、操作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是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技能和職業能力的課程。目前教師在該課程教學中主要采取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進行理論教授—操作示教—學生分組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回示—教師總結考核,采用的評價方式為平時練習評價和期末考試評價相結合。由于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上在中職階段已經掌握了相關技能,因此,若采取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會導致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學習興趣低,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而以案例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料,課上就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教師交流,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進行知識內化。由表2可以看出,此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興趣等,大部分學生認為該課程實踐性較強,因此課前看視頻學習比看書預習效果好。
但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適應力有待提高,由表2可以看出,采取該教學模式后觀察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明顯增大,這與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把握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有關,同時有部分學生認為此種教學模式令他們感覺學習緊張。
這種教學模式為師生間的教學互動提供了更多機會,而且學生之間要相互反饋和評價,這樣有助于學生之間分享學習經驗[4],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更多時間表達個人觀點,使學生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得以鍛煉。由表2可以看出,此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培養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另外,該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自主制訂學習計劃等,因此可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國內外研究[5-7]表明,培養終身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還會長期影響學生職業能力。傳統課堂中,學生更關注“掌握哪些知識能更好地通過專業理論測試”,本研究發現,相比傳統課堂,以案例為導向的翻轉課堂中,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學生要花更多時間用于自學及查閱資料,而課上教師的提問帶有啟發性,能引導學生課后主動查閱資料以解決疑問,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提高臨床護理能力。
綜上所述,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護士核心能力,但能否明顯提高學生操作考核成績還有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