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高校突發事件復雜化的發展趨勢對輔導員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結合高校突發事件內涵與特征,提出了基于輔導員視角的應對機制與所應具備的能力素養。
關鍵詞:高校突發事件;輔導員;應對機制;能力素養
高校作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陣地,肩負著文化傳承、科學研究的神圣使命,高校的安全穩定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政治穩定、社會和諧與經濟發展的問題。輔導員作為在一線工作的學生管理者,在維護高校安全穩定的工作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新媒體、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校突發事件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發展趨勢,完善的應對機制與能力素養對突發事件的合理處置意義重大。
1 高校突發事件概念與特點
1.1 高校突發事件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將突發事件定義為:“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高校突發事件尚未有統一界定,結合高校特點,筆者認為高校突發事件是指由自然、人為或政治等因素引發的,在高校內外突然發生的,對學校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重大影響的,甚至危及學生生命財產或社會安全穩定的事件。
1.2 高校突發事件特點
新時代中個性化的學生特質與多元化的誘發因素,使得高校突發事件也突破了傳統的界限,學生中毒、罷課、失竊、斗毆等突發事件在現行管理制度下已得到有效監控,可在信息化飛速發展與西方價值觀滲透的新形勢下,又衍生出抹黑歷史、校園貸款、傳銷組織等新型突發事件,給高校管理帶來新的挑戰,歸納而言突發事件主要有以下特點。1)突發性。這也是突發事件的本質特征,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規模和發展態勢都無法預測,事發突然且難以防范,這對高校管理者和輔導員的決策與處理能力帶來極大考驗。2)危害性。突發事件一旦發生,不僅對學生個人身心可能造成持久的影響,也會破壞校園正常教學秩序,嚴重者會波及到其他學校,甚至全社會,學校需要支配大量精力、人力與財力去恢復事件造成的影響與損失。3)誘因多樣性。高校猶如一個小社會,國內外的政治事件,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學生個體的心理問題,學校管理的疏忽漏洞都會成為突發事件的直接導火索。4)主體活躍性。新時代大學生具有思想活躍、個性獨立、敢想敢做的特點,對待熱點與新鮮事物極具敏感性,加之發達的互聯網等媒介,突發事件在學生群體中極易醞釀與發酵。
2 高校突發事件應對機制
目前高校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多采取發生后處置,再發生才處置的方式,對于突發事件的預防機制和善后機制較少涉及,理論層面的指導和機制的制定更是甚少。然而突發事件的特點決定了輔導員要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與處理流程,才能夠掌握事件處理的主動權,將事件產生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筆者認為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可以從預防、處理和善后三個方面開展。
2.1 預防機制
預防階段輔導員要做真實溫暖的知心人。其中,全面掌握學生的信息與動態是基礎,通過檔案查閱、心理篩查、談心談話等方式,深入教室、宿舍與網絡,詳細掌握所負責學生情況,做好信息的初步篩查。重點關注特殊學生是核心,排查心理、身體、經濟和學習各方面存在困難的同學,建立特殊群體庫,及時提供跟蹤服務。健全的信息網絡是保障,建立包含學生骨干、各職能部門、學生家長的全覆蓋信息反饋機制,可敏捷高效的傳遞信息,做到問題及時處置。思想防范是抓手,輔導員要憑借高度的敏銳性,對于問題隱患提前進行疏導與教育,通過團日活動與主題班會等形式,提升學生防范意識,端正學生價值觀念。
2.2 處理機制
處理過程中輔導員要做思路清晰的消防員。在事件發生后,輔導員要第一時間趕往現場,了解事情來龍去脈與目前態勢,盡可能控制當下局面,以防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同時,準確將事件經過向領導匯報,尋求下一步解決方案與思路,必要時聯系社會相關部門,如110、120,形成多方聯動機制。并在征得領導同意后及時聯系學生家長通報情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做好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除此之外,隨時關注網絡信息,避免不實言論瘋狂傳播所造成的恐慌,必要時主動發聲。
2.3 善后機制
善后階段輔導員要做令人信服的引路人。輔導員除了協助有關人員將事件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降低到最低之外,還需密切關注事件給相關人員造成的心理影響,通過個體或團體輔導的方式對需要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渡過難關,對于較為嚴重的問題學生應及時轉介專業人員。同時,結合事件找準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選取恰當教育方式與渠道,幫助學生們準確認識事件的成因和影響,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合理的評價,有效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除此之外,還應就事件處理的全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
3 突發事件中輔導員所需的素質與能力
教育部24號令中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并規定輔導員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化解矛盾沖突,參與處理有關突發事件,維護好校園安全和穩定”。這就決定了輔導員在高校突發事件處理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要求輔導員需具備相應的能力與素質。
3.1 過硬的理論素養
突發事件的處理要求輔導員同時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與全面的理論素養,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做到有據可依、以理服人。這就需要輔導員不僅熟悉應對機制,還應掌握相關法律及規章制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以及本校制定的相關管理辦法等。以此指導與規范工作流程,收集與保全必要的證據,明確責任,進行客觀公正處理,維護學校和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2 暢通的信息渠道
目前各高校輔導員責任區學生數量基本達到二百的規模,部分高校甚至更多,加之日常管理工作的繁忙,單憑輔導員一己之力去掌握全體學生信息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成立一支堅實可靠的信息員隊伍,搭建起暢通的信息渠道。通過建立包含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宿舍長的信息網絡,可以及時全方位的獲取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情況。同時信息員隊伍還可以將一些安全意識、法律意識、校規校紀等內容傳遞到學生身邊,強化同學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
3.3 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中,首先要求輔導員自身能夠保持鎮定的心態,才能從容不迫的控制現場事態與安撫學生情緒。其次,在突發事件的預防和善后階段,也需要輔導員努力學習的心理學知識,掌握心理健康的技能,具備心理疏導能力。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基礎理論知識,指導心理篩查、約談、疏導等工作的開展,并利用個體咨詢與團體輔導等方法,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抗壓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除此之外,通過輔導員的心理疏導與談心談話,還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困惑學生與特殊群體學生的極端問題,從根源解決安全隱患。
3.4 完善的預案制定
突發事件雖具有突發性,但事件帶來的影響和反思卻具有持久性,輔導員應及時將所發生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進行整理與總結,做好工作記錄與備案,形成突發事件案例合集。一方面,及時關注與分析目前校園與社會中頻發的突發案例事件,做好預防工作;另外一方面,總結事件處理經驗與教訓,為后續的類似案件給出指導意見與建議。
總之,高校的安全與穩定是其他工作的基礎與保障,隨著高校所面臨的復雜環境與形勢,突發事件的發生無法避免,高校輔導員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在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道路上不斷提升自身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為營造和諧穩定的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林佩云.高校輔導員應對突發事件的思路與方法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9(12).
[2]向晉文.危機管理視域下高校突發事件管理探析[J].高教探索,2017(3).
作者簡介
張婕(1988-),女,天津人,助教,碩士,主要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