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關于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這些重要論述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為核心要義,具有豐富內涵和鮮明的人民性、民族性、世界性等時代特征。
關鍵詞:習近平;不忘初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場合多次提到“初心”一詞,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重要論述,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為核心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和研究價值。
一、“初心”的豐富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集中講“初心”是在2016年7月1日,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告誡全黨:“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習近平在講話中累計10次提到“不忘初心”,尤其是向全黨提出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八個時代命題和任務。近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初心的重要論述很多,就其理論邏輯來講,涉及為什么要不忘初心、什么是初心、怎樣堅持初心;就其談及的對象和領域來講,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員楷模、青年團員、黨的建設、軍隊建設、多黨合作、外交和國際合作、一國兩制和國家統一、特區建設等方面。關于初心的內涵,即什么是初心這一問題,論述較多,內容豐富,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想信念
2016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紀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學習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
(二)革命精神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
(三)為民宗旨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表示,“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四)赤子之心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在山西考察工作時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五)黨性原則
2016年11月5日,習近平在致新華社建社85周年的賀信中要求,“新形勢下,新華社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定不移跟黨走,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銳意改革創新,加快融合發展,擴大對外交流,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更好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不負黨和人民重托。”
(六)政治態度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寄語青年學生,“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廣大團員青年堅定跟黨走,就是初心。不忘這個初心,是我國廣大青年的政治選擇,也是我國廣大青年的人生航向。”
(七)本心本意
2018年3月4日,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多黨合作。我們應該不忘多黨合作建立之初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把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
(八)傳統友誼
2017年10月30日,習近平在會見越共中央總書記特使時強調,“發展中越關系同樣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初心,就是兩黨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親手締造和精心培育的中越傳統友誼;這個使命,就是我們兩黨共同擁有的理想信念和肩負的歷史擔當。”
二、“初心”的核心要義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把初心和使命合并起來使用,他開宗明義強調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018年5月17日,中宣部出版發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這一權威讀本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忘初心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集中反映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民族抱負、世界擔當。
(一)為人民謀幸福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指出,“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這些重要論述無不體現人民中心、人民至上、人民主體的政治立場和思想原則。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二)為民族謀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近百年來,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人民逐步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吹響了由社會主義大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沖鋒號角,“強起來”已成為新時代的最強音。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新時代的政治自覺和歷史擔當。
(三)為世界作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2017年12月1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進一步強調“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我們不僅從理論上重視全人類的和平發展與進步,從實踐上也做到了知行合一、身體力行。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的使命要求,也是我們的世界擔當,更是中國智慧。
三、“初心”的時代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忘初心的論述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既回答“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毫不動搖堅持以人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又解決我們“從哪里來、現在哪里、到哪里去”,高瞻遠矚謀劃民族發展愿景;同時,也回應“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提供中國答案和全新選擇。這些重要論述具有鮮明的人民性、民族性和世界性。
(一)人民性
“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初心的論述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汲取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和力量,朝著“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繼續前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生死與共。
(二)民族性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始終把為中華之崛起作為自己的歷史任務和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自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大格局和大趨勢,及時做出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個重大判斷,鮮明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重大命題,形成了全國各族人民思想認識的最大公約數。民族性是習近平總書記初心思想的重要內容和顯著特征,已成為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時代印記。“為民族謀復興” 的初心和使命再次明確了建黨的本心本意,它承載著民族的苦難過去,標定新時代最新的歷史方位,指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三)世界性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世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聯系緊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承我黨的初心和優良傳統,站在人類道義的制高點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世界的合作共贏、和平發展創造性地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論是為世界謀和平發展,還是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都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博大的胸懷和寬廣的視野。
[參考文獻]
[1]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1日第1版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學習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
(作者單位:中共南陽市委黨校,河南 南陽 4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