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 要:文章作者面對教學重點、難點——閱讀和寫作的交疊發展,就如何突破教與學的瓶頸,從維果斯基的潛在發展區出發,例談What is Life? 讀寫課,通過教師搭建“腳手架”,讓學生獨立或者合作探索完成創作,實現從閱讀教學的有效語言輸入到潛在發展能力的實用性語言輸出。
關鍵詞:潛在發展區;讀寫交疊發展;情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29
作者簡介:陳 平(1985—),女,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20世紀以來,關于語言“讀寫”的研究一直不斷,結構主義認為閱讀和寫作是解碼和編碼的過程,都是對書面材料進行積極思維加工的過程,有一定的相關性。語言行為主義認為接受技能的“讀”與語言運用技能的“寫”都是通過具體的語言產生互動,實現作者與讀者的互動與轉變。據研究發現,當讀寫合二為一時,學生在這兩方面的技能可以達到45%的交疊發展。
一、主題與背景
從2013年開始,江蘇省高考英語書面表達除要求考生能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寫意思連貫、語言正確的應用文、記敘文、議論文,還特別增加了說明:考生需根據圖示的寓意、內容或情境線索,傳遞信息和表達自己的想法;2017年江蘇省高考英語書面表達明確要求考生根據所給情景用英語寫一篇150個字左右的短文,情景的形式包括圖表、圖畫、提綱、信函、短文等。近幾年的江蘇高考英語書面表達中讀寫結合成了一種趨勢,這無時無刻地提醒著英語教育工作者們應將輸入的“讀”與輸出的“寫”作為語言教學的重點之重。
二、例談What is Life? 讀寫課
1. “腳手架”的設計與搭建
因為是“讀寫”課,所以關于讀的部分,教師需要處理為泛讀和精讀兩部分。關于泛讀,主要抓閱讀策略——who、what、why。課上黃金五分鐘,教師需要讓學生感知標題。讀前教師讓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主要內容做出預測,并進行自我設問;讀中用文本信息對標題的疑惑作出解答并概括出故事三要素;讀后再引導全班學生探討作者用What is Life?作為標題的原因:引出作者對于生活真諦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看文章的最后一段(往往是文章的升華部分),growing older與 growing up的內涵,“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 We make a Life by what we give.”是作者思想和看法的表述,教師再啟發學生探索“grow up”與“grow old”的深層含義,突破框架,創設交際情景,欣賞詩意與哲理并存的“Life is not from Birth to Death. There is a Choice.”以便帶領學生很快進入文章深度內容的解讀,而這便是學生的潛在發展區(Vygotsky,1978)。因此這種“倒敘”的預設可以大大地激發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2. 借助“腳手架”讓學生獨立或者合作探索
人在使用語言時頭腦中存儲的不是單個單詞,也不是支離破碎的語言,而是預制好的短語或者固定的表達方式(周正鐘,2010)。如果詞塊句塊的困擾有所減少,那么可以大大降低運用語言的錯誤,所以學生寫作時必須“有話可說”。一般詞塊句塊的積累來源于佳句錦言、精選段落、或者類似主題的不同觀點匯總、同一含義的不同表達方式等,這些語料可以在寫作中部分或者全部地加以借鑒或者遷移。
3. 教師的拓展與完善
一般情況下,面對讀與寫,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除了可能是擔心自己不能有效地用英語表達思想而無所適從,主要原因可能是對話題或體裁比較陌生。所以筆者認為,在平時的讀寫課上,教師需要就相關領域作一定的拓展和完善。為了避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思路閉塞,觀點單一或者只知照本宣科式地抄襲原文佳句錦言,筆者在布置寫作任務前,與學生一起“頭腦風暴”,從不同的角度就此話題的相關觀點在黑板上做一個簡單的羅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剖析“life”,情感培養的同時開拓寫作思路。
三、結語
賞析性讀寫課,旨在激發并挖掘學生的潛在發展區,設計創建包括知識、技能、情感及文化為一體的“腳手架”,讓傳統單一的“滿堂灌”寫作課堂或“雙主”課堂變成了色彩斑斕的“多主”大家庭。當然,在擴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方面,筆者認為除了“追求、探索無限可能、去學習、去拼搏”,留下一絲別樣的空間來引導啟發學生思考人生的廣度或許更好。
參考文獻:
[1]Vygotsky,L.S,Michael Cole.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er Processes[M].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周正鐘. 語塊與基礎英語語法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0(11):12-15.
[3]萬小嬌. 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基本框架與策略[J].校園英語,2016(7):175.
[4]王 雪,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