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蓉
摘 要:忠縣是國家命名的“中國柑橘城”,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忠縣的柑橘產業發展逐漸具備了厚積薄發的基礎。本文筆者主要根據具體實際工作經驗,總結分析忠縣柑橘種植的一些要點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忠縣;柑橘種植;技術要點;可持續發展
一、概況
忠縣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上距重慶主城九區180公里,下距重慶萬州105公里。東北與萬州相鄰,西接墊江縣,東南與石柱縣毗鄰,西南與豐都縣接壤,北與梁平縣為界。忠縣地處暖濕亞熱帶東南季風區,屬亞熱帶東南季風區山地氣候。溫熱寒涼,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10℃年積溫5787℃,年均溫18.2℃,無霜期341天,日照時數1327.5小時,日照率29%,太陽總輻射能83.7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相對濕度80%。
忠縣柑橘已實現了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產業鏈,柑橘產業是忠縣特色農業主導產業,被列為全國標準化農業示范區。建成“百里柑橘長廊”,完成“中國柑橘城”核心區建設,成為重慶柑橘的核心區。到2017年,全縣柑橘標準果園達到50萬畝,完成“中國柑橘城”建設,實現年產值50億元、加工能力達到50萬噸、帶動50萬果農致富、實現利稅5億元,為將忠縣建設成為重慶市最大的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國家級生態旅游觀光園區、亞洲最大的NFC鮮冷橙汁原料加工基地、打造成“一流的中國柑橘城”奠定堅實基礎。
二、可持續發展措施
1.對柑橘苗木市場加強監管
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強柑橘苗木市場的監管,規范苗木市場管理,對苗木進行嚴格檢疫,防止病區中病穗、病苗、帶有病菌的產物進入無病區或新植果園。 柑橘業主要高度重視無病苗木的選用,必須從正規渠道購進無病苗,并有產地植物檢疫證書,做到一證一貨。
2.加強統防統治工作
在柑橘園區,各業主加強聯系,加強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利用生物農藥,加強統防統治工作。
3.加強“三品一標”認證
4.做好銷售渠道
銷售是決定效益高低的關鍵一環。近幾年,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加工、鮮食“兩條腿”走路的工作思路,我縣科學實施柑橘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發展加工柑橘。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7個大中城市建成“派森百”橙汁銷售網點,在京東、天貓開設了“派森百”橙汁旗艦店,縣內建設了“忠橙”品牌柑橘電商平臺,已與大北農集團北京農信互聯科技公司合作建設輻射全國的柑橘交易中心,柑橘產品商品率實現90%以上。
目前已有愛媛38、春見、清見、默科特、沃柑等鮮銷柑橘進入盛產期,年銷售量達20萬噸,實現了四季有果,花果同樹的奇觀。各類柑橘物流產業蓬勃發展。
5.創新果園立體開發模式
根據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構建新型的果園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延長果園生產鏈和生物鏈,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增強果園系統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注重以柑橘生產為中心,在果、草、畜、氣、肥的良性循環上狠下功夫。一是建設生態經濟園。將市里下達的生態經濟林指標和資金用于建設柑橘果園,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促進了柑橘基地果園的建設,實現了資源的有機整合;二是延長果園生物鏈和食物鏈,實現果園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和果園的立體開發。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在果樹行間種植優質矮稈牧草,以牧草圈養豬、牛、羊、鵝等草食畜禽;三是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的原則,在園區內建設農民新村,并利用畜禽糞尿為原料,大力開發農村沼氣能源,利用沼氣代替柴草燃料,漚化后的沼液、沼渣作為優質有機肥料還田施用于果園,改善果品品質,提高果樹產量。
6.創新組織指揮體系
層層建立指揮網絡,負責項目建設的組織、指揮、協調和服務。忠縣成立了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了項目建設指揮部,具體負責項目建設的組織協調。在項目建設中,制定和落實了基地果園規劃設計方案、基地果園建設施工管理辦法、基地果園工程建設招投標辦法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建立國家、市、縣、鄉四級工程質量監理體系,負責工程建設的檢查、督促和指導。嚴格工程質量管理,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基地果園。
參考文獻:
[1]長江庫區柑橘種植管理條件淺析[J].周琴容.南方農業.2016(15).
[2]淺析重慶柑橘種植產業優勢與果品提升的綜合措施[J].冉瑞蓮.農家參謀.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