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高輝
摘 要:農民為我國農業推廣工作的主體,為了實現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要根據農民需要,基于市場發展規律和行為規律進行分析。在實踐工作中,要采取合理措施鼓勵農民積極參與,保證農業推廣工作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民需要;農業;推廣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40
農民是農業推廣工作的主要力量,根據農民需要,促進農業推廣工作積極發展,不僅能達到良好的培訓工作,也能使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
1 對推廣項目進行設置
通過對農民真實需求的分析,對推廣的項目進行設置。在農業實踐工作中,需要對地區實現動態調查和咨詢服務,詳細分析農民的生活、生產需要。在實地調查工作中,要主動接觸農民,對農民群體實施座談走訪工作,充分掌握農民的實際需求。在咨詢服務工作中,基于科技下鄉工作,聽取農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來反饋農民信息。農業推廣人員還需要在不同發展渠道進行信息收集工作,對農民的真實需求進行總結,保證在農業項目推廣工作中為其發展提供有效依據,這樣不僅能將實際發展目標進行統一,也能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設置推廣項目時,要基于實際發展因素對其進行分類,確保在積極推廣工作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效果[1]。
2 分析農民的心理特點
基于對農民的心理特點,滿足農民的實際發展需要。農民對科學技術、農業教育的接受能力不同。在大多數發展情況下,推廣農業項目和實用技術都是基于農民的自身特點,對其宣傳和組織,保證農民能對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進行推廣。比如,在某地區引導農民實現測土配方施肥,但是,由于農民對配套設施認識不夠,無法接受和使用,存在嚴重的抵觸現象。他們在實際生產中,還在使用尿素、碳銨等化肥。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根據農民的心理特點實現政企合作,并按照一體化服務模式對農民實現大規模培訓,確保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這樣能引導農民真實感受到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優越性,促使產量和效益的穩定提升。
3 按照一定層次進行推廣
人類在逐漸發展和建設下,其存在5個層次需要,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當在最低級需要滿足后,將其上升到上一級需要。在農業實踐推廣工作中,不同區域的農民存在的需要層次也是不同的。比如,某地區在2017年實現了農村脫貧攻堅示范區,為了達到精準脫貧,在該地區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民居住環境的改善,實現了產業化發展。同時,根據農民的自身需要,對各個鎮、村的農民實現不同需要層次的分析,達到針對性發展。比如,針對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地區,組織農民實現土地集中流轉,實現新型農業經營和管理,也要引進互聯網模式,加大力度對產業進行培育。在實踐工作中,不僅能為其增產和增收提供保障,也能激發群眾的主動參與[2]。對于一些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農民更渴望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增加高標準的農田建設,對水、路等進行整治,以確保群眾生活條件和生產條件的優化性。在農業項目推廣過程中,也要激發農民主動參與,并根據市場上的信息進行完善,以促進農業推廣工作的積極開展[3]。
4 建設現代化農業
在當前我國發展過程中,逐漸從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化農業,在農業經營和發展下,將農民合作社、家庭牧場等作為基礎,促使其發展規模不斷壯大,是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動力。但是,在新時期經濟發展下,引導農民實現規?;a和經營,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分析實際的供求關系、市場價格等,并對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在新時期發展下,為了能滿足農民的實際發展需求,還需要引導他們掌握市場、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解決他們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谵r業推廣工作中的新發展形式,對傳統的農業推廣模式進行優化,促進工作職能和工作作風的轉化,學習先進知識,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不僅能滿足農民的發展需求,也能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4]。
5 總結
在農業推廣工作中,為了能符合現代社會的實際發展需要,需要引導農民多學習,根據農民的自身發展需要對農業的推廣項目進行設置,實現各種手段的創新,保證在現代農業發展的情況下增強社會民生的福利。
參考文獻
[1]徐振鳳.農業技術推廣需要長效機制——關于農村、農業、農民發展離不開技術指導[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6(2):36.
[2]崔衛星.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改變農民種植方式[J].吉林農業,
2016(4):73.
[3]徐金海.農民農業科技服務需求意愿與評價分析——基于江蘇部分地區的調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9):115-118.
[4]吳宇.農業技術市場推廣服務方式研究[J].農技服務,2017(2):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