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修活動能夠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與新鮮的血液。文章回顧了作者在教師工作坊擔任學科專家的心得體會,進一步思考如何提高教師研修活動的質量,并提出了如何舉辦高質量研修活動的對策。
關鍵詞:教師;研修活動;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07
作者簡介:謝凌云,女,湖南省婁底市第六小學教師,高級教師,本科。
我感恩每一次的遇見,因為每一次的遇見都是對我的眷顧;我感恩每一位的付出,因為你的付出成就了我們彼此。我在教師工作坊間徜徉、流連,萌生出“什么樣的研修活動才是有質量的,甚至是高質量的呢”的思考,雖然研修已經結束,但學習還在繼續,成長還在繼續。
一、營造學習場域
場域,是由每一個參與成員按照特定的邏輯要求共同建設的,是個體參與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師工作坊就是一個場域,一個學習的場域,一個精神的場域,一個有效地將教學理論的實踐性解讀與教學實踐的理論性踐行的平臺。在這里,教師既要重閱讀又要重實踐,既要重學習還要重反思,只有在這樣的一個學習場域,才會真正有所進步。那么如何營造呢?我想,除去冰冷的行政任務驅動外,更需要點燃成員心中的那一把“火”,讓坊間有教育的溫度、人文的關愛、互助的溫暖,還有向上成長的力量。如在學情提醒時,暖心的、激勵的語言會讓每一個人如沐春風;在發起話題后的研討中,真誠的對話會讓每一個人滔滔不絕。
二、具化研修目標
目標的設計很關鍵,不宜包羅萬象地追求“大”,而更應該落點很“小”,尋找教育教學中“小”的點,深入研究,目標方向更明確。每一個研修活動的設計,設計之初教師都要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基于現實情況設計研修目標。研修目標要明確、具體,且不宜好高騖遠,能看得見,做得到最好,能讓每一個層面的教師都有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研修目標的達成要可視、可感、可評價,能真正形成成果供大家學習、分享。
三、明確研修內容
在研修目標確定之后,通過什么樣的研修內容去實現也要下功夫。一般情況下,研修內容要清晰,研修主題要符合當下教育教學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或是當下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同時在課程設置上、研修作業中都僅僅圍繞目標和內容開展,彼此互相統一、相互支撐。
四、精心研修設計
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成長體驗,因材施教。教師的研修活動設計也是一樣,要尊重“最近發展區”原理,活動設計由淺入深、層次分明,讓每一個參與者都能享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不斷激發培訓興致,提高培訓效果。
五、實現任務驅動
“階段式任務單” 在設置上環環緊扣,逐層推進,實現任務驅動,每一步驟的設計要環環相扣,每完成一個步驟都要有獲得,同時為下一步奠定基礎。像游戲闖關一樣,準確的任務驅動,讓每一位教師“跳一跳就夠得著”,既明晰了研修任務,也激發了研修熱情。
六、注重閱讀體驗
不論是什么學科都要重視閱讀,尤其是語文;任何一個學科都要引發研修者去閱讀,去深度閱讀。內容可以是教育專家的經典著作,也可以是教學一線教師的智慧生成。課程專家讓閱讀直擊課堂的熱點、難點問題,讓教師們在閱讀中去品味,設計閱讀問題,組織群內“熱點沙龍”討論,反思和提升學科專業素養,并以此來指導實踐,推薦更多的閱讀資源,激發教師們的閱讀興趣。這樣的研修接地氣,能讓老師們囤積不少干貨。
七、確保有效互動
每一個研修活動都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有效互動來實現的。線下主要是學員們的“實戰演練”。在這個階段,通過三輪研磨提升:一是個人研磨。按分組商定后圍繞研修主題各自選題;二是小組研磨。集中研修時,在輔導員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微型課”的形式分享,同組學員共同打磨課例,然后推選出展示課例最佳人選,力爭展示課例達到最優效果;三是校本研磨。同校參培學員及其他教師一起上研討課,進一步優化設計,輔導員與組長入校逐堂進行打磨研討,打造小組優課。最后,將經過多次打磨的課例進行成果展示,讓學員們在借鑒中進步,在對比中提升。線上互動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用QQ群、微信群在工作坊中進行網絡研修,對老師們在教學中、學習中碰到的問題進行研討,教育信息化讓交流變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八、激發自覺成長
每一項研修活動都要設計管理機制,科學設置個人、小組評價量表,并嚴格執行量化管理,教師們的表現能及時反饋,引起關注。制度是冷的,激勵是有溫度的,在實際研修過程中,作為管理者,一方面要客觀反饋情況,另一方面要時刻反思完善活動,以溫馨提示、電話尋訪、短信關懷等方式,讓教師們感受“家”的溫暖,感受“學”的樂趣,激發成長內生點、內驅力,最終實現成長的自覺。
九、坊主總結提升
坊主,是一個坊的靈魂。在整個研修過程中,坊主既是活動的設計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還是活動的總結提升者。活動過程就是成長過程,一路付出,一路收獲。坊主要善于發現教師們身上綻放的有形和無形的成果,每一位教師的精神生長、感人事跡的收集,都是充滿正能量的一股向上的力量,將不斷鞭策教師前行。
參考文獻:
[1]鐘祖榮.論教師專業發展的現代理念[J].中小學管理,2003(1):30-33.
[2]葉 瀾,白益民,王 枬,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