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愷 張治暉 崔瑞蘭
摘 要:當前醫學院校在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培養形式單一、教師資源配置不合理、評價機制不合理等,在分析當前的培育路徑基礎上,設立科學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體系、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構建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評價體系,多層次,多方面進行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
關鍵詞: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路徑
“人文精神是指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和價值關懷,是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觀念,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雹籴t學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醫學領域中的體現,醫學人文精神具有一般人文精神所具有的基本內涵,同時醫學人文精神也具有與醫學實踐相結合的特點。綜合國內外學術界的觀點,醫學人文精神應當包括四個基本要素:關愛病人,敬畏生命,仁慈博愛,公平合理。醫學人文精神作為醫務工作者正確行動的指導,醫學院校不但要重視醫學生的知識技能培訓,同時也應當加強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
一、醫學院校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現狀調查
(一)我們隨機選取了山東省三所醫學院校的教師作為調查對象,設計《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現狀調查問卷(教師)》,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89份,有效回收率為94.50%。其中專業教師76人,思政人文教師53人,臨床教學教師60人。對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通過表1調查結果可得出有49.33%的老師認為當前醫學院校對醫學生培育醫學人文精神的效果一般,認為效果顯著的教師占28.57%,認為沒什么效果的教師占22.22%,基于教師視角,目前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效果不理想,需要進行改善和提高。
通過表2的調查結果不難看出,有78%的教師認為醫學院校對于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應當由人文教師、專業教師、臨床教師三者共同來承擔。
通過表3可以看出,有39.68%的教師認為學校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形式應當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環境熏陶等形式,有24.87%的教師認為對于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以課堂教學為主。
由表4可以看出,所調查研究的全部教師都認為自己所在的醫學院校沒有設置對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評價標準,可見,目前在醫學院校設立對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評價標準是一項亟待解決的任務。
(二)我們隨機選取了山東省的三所醫學院校的醫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設計《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現狀調查問卷(學生)》,研究對象為臨床專業醫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97份,有效回收率99.4%。對調查數據結果利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通過表6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有62.98%的學生獲得醫學人文方面知識的渠道來自人文教師,而來源于專業教師和臨床教師的只分別占13.88%和19.52%。這表明在當前醫學院校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任務主要肩負在人文教師身上。
二、目前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培育方式單一
由于受到傳統生物醫學模式的長期影響,醫學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主要側重于醫學能力的培養,而缺乏治病救人應當以患者為中心的職業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當前對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醫學院校主要通過開設醫學人文課程,以人文教師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主,培育方式主要通過傳授人文知識。進行醫學人文教育,醫學人文知識和醫學人文精神是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要達到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目標,人文知識是不可或缺的載體媒介。對醫學生傳授醫學人文知識的目的在于促成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醫學人文精神的習得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對于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授醫學人文知識層面。
以灌輸醫學人文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醫學人文精神缺乏實踐性的載體。醫學生從業之后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患者,醫學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以人為本,當前的培育模式僅僅停留在了理論和課堂之中而忽視了與臨床實踐的結合,從而失去了培養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價值和意義。
(二)培養教師責任分配不合理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有78%的醫學院校教師認為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應當由人文教師,專業教師和實踐教師三者共同承擔。但是在當今的培育過程中,進行人文精神培育的任務主要由人文教師來完成,目前學生獲取醫學人文精神的途徑也主要通過人文教師的課堂傳授和灌輸。然而在當前重培育專業技能而輕人文精神培養的醫學院校中,人文學科一直處于邊緣學科,人文課程多為選修課程,從而造成學生在思想上對人文精神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醫學人文精神作為醫務工作者從業的指導,與醫學科學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甚至重要性更強。醫學人文精神作為醫務工作者的行動指導,其與醫學科學和臨床實踐是密不可分的,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長期性,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離不開人文教師、專業教師和實踐教師的共同努力。
(三)評價機制不合理
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目前醫學院校多以學生的醫學人文知識課程成績作為醫學人文精神培養的評價標準。醫學人文精神具有實踐性,是醫學生內化于心的行動指導,是將已掌握的人文知識和經驗通過外在的醫療行為表現出來的。例如如何與病患進行溝通、以何種形式和態度與病患溝通等等,這些外在的行為都是無法用醫學人文課程的成績所能衡量的。
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注重通過對醫學生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內對人文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察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在短期內的行為表現能力不具有代表性和客觀性,對于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應當貫穿于醫學生培養和教育的始終。
三、完善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路徑的對策
(一)設立科學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體系
1.確立全面的醫學教育目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的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教育的總體目標的核心即為培育人的全面發展。然而高等教育一直以培養專業人才為教育目標,導致人才的培養只側重于科學知識的培養而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培養,或者是科學與人文之間的隔離。對醫學生科學知識的培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應當是并駕齊驅的,對此,醫學院校和教師應當轉變培養觀念,告別教育的功利性,科學知識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協同發展。同時,醫學人文精神作為醫療行為的指導,對于醫療實踐舉足輕重并且貫穿于醫療行為的始終,對于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醫學教育過程中,應當將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作為醫學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
2.合理配置教師資源
醫學院校應當不斷加強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任務不能僅僅依賴人文教師。特別是當前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下,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應當注重與臨床實踐的深入結合。針對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各教師應當分工協作,共同擔起培育醫學人文精神的責任。在前期的基礎階段,人文教師負責傳授醫學人文知識,專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將醫學人文精神與醫療科學知識相結合,在臨床實踐期間由臨床教師負責將人文精神滲透到實踐過程中,對其進行示范和培育。
人文教師與專業教師在前期對人文知識與醫學科學知識的傳授是臨床教師科學示范教學醫學人文精神的基礎,同時臨床教師的示教和培訓也是從基礎人文知識到醫學人文精神的升華。所以為了發揮好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各類教師之間應當互融互通。人文教師應當學習和了解相關醫療科學知識,應當走進臨床。專業教師和臨床教師也應當多多關注人文,轉變理念,對人文精神引起足夠的認識。各類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學,發揮所長,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培育目標。
(二)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1.教學內容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當前醫學院校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現狀表現為人文課程教學與臨床實踐的脫離,醫學生通過人文教師在校園的教授,對于醫學人文精神僅僅停留在對醫學人文知識與理論的認知階段?!叭宋木竦闹匾攸c是它的踐履性,研究人文精神培育的實效性不能靜觀學生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以及相關知識的掌握多少,而是以臨床為載體的實踐活動?!雹趯⒔虒W內容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內容中的人文知識及理論在臨床實踐中可以得到實際的運用,臨床實踐又能夠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實踐積累。
2.人文教師、專業教師與臨床實踐教師加強交流
當前醫學生獲得醫學人文精神培養的主要途徑是人文教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醫學人文課程,人文教師對于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起到主導的作用。人文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醫學人文知識,還需要了解相應的醫學科學知識和臨床實踐知識。將人文知識的教授與臨床實踐的運用相結合,從而改變醫學生僅僅停留在人文知識和理論層面的認知。
專業教師與臨床實踐教師在培養醫學生的過程中舉足輕重,無論是其對醫學生醫學科學知識的教授還是自身的影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醫學專業課程的教授過程中進行醫學人文教育,不及使得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貫穿于醫學生教育的始終,同時能夠使得醫學生真正厘清醫學科學與醫學人文的關系。對此,人文教師、專業教師與臨床實踐教師應當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制定具有連貫性、合理性的教學方案,將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有目的、有意識的融入到教學和醫療實踐當中。
(三)構建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評價體系
1.主觀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當前各醫學院校對于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評價多采取量化考核。醫學生對于醫學人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能代表醫學人文精神的養成與否。同時對于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評價應當是對教育主體雙方的共同評價,即對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共同評價。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評價結果不僅是對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養成有否的反饋,也是對教師在培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檢驗。所以,對于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評價,通過考試進行的量化評價結果不能代表全部,對于醫學人文精神的養成應當主客觀相結合。采取學生與教師相互評價,人文教師與臨床實踐教師相互評價,患者評價等,將考核的量化分數評價結果與各方面的主觀評價相結合。
2.培育過程評價與培育結果相結合
針對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長期性特點,對于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評價,在校內學習、臨床實踐學習等不同階段都不容忽視。醫學人文精神的內化具有過程性,同時醫學人文精神具有實踐性。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人文教師、基礎教師和臨床實踐教師的共同努力,這就需要不同教師在不同授課階段對培育結果進行評價。但是針對培育結果評價量化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在培育過程中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一個合格的醫務工作者醫學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其從事醫療工作中,緊緊針對其在校期間的表現進行評價不具有全面性。對于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評價應當具有長期性,建立長效的評價機制,對醫學生在其工作期間的醫學人文精神表現進行評價,從單位同事、病患等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來對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效果進行檢驗。
[注釋]
①戴艷軍,王衛,房宏君.時代精神的濫觴: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交融[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0(3):50-53.
②杜治政.醫學人文與醫療實踐結合:人性化醫療[J].醫學與哲學,2013,34(8A):6-11.
[參考文獻]
[1]姚洋.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實效性研究[D],大連醫科大學.2015.
[2]李霞.醫學人文精神的探索[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3]孫英梅;朱紅.人文精神培育與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藥學教育.2006年02期.
[4]濮燕屏.論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 山東 濟南 25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