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定濤
摘 要:本文從權力來源的角度,對政治權力合法性的獲得路徑進行了闡述,分析了我國政治權力合法性面臨的挑戰,最后結合新形勢下獲取政治權力合法性的路徑與要求,對重塑我國政治權力合法性的對策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權利;政治合法性
從權利來源的角度來看,政治合法性指的就是權力主體掌控資源、行駛權力的正當性,這是基于權力主體制定的規則,權力客體必須服從的屬性。基于權力合法性,權力主體可以正當的行使權力,對相應的資源加以掌控,如果缺乏合法性,那么對權力的掌控就無從談起,甚至在他方具有更強大的力量時,這一合法性的主體將會被替代。本文基于權力來源的角度,對政治合法性的獲得路徑與方式進行探究與分析。
一、政治權力合法性的獲得路徑
(一)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需要建立在穩定的基礎之上,同時對于社會穩定而言又有著積極的作用,二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國家民眾處于貧困的生活狀態,那么他們的理性也將會喪失,這對于政治的穩定自然有著消極的影響。經濟的發展可以幫助人們改善生活條件,促使他們的理性得到強化,他們參與政治的有效性也會更強,可以更好的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
如果國家作用超越了所有社會發展,那么圍繞國家權力形成的政治在社會經濟中發揮作用,對于社會發展而言無疑有著決定性意義。當然,國家的發展與其自身政治作用于社會經濟的有效性有著直接聯系。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國家治理者獲得的社會認同才能夠得到保證,然而從根本上來講,政治合法性建立在“政績合法性”基礎之上并不牢固,因此,所有國家與社會并不具備保持永久的經濟增長與繁榮,隨著經濟的衰敗,政治的衰敗在所難免,如此一來,執政根基就會受到影響。鑒于此,對于政治權力主體而言,為獲得政治合法性,經濟增長并非唯一路徑。
(二)公平正義
社會正義屬于社會價值的一種形式,而這一價值卻可以獲取到公共性支持。換言之,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都是在不斷追求社會正義的實現,而建立政府也是人類在實現社會正義的過程中采取的一種方式。只有公平正義得以實現,政府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才能夠得到認同。如果缺乏公平的價值分配,導致社會貧富過于懸殊,那么政治法合法性自然就會喪失。
站在公民的角度,他們在評判政府時往往會以公平正義的實現程度為依據,同時他們也將此作為相互之間相處的原則。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社會所強調更多是對個人的尊重,追求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在大部分情況下,個人權利的優先性成為了正義的體現。社會的公正并不是追求某一個特定的目標,而是讓公民擁有追求自己目的的權利,他人并不能干預其自由。鑒于此,想要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單靠市場經濟規則顯然并不足夠,此時政治權力的作用就得到體現,通過政治權力,可以調節與干預市場運作,使社會資源的再分配能力得到提升,進而為公平正義的實現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如果違背這一原則,那么受到個人利益的影響與干擾,社會中的競爭將會陷入混亂,國家治理的有效性也無從談起。
(三)民主政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實現民主將會成為必然,這也是人類所追求的重要價值。我們不可否認,民主政治并非完美,然而相對而言卻是政治制度與體制中最為理想的一種狀態。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可以通過民主的實現而獲得且得以維持。
具體而言,社會的發展促使人們將會不斷追求民主政治的實現。站在民眾的角度,民主政治的發展,對于他們自身利益的實現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只有國家在民主政治的發展與實現上有所作為,其民眾的認同感才能夠得到提升,進而為實現權力的合法性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發展民主政治,可以提高社會的穩定性,從而實現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再者,經濟的增長也需要有民主政治的支持。此外,社會公平正義也是可以通過民主政治的發展而實現。鑒于此,發展民主政治,對于獲取政治權力合法性而言也有著重大的意義與影響。
二、我國政治權力合法性面臨的挑戰
(一)官方意識形態弱化
根據李普塞特的觀念,可知意識形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政治合法性的水平。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面臨著西方價值理念的入侵,多元化的價值觀念發展削弱了官方意識形態,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民眾受到西方價值理念的影響,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很多人的認識存在誤區,他們將具有普適性的價值理念派出到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之外,例如民主、平等、自由等,錯誤的認為社會主義價值觀與其相對立,實現共產主義成為不可能,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對于黨執政的合法性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
(二)經濟發展不平衡
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經濟增長水平不斷提高,民眾對政治權利主體的認同感也隨之增強。然而我們也不可否認,盡管經濟增長態勢良好,但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國區域經濟差距依然比較大,甚至還有拉大之勢,在貧富差距兩極化的背景下,民眾對政治權力主體的認同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政治腐敗現象降低了民眾對政治權力主體的信任感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呈現良好態勢,而隨之而來的就是滋生蔓延的政治腐敗。根據經濟源頭,可以將政治腐敗的形式分為三種,即通過對市場活動的行政干預權力進行權錢交易、接經濟轉型階段的財產關系變化之機占有公共財產以及利用市場體制漏洞謀取暴利。不可否認,政治腐敗對于政治權力的合法性而言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政治權力屬于公共權力,如果其行使沒有得到民眾的認可,損害民眾利益,那么自然就會喪失正當性與合法性。
三、重塑我國政治權力合法性的方式
(一)做好意識形態宣傳教育工作
作為社會文化系統的一種形式,意識形態對于政治合法性而言具有基礎性意義,只有圍繞政治權力主體,塑造起價值信仰,才能夠使民眾的認同得到增強,為政治權力的合法性的強化提供支持。鑒于此,我們必須圍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行強化, 致力于打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更多的民眾予以認可。與此同時,還需要圍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塑造,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深化民眾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識與理解,促使他們由被迫服從權力轉變為自愿接受服從。
(二)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正如上文所述,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也是政治權力主體獲得政治權力合法性的路徑之一。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也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主張公平正義的實現。鑒于此,為增強政治權力的合法性,我們還需致力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將社會不公正現象逐漸消除。其中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就是一個重要途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圍繞經濟建設,針對我國東西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致力于西部開發,推動西部區域經濟發展。其次,還需要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促使廣大農村群眾獲取到心理平衡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此外,我們從社會資源再分配能力的提升入手,合理制定政策,傾斜于貧困地區與人口,針對社會保障體系進行完善,讓更多群眾在經濟發展中收益。
(三)加大腐敗整治力度
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對于黨的發展而言有著十分嚴重的影響。基于此,加大腐敗政治力度,從根源上遏制政治腐敗,對于獲取政治權力合法性而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就需要針對權力監督問題,建立完善的制度。具體而言,應圍繞權力監督與制約的聯動機制進行建設,讓更多群眾參與到權力的監督當中,同時借助輿論、法律、社會以及其他多方力量,實現聯合監督。此外,我們還應努力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讓公共權力在監督網絡下運行,以此遏制腐敗現象,維護公共利益,為增強政治權力的合法性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甘劍斌.政治合法性危機及其解決路徑[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1):6-8.
[2] 喻包慶.當代中國政治合法性危機及其解決路徑[J].理論月刊,2012,(8):112-118.
[3] 耿媛媛.政治合法性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影響以及鞏固路徑[J].山海經(故事),2017,(3):110.
[4] 王宇環.同意的難題——論作為政治合法性來源的同意[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58-63,77.
[5] 燕繼榮.政治統治的要素和基礎——關于政治合法性研究的一般理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4,(12):2-4.
[6] 周毅.當代中國政治合法性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路徑[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3,(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