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質疑是開啟創(chuàng)新之門的鑰匙。作者主要探索了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從創(chuàng)設質疑的情景、激發(fā)質疑的興趣、教給質疑的方法、留出質疑的空間四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意識和在質疑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嘗試,從而拓寬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思維,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實效。
關鍵詞:質疑;創(chuàng)新;歷史課堂;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06
作者簡介:李雪琴(1979—),女,藏族,甘肅天祝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學。
一、引言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巴爾扎克也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的鑰匙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可見,問是深入的階梯,是長進的橋梁,是觸發(fā)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近年來的歷史教學改革強調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摒棄“滿堂灌”“死記硬背”,歷史課堂教學由過去傳統(tǒng)的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將質疑引入課堂,使其成為學生的良好習慣。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呢?
二、創(chuàng)設質疑的情境
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觀念,把講臺變成教學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這種參與中,大膽質疑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學生質疑“課本”、質疑老師,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如在學習《女皇武則天》時,我提到了“無字碑”。很多學生就舉起手提問:“老師,武則天身為一代女皇,為何要立無字碑?”我告訴學生:“武則天的‘無字碑是歷史上懸而未決的一個謎,大家來試著解一下這個謎如何?”大家在幾分鐘的討論后,開始各抒己見,形成了好幾種意見,盡管有些說法是比較幼稚的。但在討論中,學生通過質疑、解疑的過程記住了歷史事實,養(yǎng)成了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真可謂是“一石二鳥”。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質疑氣氛,創(chuàng)設一個“樂學”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標新立異,教師一定要加以保護,要放手讓學生展開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動,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創(chuàng)新求異。不論學生是否能提在點子上,教師都應給予熱情的鼓勵,激發(fā)他們質疑問難的熱情。久而久之,歷史課堂就能形成良好的質疑氛圍。
三、激發(fā)質疑的興趣
引起學生的共鳴,讓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是質疑的前提條件。要使學生產生共鳴,也就是產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師只有把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fā)出來,他們才會主動去學習和發(fā)現(xiàn)問題。強烈的求知欲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愿望,而獲取知識后的喜悅又會產生求知欲。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我們不妨添加一些“佐料”,比如詩歌、故事、影片剪輯等。這些“佐料”會讓課堂顯得生動有趣、有血有肉,學生才有興趣去了解它,進而探究它、質疑它。
四、教給質疑的方法
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但并不是學生處處都會質疑,這需要教師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要善于設問,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興趣。教師可以針對知識的重點、難點及學生理解模糊或錯誤的地方提問,還可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先提出質疑的一般方法,并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試著進行質疑操作,這有助于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例如我在上七年級下冊《經濟發(fā)展與重心南移》一課介紹宋代生產工具“秧馬”時,先問:“這種工具先進在哪里?”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內容找了出來。教師質疑:“請大家細心觀察這幅圖,這種工具真的能提高勞動效率嗎?為什么很長一段時間在南方的水田里見不到這種工具?”學生看過圖后進行討論,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我告訴他們:“老師也有疑問,咱們一起在課后查閱資料,搞清這個問題好不好?”學生們一下子興趣盎然,大有不弄清不罷休的架勢。有時學生的質疑可能不得要領。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哪些問題提得好,哪些偏離了重點,并指出質疑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從而提高學生質疑的質量。
五、留出質疑的空間
留出質疑空間是指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教師不要把話說盡。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都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比較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選擇教學素材,創(chuàng)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質疑探究的欲望,鼓勵學生自主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通過質疑來獲得新的認識。
六、結語
總之,質疑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成效的學習方法,但對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它要求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積極轉變“你聽我講”“師道尊嚴”的觀念,走下講臺,聆聽學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品質。質疑既有利于提高歷史課堂效率,也將有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高興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思想理論教育,2013(12):29-31.
[2]付良偉.高中歷史“質疑教學”淺談[J].考試(教研版),2008 (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