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摘 要:本文以陜西省為背景,針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推廣與發展趨勢展開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推廣建議,為今后實現全面農業機械化奠定了基礎,并且分析了農業機械化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趨勢;農用傳感器技術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78
1 陜西省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應用
1.1 電子計算機技術
電子技術從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得到廣泛發展,通過該技術的應用,有效縮短了產品周期,在農業機械中放置微型芯片,實現了機械設備的智能化。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與機械裝備的結合,也標志著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成果。
1.2 農用機器人技術
農業機械設備范圍內,所涉及的作業環境以及對象都帶有復雜性、多變性的特點,這也為農業機器人的應用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農業機器人必須要具備自動搜集、自動處理作業環境與對象信息的能力,明確目標,以此為根據選擇合適的作業方式。比如收獲果實的過程中,機器人需要按照果實特征自動判定果實是否成熟,除草以及間苗作業過程中,需簡要自動判定糧食作物和雜草。目前,我國已經研發出支持作物嫁接功能的農用機器人,在生產中得到應用。
1.3 精準農業機制
在農業作業期間使用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為農業設備賦予了智能化的特點,使其能夠實現互相通信,為農業機械在精細農作工作中的應用提供了支持。精細農作的核心在于收獲農田小區作物產量,了解對作物生長造成影響的環境因素,掌握影響小區作物產量具體原因,應用合理調控措施展開定位、按需調控。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的現在,也在農業領域實現了廣泛應用,這也為今后農業發展提供了方向,需要應用信息化技術與智能化技術,朝著農業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2 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建議
2.1 積極構建農機化技術推廣機制
作為基層農機化技術的推廣部門,需要展示現代化新技術與設備,讓越來越多的農戶了解現代化新成果。針對存在的實際問題加以解決,比如一些鄉鎮部門缺乏試驗基地和培訓場地,針對信息公布也沒有針對性的窗口。必須要快速轉變這種落后的形式,對用人機制進行創新,實行競爭上崗制度,針對相關人員要進行從業資格考試考核,無證不能上崗,優化分配辦法;積極探索多元化農機推廣途徑,將推廣網絡延伸;培養農機市場推廣人員,以農機協會、農機推廣網點、合作社等機構建立農機服務隊伍,對服務體系進行優化,從而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規?;揭约皺C械化水平。
2.2 做好農機推廣培訓工作
加大推廣人員知識教育力度,對涉及到的技術與知識及時更新,按照不同年齡層次與職稱結構,實施分期培訓,轉變農業機械化推廣人員的知識結構,扎實學習市場經濟管理知識,從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積極參與到上級部門設立的農業機械化推廣培訓活動以及技術學校教育中,學習基礎理論與實踐技術,了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與新設備,掌握使用方法。
3 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趨勢
3.1 農業機械化環境方面
自從我國在2004年頒布《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之后,對各個級別政府的農業機械化推廣職責都提出了要求,并且在其中明確提出了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生產、農戶采購、農業機械化作業、產品質量等一系列扶持舉措。同時,這一法規的頒布與落實,也將農業機械化未來的發展環境進行了優化,使全國農戶以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機械購置與應用的積極性得到提升,這對于農業機械化新技術與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也對農業機械化未來的發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3.2 農業機械化設備升級方面
相對發達國家,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技術依然處于發展階段,資金投入量不足,整體質量有待提升。如今,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移,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都提高了對大型農業機械的需求。這種大型機械的研發與生產,都為農業機械化技術升級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3.3 重要機械化技術方面
要想真正實現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重要機械化技術的應用非常重要。以小麥為例,當前,小麥生產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這也就顯示出對糧食機械化技術的需求,主要有水稻生產工廠化育秧技術、高速插秧技術、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技術、玉米聯合收割技術,這些技術在未來糧食作物生產上也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4 結語
為了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非常重要,需要相關人員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重視,加強實際應用,實現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肖勇.關于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幾點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6,36(1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