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根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社會秩序穩定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涉眾型經濟犯罪引發的諸多矛盾嚴重沖擊社會秩序的穩定,影響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涉眾型經濟犯罪是指行為人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為了謀取不法利益,違反國家經濟法規和刑事法律,侵害不特定多數被害人的經濟利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依照刑法應受刑罰處罰的一類犯罪的統稱。我國現階段的中心任務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何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穩定,是當前亟需解決的現實難題。
公安部黨委書記、部長趙克志日前在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上指出,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聚焦服務發展、防控風險,深入開展打擊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專項行動,嚴防經濟金融風險向社會穩定領域傳導。由此可見,涉眾型經濟犯罪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因素,如何打擊防控是大局,是重中之重,也是當務之急。國內外的諸多警示告訴我們,失去了社會穩定,經濟建設、社會建設都將一事無成,人民美好生活也將成為泡影,甚至會出現社會大動蕩,所以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我們永遠在路上。
一、涉眾型經濟犯罪對社會穩定造成極大破壞
(一)受害人數多、受害面廣且復雜
大部分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嫌疑人往往將受害人目標鎖定在親朋好友、年紀較大的退休人員中,當受害者受騙后往往難以承受,極易造成家庭矛盾,從而破壞社會穩定。如清流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何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56億案中,21%的受害人是犯罪嫌疑人的親戚朋友,10.5%的受害人是退休的職工干部,還有部分受害人被詐騙金額是其養老錢甚至是一輩子的積蓄,每每看到受害人無助的身影,心中不免唏噓不已,卻又無計可施。由此可見,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中隱藏的社會毒瘤若不徹底拔除,必將導致民心不安,社會不定。
(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助長投機之風
涉眾型犯罪手法通常表現為,依托某種產品的銷售或是許諾受害人高息回報的方式,從而取得被害人信任進而占有被害人財物,從宏觀發案情況來看,形勢十分嚴峻,具體表現為將巨額金錢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乘勢投機,擾亂金融秩序,使人觸目驚心。如震驚全國的浙江吳英案,涉案金額高達14億元,再如公安部“破案會戰”中破獲的“明明商”特大傳銷案,涉案金額達2000多萬元,此類案件近年來層出不窮,涉案金額動輒上千萬,過億元的已不鮮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和破壞。
(三)涉眾型經濟犯罪易引發其他刑事犯罪,形成一案數罪的特點
由于涉眾型犯罪不斷呈現出隱秘性、多樣性的特點,極易誘發其他刑事犯罪,造成更加嚴重的社會危害。如湖南李某非法傳銷案中,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在實施非法傳銷的過程中,還實施了非法拘禁和搶劫等行為,最終被數罪并罰。上述案例反映出涉眾型經濟犯罪已從單純侵害受害人財產轉變為侵害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發人深省。故在新形勢下,打擊涉眾型犯罪需從源頭抓起,將其他誘發性刑事犯罪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二、涉眾型經濟犯罪防控在維穩中的意義
(一)通過嚴厲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深挖背后根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的直接危害之一,也是最大的危害,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撼動了受害群眾經濟基礎,從而間接影響了社會的安定團結局面。加大涉眾型經濟犯罪防控力度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有以下幾個意義,其一是修復受害人家庭關系,針對被害人喪失的財產進行追繳,緩解家庭矛盾。由于部分受害人“投資”并未征得家人同意,若不能收回,勢必影響家人關系,嚴重者可致家庭破裂。有部分受害人系親朋好友互相介紹而來,“投資”一旦受損極可能影響甚廣,及時追繳涉案財產,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其二是在防控犯罪中往往有一定形式的普法宣傳,也能對普通群眾產生影響,預防受騙上當。其三是辦案機關在辦案中釋法說理,一定程度上防止受害人因不滿而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二)保障社會經濟安全,促進經濟市場有效運行
與直接侵害個體的刑事案件相比較,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活動,觸及的流動資金和涉及的經濟領域更多、更廣,危及的經濟安全更深,一旦此類犯罪頻發,將對金融領域安全產生極大威脅。加大涉眾型經濟犯罪防控力度,不僅能引導社會經濟良性循環,還能讓此類犯罪無處遁形,從而維護經濟秩序。
(三)恢復群眾對金融領域信心,增強司法公信力
近年來涉眾型經濟犯罪有愈演愈烈之勢,社會信用體系受創,這無疑也對政府公信力造成打擊。針對部分機構受不法分子蒙蔽而被利用的情形,辦案機關一經發現從嚴打擊,重樹群眾對金融領域的信心。在案件辦理中有時會存在辦案單位間不協調,或是辦案人員言行不當而引起受害人猜忌的現象,需耐心釋法說理,節省司法資源,增強司法公信力。
三、打擊涉眾型犯罪目前存在的困境
(一)涉案金額大,作案周期長,取證困難
首先,由于涉眾型經濟犯罪受害面廣的特點,一般來說此類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作案周期較長,短則一兩年,長則三四年甚至更長,由此可見,此類案件在案發之前,受害人由于受到誤導和蠱惑,一直抱著僥幸心理,不愿認清事實,直至對方資金無法周轉而攜款潛逃后,受害人才猛然驚醒,結群報案,卻不知為時已晚。作案周期長也極大影響了案發后書證、物證等證據的收集,不利于后期公安、檢察機關案件偵辦公訴。其次,偵查機關在辦理此類案件中由于案件發生呈突發性特點,往往偵查取證較困難,這跟經濟類犯罪證據搜索繁雜、涉案資金走向和性質難以甄別有很大關系。最后,由于此類案件涉及面廣,核實一個案件的涉案金額及被害人人數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耗費大量司法成本也是辦案機關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受害群眾情緒大,上訪現象頻發
從早期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構成來看,一般以農民、無業人員等群體為主,此類群體收入較低,亟需獲得金錢以支撐生活,故在不勞而獲的心理支配下極易被犯罪分子盯上,一步步走入犯罪分子步下的陷阱。但是現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受害者群體逐步擴展到公職人員、公司白領、退休老干部等人群,呈現出受害群體高素質、高收入的特點,這跟社會浮躁、社會投機等因素緊密相關,背后原因發人深省。受害人被高投資收益的許諾所誘惑,抱著盲目樂觀的心理,一旦遭受損失,往往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容易出現過激言行,由此引發的上訪壓力可想而知。在具體實踐中,涉眾型經濟犯罪往往出現嚴重后果時才導致案發,這使得偵查工作在一開始處于被動狀態。
(三)案件定性難、爭議大
因為涉眾型經濟犯罪多涉及經濟糾紛,在民刑交叉領域常常難以區分,如在實踐中經常遇見的集資詐騙案中,企業既向外部集資,也向內部員工集資,為案件如何定性帶來困難。如清流縣檢察院辦理的何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56億案中,犯罪嫌疑人何某以經營礦山需要資金為由,向社會不特定人員吸收資金,其中有100多萬元是來自何某自己企業的員工。同時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涉及范圍廣,各地公安偵查機關時常發生多地立案的現象,跨地區溝通的不便往往導致重復偵查,浪費司法資源。因此,處置該類犯罪對區域部門之間的協調程度要求較高,相互協調難度也較大。
四、辦理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中的維穩舉措
(一)建立多部門聯合維穩機制,共同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
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不僅需要司法機關依法辦案,懲治犯罪,還需要多部門通力合作,形成合力。這類經濟犯罪案件的維穩涉及諸多利益群體和法律關系,也涉及諸多黨政部門的職責權限,檢察機關必須聯合公安、法院等各有關部門,形成相對固定的聯合維穩機制,充分利用各部門優勢,徹底粉碎破壞社會穩定的犯罪行為,共同維護社會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穩定。
(二)健全涉眾型經濟犯罪預防機制,加強情報收集工作
建立和完善涉眾型經濟犯罪的預警機制需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平臺,以強大的網絡數據庫為依托,從源頭上防范此類犯罪發生。由此對于涉眾型經濟犯罪必須樹立預防為主的理念,廣辟線索來源,準確掌握、充分運用各類情報信息,進而準確分析形勢、作出正確決策、精確指導打防控工作,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定發展。
(三)加強法律宣傳,主動開展群眾工作
由于涉眾型經濟犯罪的侵害對象群體性特征明顯,故應有針對性地向幾類重點人群宣傳涉眾型經濟犯罪的相關知識,如涉眾型經濟犯罪的種類、危害以及犯罪手段等,避免公眾上當受騙。同時還應通過媒體發動群眾積極提供涉眾型經濟犯罪的線索。另一方面,要加強警民、檢民互動,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當受害群眾到司法機關反映情況時態度誠懇,積極幫群眾出謀劃策,爭取群眾信任,樹立良好形象,也有利于維穩工作的開展。
五、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中受害者如何理性維權
在司法實踐中,由于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受害者群體面較廣,文化素質也各有不同,維權的程序和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法律規定的維權程序和方式有訴訟和信訪兩大類,超出這兩類維權途徑則是不被法律所允許的非理性維權。訴訟程序又分為民事訴訟程序和刑事訴訟程序,一般來說民事訴訟程序應當是受害者最直接、最方便的維權途徑,但是根據我國現行“先刑后民”的法律制度規定,受害群體在民事訴訟程序進行維權存在障礙,只能先通過刑事訴訟程序進行訴訟維權。總體來說,還是由于刑事案件的辦理更具保密性,一般受害者很難及時掌握案件辦理動態,從而引發一些影響穩定的因素。還有一個理性維權的渠道就是合法信訪,涉眾型經濟犯罪的利益受損群體可通過向檢察機關控告,以此來督促公安機關案件偵辦,這也不失為一種便捷有效的救濟方式。眾所周知,最不可取的就是泄憤型維權,為法律所禁止,受害群體往往會采用大規模的人員聚集、上訪方式,以期引起社會的關注,以輿情促維權,這種極端的維權方式不僅不能懲治犯罪,挽回損失,還會給社會穩定造成壓力,于己于人都沒有好處。在上述維權程序和方式中,訴訟維權應當是主要的也是最合乎法治要義的方式,但訴訟過程長、訴訟結果的不確定性也確實讓一些受害者失去耐性,故在社會實踐中,信訪維權不失為合法維權的第一選擇。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維穩領域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國內外維穩形勢也日益復雜多變,涉眾型經濟犯罪觸及社會諸多方面的利益,若不從嚴打擊,從源頭上加以防控,極易誘發群體性事件,激化社會矛盾,進而影響社會穩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公檢法部門應在打擊犯罪以及群眾工作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通力合作,防控涉眾型經濟犯罪,促進維穩工作開展。
(作者單位: 清流縣人民檢察院,福建 清流 3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