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娟
目前,基層檢察院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分類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檢察官員額制得以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全面實施,檢察官員額制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但是“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永遠在路上”。本文結合改革實踐,分析檢察官員額制改革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員額檢察官逐級遴選機制應進一步完善
(一)逐級遴選的實踐價值和現實必要性。首先,檢察官的逐級遴選符合檢察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法律從業者不僅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還需要全面掌握司法辦案中的實踐技能,這些都需要檢察人才從一線辦案、基層實踐中不斷汲取養分、磨礪鍛煉。其次,檢察官逐級遴選是上級檢察機關對下進行業務指導的必然要求。上級檢察機關負有對下級檢察機關各項業務工作進行全面領導和監督的職責,這就要求上級檢察機關的檢察官有更為全面的司法辦案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只有通過逐級遴選,提高上級檢察機關檢察官群體的專業水準,才能確保其在司法過程中領導下級檢察機關檢察工作的權威性和指揮工作的正確性。第三,破解檢察官等級上升瓶頸,利于打造專業化檢察官隊伍。以基層檢察院為例,四級至一級檢察官按期晉升,三級、四級高級檢察官則有名額比例限制。因此,隨著時間的推進,基層檢察院將有部分一級檢察官,通過逐級遴選,將有利破解檢察官等級上升瓶頸,利于打造專業化檢察官隊伍。
(二)逐級遴選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首先,基層院遴選入額需求與逐級遴選的沖突。員額制實施時,地市級以上檢察院已經有一批符合“入額”條件而未入額人員,而地市級以上檢察院總員額數是相對固定的,因此,存在著基層院未入額人員入額需求與逐級遴選檢察官的現實沖突。其次,員額檢察官遴選至上級院之后,子女教育、家屬就業等配套問題沒有解決,影響檢察官參與逐級遴選的積極性。
(三)完善逐級遴選的建議。首先,上級檢察機關應當充分考慮本院及下級檢察機關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制定逐級遴選的年度總體規劃,有計劃、有步驟開展遴選工作。其次,可以選派上級檢察機關的優秀檢察官到下級檢察機關擔任領導職務,帶動下級檢察機關業務的開展和檢察官職業素能的提高,“能上能下”,促進上下流動,從而形成檢察官人力資源的良性循環機制。第三,結合工作實際,完善與逐級遴選相關的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家屬就業等配套措施。
二、員額檢察官退出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
(一)建立退出機制的現實需求。檢察官員額不是“保險箱”,檢察官員額應當是“有進有出” 的動態化調整狀態,員額檢察官既有“入額”的需求,也有“退額”的主觀意愿。同時,因身體健康、退休、離職、工作變動等原因,員額檢察官也面臨退出員額的客觀需要。
(二)員額檢察官退出目前的現狀。當前,因缺乏配套程序設置,退出后的待遇問題不明確,造成有的員額檢察官“想退退不出”的情況。比如員額檢察官等級套改后,員額檢察官沒有了行政職級及相應的晉升,如果以后有員額檢察官要轉為行政人員,其職級如何確定應當進一步明確。
(三)完善退出機制的建議。要進一步完善退出機制,不僅應當考慮五年過濾期的問題,還應當考慮長期的機制問題,促進三類人員的正常流動,綜合考慮檢察官等級及任該等級的時間以及職務情況,確定轉出時對應的行政職級。
三、人員分類管理后,檢察官與司法輔助人員的工作配合還需進一步增強
(一)檢察官與司法輔助人員的工作配合中的問題。員額檢察官與助理間的融合配合、分工協作還有待提高。比如,有的辦案團隊員額檢察官與助理能力都比較強,卻存在各自單獨辦案的問題。又比如,有的辦案團隊中員額檢察官虛化成新的審批人,沒有親歷辦案過程,只聽匯報。
(二)完善檢察官與司法輔助人員的工作配合的建議。檢察官與司法輔助人員組成的辦案小組,不僅要物理整合,還要化學融合。首先,人員的組成上,可以突出強弱搭配、新老搭配,突出傳幫帶。其次,根據工作需要,人員搭配可以定期進行調整。再次,辦案團隊權限設置上,要更加細化員額檢察官權限、司法輔助人員權限,突出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確實起到權力清單的指引作用。
四、員額檢察官權力運用監督需進一步加強
(一)檢察官權力下放后可能存在的問題。首先,大部分案件由員額檢察官進行獨立審批,業務部門負責人及分管領導對本部門檢察官的履職情況開展監督較少,可能存在廉政風險點。其次,科室內部開展類案指導參考的不多,存在不善開展的問題,導致個別案件在處理上可能與其他類案有較大差異。第三,有的科室員額數較少,難以組織員額檢察官聯席會議。如果邀請其他科室的員額檢察官參加,受業務類別限制,不一定能提供較好的參考意見。
(二)對員額檢察官權力運用監督的建議
1、充分發揮業務監管職責。可以探索構建“信息監管+流程監控+案件評查”三位一體的案件內部監督格局。首先,在案件評查方面,一是可以探索開展檢察官交叉互評工作;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與正向激勵相結合,在查找問題的同時,可以確定一定比例案件為優質案件進行表彰,樹立標桿,起到引領作用;三是可以針對特定類型案件或特定環節、特定問題,開展專項評查;四是要加強評查結果運用,納入檢察官業績考核評價體系,記入司法業績檔案,評查結果在適當范圍內公示。其次,在檢察業務數據管理方面,案管部門要加強對檢察業務數據的審核和管理,通過技術監控和個案核實,全面觀測每日信息交換記錄,重點審核、逐案核實確認案件信息變動情況,強化對填錄環節、源頭信息的質量控制,每月定期通報系統填錄情況,保證辦案、管理、統計活動正常開展。第三,在流程監控方面,設立專門流程監控員,建立案件流程監控日志制度,定期進行通報。要細化案件流程監控工作要求,對強制措施、涉案財物、文書制作使用、辦案期限等12大類68項重點內容要加強審查監督。也可以將前期案件評查中發現的問題,作為下一階段流程監控的重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督。同時,將流程監控中發現的執法不規范問題一并計入案件評查報告。
2、完善案件審核監督機制。根據司法改革方案,檢察長、副檢察長有權對獨任檢察官、檢察官辦案組承辦的案件進行審核,同時業務部門負責人有權對本部門檢察官的履職情況開展監督。應當進一步明確哪些案件在員額檢察官獨立作出決定后,應向部門負責人及分管副檢察長進行備案,完善案件審核監督機制。
3、建立大數據類案指導參考系統、要素式量刑建議輔助系統。系統可根據案件事實、量刑情節智能為承辦人提供具有量刑情節既往案件裁量情況,承辦人可自行參考既往裁量情況并決定在辦案件量刑幅度,形成量刑建議。同時,科室內部要定期組織員額檢察官進行類案梳理分析,形成指導意見。
(作者單位: 福建省大田縣人民檢察院,福建 大田 3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