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強
司法體制改革不僅是法院內部的改革,更是一場深層次的政治體制改革。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強化黨建引領尤為重要,這既有利于自上而下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司改政策,又有助于各級法院工作人員凝聚共識順利實施改革。與此同時,因改革帶來的司法運行模式改變、干警利益格局調整等諸方面原因,法院黨建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改革大潮的沖擊,法院黨組織建設的工作任務、組織形式、活動方式一時尚不能適應司法改革工作需要,因此司法改革背景下基層法院黨建工作必然存在著許多亟待研究解決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
一、當前基層法院黨建存在的現實困境
當前司法改革背景下,法院系統黨建工作的現實困境主要存在于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黨務干部隊伍建設受到挑戰。按照人員分類管理改革要求,包括黨務政工干部在內的司法行政人員嚴格控編在15%以內(天臺法院司法行政人員比例為14%)。司法行政工作面臨著一方面人員大量減少,另一方面工作量劇增,隨著機關黨建、司法改革、文明創建、政工人事、后勤服務、考核爭先、巡查管理等相關綜合事項任務越來越重,要求越來越高,有些工作已處于疲于應付狀態。而與員額法官相比,司法行政人員不光現有待遇低且今后晉升空間受限,導致優秀黨務人員中有審判資格的爭著入額當法官,沒有審判資格的申請轉崗多,有的轉崗未成的也是身在心不在,不安心于黨務工作。
二是年輕干警入黨意愿不強,黨員隊伍老齡化趨勢嚴重。以天臺法院為例,截止2018年7月份,現有黨員125名(含離退休支部黨員39名),50歲以上黨員64名,占51.2%;40—49歲黨員19名,35—39歲黨員16名,這兩者占28%;35歲以下黨員26名(其中1990年后出生黨員6名),占20.8%。實際工作中,業務表現突出的同志不愿向黨組織靠攏的現象令人擔憂,反映出加強黨的理論宣傳、增強黨的吸收力當前尤為迫切。
三是工作氛圍不利于黨建開展。法院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機關,但因各個法院分管審判執行業務的領導多,他們既對研究黨建工作興趣不大且缺乏思考,又對黨建引領業務工作的認識不到位,特別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司改理念指導下,加上立案登記制改革加劇“案多人少”矛盾,容易陷入“重審判、輕黨建”傾向。
四是內設機構改革后黨建覆蓋問題。按照改革要求,將實行組建審判團隊形式的扁平化管理,至少85%的人力資源要配備到審判一線,隨著法院內設機構的精簡改革,業務庭室人員將大量增加,難免造成業務支部龐大,不利支部活動開展、管理。如何科學設置支部,實現支部設置與審判業務庭室、審判團隊相協調,需要進一步優化。
五是法院隊伍人員成份復雜使黨內教育存在盲區。司改后法院工作人員既有政法編、事業編,又有司法雇員、勞務派遣合同制員工和原法院自聘合同制員工等。目前,除了政法編、事業編黨員組織關系在法院的,其他成份的黨員組織關系視本人自主決定,這些合同編人員的隊伍又極不穩定,由于待遇低導致人員進出頻繁,加上在居住地享有選舉投票權收益,故大多不愿意將組織關系轉至用工單位,致使法院開展黨內教育存在盲區。
六是基層黨支部作用發揮難。現有黨支部有責無權,一方面支委會對組織人事部門提拔獎勵本支部黨員沒有發言權、建議權,另一方面每月黨務工作內容相當繁雜,而支部書記又沒有級別待遇可言,故許多支部書記名義上是自愿報名選舉產生的,實際上是領導安排當的,因而其工作主動性、創新性均不強。
七是黨建考核機制有待完善。如縣直機關工委對各機關單位的黨員實行先鋒指數考核,都是以參加志愿服務為主,導致工作業務好且工作忙的由于參加志愿活動少,出現了工作優秀與黨員先鋒評比相脫節現象。
八是法院黨建工作缺乏自身規律受不當干擾較多。如由于法院工作的特殊性,中央文件為確保審判權獨立公正運行,明確規定不參與地方行政事務,但許多地方以黨員志愿服務為名,變相要求法院的黨員干警從事行政事務,使基層法院無所適從;又如抓法院黨建工作重心出現偏差,目前地方更多地將法院組織開展了多少志愿服務作為黨建工作抓得好的主要衡量標準,而沒有突出抓意識形態建設,抓審判執行主業的政治方向和司法為民的服務舉措上。
二、基層法院黨建現實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是在各地編委對法院系統的內設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確定中,均無黨建機構和黨務人員編制。目前黨建工作一般掛靠在政治部(處),而政工部門本身人少事雜,再兼職從事黨務,很難騰出更多精力來抓黨建工作,更多情況下是窮于應付狀態。同時,對黨支部人員配備行政化傾向嚴重,在黨組織擔任職務與其行政職務相當,黨的基層組織幾乎成為行政職務層級的翻版,不能體現黨建的獨立性和重要性,容易使黨建工作成了業務工作的附庸。
二是黨組織活動經費不足,法院預算中無黨建專項經費。這幾年盡管各地黨委文件上有要求,但往往財政撥款難到位,并沒有用于黨建活動的專項經費項目。由于活動經費不能保障,影響了黨內教育方式的選擇,目前只有少部分上繳黨費得以返還,所以為了省錢多采用在黨員活動室內進行單一的學習教育為主,很少去一些革命場所進行現場教育等活動方式,由于教育方式單調,從而反過來不利于激發黨組織的活力。
三是黨員的榮譽保障機制欠缺。據有的不愿入黨的人反映,目前在職黨員義務太多、權利太少,每月繳納黨費數額高、參加志愿活動多,而提拔干部時組織部門考慮更多的又是向非黨、女同志傾斜,參加志愿活動多與少純屬靠自覺,多的不一定獎勵,因為表彰獎勵是搞平衡的,少的肯定不處罰,黨紀中對志愿活動不參加沒有規定相應罰則。
四是法院隊伍中絕大多數是黨員,且均在不同單位入的黨,各單位入黨把關標準不一,導致黨員素質參差不齊。黨員多、群眾少,使黨員干警難以成為率先垂范的“關鍵少數”,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強問題較為普遍。
三、做好新時代基層法院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是加強新時代法院黨建工作,是確保司法工作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政治需要。司法改革背景下,法院人更要正確認識把握黨的領導和依法辦案的關系。全面依法治國,是黨中央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一,其目標是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司法改革是全盤中的關鍵。因此,必須積極主動地將法院工作置于黨的領導下,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去改革。在思想上、行動上自覺地抵制西方普世價值觀,自覺抵制所謂“黨大還是法大”的偽命題和錯誤觀點。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法院的正確政治方向,靠的是通過法院系統的黨組織認真抓好黨建工作,以黨建帶隊建促審判,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二是加強新時代法院黨建工作,是做好干警思想穩定,順利推進司改工作的現實需要。這次司改工作是在中央倡導和領導下的涉及司法體制機制的深層次改革,既內容多涉及面廣,又關乎法院全體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因此,扎實做好干警的思想穩定工作必不可少,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強黨建工作,通過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上率下,提升整個隊伍的精氣神。
三是加強新時代法院黨建工作,是端正干警司法理念,更好地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要求的工作需要。人民法院工作的主線是“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這也是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司法環節的具體體現。堅持司法為民,也契合了黨章中黨員要始終做到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的宗旨。通過加強黨建工作,有利于解決司法權是為了誰、服務誰的問題,時刻牢記司法為民的辦案宗旨,進一步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對待群眾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溫暖,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暖和關懷。只要心中有民、責、有愛,才能創新司法、公正司法,領悟便民司法要求,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訴訟服務,完善便民舉措,方便群眾訴訟。
四是加強新時代法院黨建工作,是抓好法院內部統籌協調,加強和合團隊建設的管理需要。我院的黨建總目標是強化黨建引領,共創和合法院。我們將黨建文化與法院文化、地域文化有機結合,并充分發揮“黨是領導一切的”政治優勢,大力加強群團組織建設,凝聚和合團隊,推動法院各項工作的統籌協調發展。
四、加強基層法院黨建工作的建議措施
一是完善法院黨建工作機制。
1、明確黨建工作機構的獨立地位。《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中明確將機關黨建與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政法、教育培訓等工作并列,要求成立獨立于其他部門的專門機構,加強歸口協調職能,把機關黨建工作放到了史無前例的突出位置。反觀法院系統,在最高法院出臺的內設機構改革三種方案中,都將機關黨委劃入政治部(處),還不如以前有的法院將機關黨委獨立運作(雖沒有內設機構的名份,至少能夠保持相對獨立性)。建議按照中央“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提升機關黨建工作質量的要求,在內設機構中單獨設立機關黨委,其主要職責可作為法院黨組的工作機構、執行機構來對待,便于直接接受院黨組領導,執行院黨組的決策部署,提升法院黨建引領業務發展的執行力,防止當前法院機關黨委主要接受當地直屬機關工委領導的偏虛且與業務工作不很緊密的現象。
2、堅持自主原則規范設置黨支部。司改之前,最高法院為了加強某一方面黨的建設需要,明確要求在某部門或某一領域設立黨組織,如要求執行局、法警隊、人民法庭等必須單獨成立黨支部。這一硬性規定在實際開展黨員活動中并不順暢,如司法警察有的派駐到執行局工作,有的在法警隊工作,這樣在執行局工作的黨員法警是參加執行局支部方便組織生活,還是參加法警隊支部方便組織生活呢?如從法警身份看,應劃入法警隊支部;如從所在工作看,又應劃入執行局支部,但其又接受警隊業務指導和工作指派,因兩個部門工作時間經常不一致,每次組織生活就很難保證黨員參會率。又如人民法庭本來人員不多,黨員的更少,象天臺法院蒼山、平街法庭均只有2名黨員,為湊齊成立一個支部的人數,不得不將聯系法庭的兩名黨員院領導組織關系劃入法庭支部,這給法庭支部的組織生活帶來很大不便,由于院領導較忙,多數情況下都是法庭2名黨員趕到法院機關來過組織生活,這樣就失去了在法庭設立支部的意義。據此,我們認為,法院支部設置以便于黨員活動開展為主,讓所在法院根據自身需要自行決定,不應有上級以行政命令式且不切實際的統一模式。建議在法院內設機構改革整合精減機構后,應對各支部的部門構成進行調整,做到科學設置支部,避免出現支部依附于庭室后被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考慮到派駐執行局的黨員法警,其業務上受法警隊和執行局雙重領導的實際情況,建議執行局與法警隊成立聯合支部;兩個人民法庭的黨員人數明顯偏少,建議也成立聯合法庭支部,或與所在地的司法所、檢察室等黨員成立跨系統支部。
3、提高黨務工作者的職級待遇,激發其從業熱情。賦予其職權,凡使用提拔、考核評比黨員,均由其所在支部作出評價,尊重并聽取支部書記和委員的意見,凡支委會不認可的,一律不予提拔使用和考核評優評先。增強其激勵,在政治待遇上,凡提拔使用干部的,原則上要有從事一屆黨務工作經歷;在經濟待遇上,抓黨建的主職人員如機關黨委書記、專職副書記、各支部書記,因大多是兼職從事,工作量較大,建議參照員額法官的績效考核獎,不宜等同于一般輔助人員。打通其出路,建立完善黨務干部與審判業務人員的輪崗交流機制,有助于培養提升干警的綜合能力和水平。
二是完善法院黨建保護機制。
1、加強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根據各級黨委文件,各單位均應有專項黨費經費列支,如天縣委發[2018]36號文件中,要求按本單位機關干部全年工資總額的0.5%在部門公用經費中單獨列支。臺州中院對基層院黨建工作考核中,也要求有黨建專戶。但現實中,由于各地財政部門保障力度有差異,落實執行政策并不如人意。如有的機關單位編外合同制員工較多,而財政無法足額保障其工資待遇,依靠本單位自籌解決,導致公用經費不足,0.5%的黨建經費也就無從兌現,加上有的地方財政不允許機關單位設立黨建專戶,這樣因事先不能提取打入黨建專戶,導致黨建經費被占用現象十分普遍。建議上級文件明確規定,設置黨組織的單位必須設立黨建專戶,必須隨財政劃撥公用經費提取0.5%到黨建專戶,做到專款專用,移用追責。
2、厘清法院黨建與地方黨建的關系。由于目前法院黨組織接受地方直屬機關工委領導,考核的都是同一個模塊的統一樣式,如對黨員先鋒指數考核,都以參加志愿服務為主,無法對各單位業務進行細分量化,導致工作業務好且工作忙的由于參加志愿活動少,出現了工作優秀與黨員先鋒脫節現象。另外,由于法院工作的特殊性,中央文件為保證審判權的獨立性,規定不參與地方行政事務,但許多地方以黨員志愿服務為名,變相要求法院的黨員干警從事行政事務,使基層法院黨組織無所適從。這反映出法院黨建工作與黨政部門黨建工作是有重心區別的。建議由最高法院結合法院工作特點,創造性提出《法院系統的黨建工作要目》,供各級法院參考。建議該要目的主要主張是:在促進審執工作上,突出抓積極貫徹上級文件或工作部署、抓審執主業的政治方向、抓司法為民的服務舉措上;在加強黨建自身建設上,突出抓司法意識形態建設、抓法院文化建設與黨建工作的融合、抓與司改相匹配的黨組織重構、抓支部作用發揮和黨建考核的引領上;同時,在系統內推動以黨建示范點創建為抓手,全面提升法院系統的黨建工作水平。
三是認真落實好“四個全面”工作措施。
1、全面落實黨建責任制。細化落實支部書記抓黨建責任清單。就年初制定的黨建工作計劃任務分解到各支部,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對落實黨建責任不力的支部和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問責追責。
2、全面覆蓋黨員教育面。凡組織關系未在法院的合同制員工黨員,原則上要求列席參加所在部門支部的學習教育,確保教育不漏掉一人。要狠抓會議的到會率,無特殊情況都必須參加黨組織會議,缺會的要進行補課到位;強化會議質量,嚴防以業務會議代替黨的會議。每月主題黨日活動內容上要按上級規定貫徹到位,形式上必須按“五統一”、“六步驟”開展,并作好記錄建好臺賬,活動情況及時上傳系統,如出現扣分的要責任倒查。
3、全面提升黨務智能化。如我院繼續建好天法黨建微信群、辦好《和合天法》隊伍建設專刊,盡快建立天法黨建公眾號,搭建起支部書記、委員交流平臺,及時發布黨員活動風采。
4、全面加強黨員關愛工程。黨建要有溫度,讓黨員干警切實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落實好年初在干警中征集的為干警辦實事項目。開展經常性的支部書記談心談話,交流思想、意見,及時發現、幫助解決黨員干警的困難。黨務干部要學會聯系發動群團組織,充分利用成立的法院文聯、青聯,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讓干警放松心情,確保身心和合。
(作者單位:天臺縣人民法院,浙江 天臺 3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