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蒙娜
摘 要:教育是純粹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發展”。小學階段英語的教學要體現教育的本質,通過發展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欲望、激發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好奇,同時發展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來促進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教育;英語課堂;理性思考
成為教師的最初兩年,我總是為學生的成績而發愁,我認為成績是能夠衡量一位教師的執教水平和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最直觀也是最重要的指標。為什么學生的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為什么課堂中講過的仍然很多同學在錯,為什么他們自己不關心自己的學習而要老師和家長為他們操心……作為老師我很著急,課堂中將知識點的教授放在重要的位置,多加鞏固、練習。但我卻發現在課堂中沒有強調的一些小知識他們卻記得很牢,這讓我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的教學觀和教育觀。考試和評價只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部分,或是一個手段,但絕對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本身是純粹的、不能是功利的,教育的目的就是發展“人”,發展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并通過教育來讓孩子獲得理性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接下來的幾年我努力把課堂變得有趣,我將課堂的出發點定在“如何讓學生享受這節課,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將一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融入在這樣的教育目標中。而這小小的改變卻讓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們的無限潛力,他們慢慢喜歡上了英語課,每次老師走進來,迎來的都是學生們大聲齊讀的朗朗書聲,每次拋出一個問題,總會有很多同學積極響應……學生們的改變讓我相信,智育不能追求成績的好壞,而是要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與好奇,并且通過教育來發展理性思考的能力。
一、英語課堂發展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欲望
人生而好奇,越是年輕的他們越充滿著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而這是蘊藏在每個人心底的潛能,教育就是要喚醒這個求知欲,并不斷激發更多的求知欲。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我也不斷嘗試不同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上海牛津英語4B第四模塊第一單元A music class為例,本單元以音樂課為主題,學習了四種樂器,演奏樂器的簡單表達,以及對樂器發出的聲音進行描述。看似與英語課堂毫不相關的內容,卻蘊藏著另外一個有趣的音樂世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的最好契機。在第一節課的開頭,我給孩子們欣賞了一段愛樂樂團的交響樂演奏,有的孩子發出贊嘆的聲音,有的孩子還興奮地說這是什么樂器、那是什么樂器,更多的孩子看的入迷,一節課之中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很想知道我們要學習哪種樂器,這些樂器有什么特點等等。其實每一個孩子都蘊藏著無限潛力,只有激發出學生探索和學習的欲望,他們能做的可能超乎想象。
二、英語課堂激發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好奇
英語教學不是簡單的語法堆砌和知識點的練習,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有著深刻的文化印記的,沒有了文化背景語言的學習便缺少了精髓。小學英語課堂也可以在文化滲透的語境中進行教學。如牛津英語5B第四模塊第而二單元主題Western holidays一課中,在視頻中展示西方國家小朋友過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的場景和活動,在課堂中也可以互贈賀卡,但這些都僅僅是西方節日的表象,孩子們還不知道節日的一些特殊活動背后的意義,比如為什么西方小朋友會給圣誕老人寫信,感恩節是為了感恩誰,為什么萬圣節人們會穿著奇裝異服等等。在上完這個單元之后,我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電影《極地特快》,用同齡的小朋友尋找圣誕老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在途中的經歷,對孩子們進行節日背后的文化背景滲透,激發了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好奇,也增加了學生對已學知識更加深刻的理解。作為一個世界公民,我們的教育要讓孩子能夠了解、理解并寬容不同的文化和習俗。
三、課堂發展學生對事物的理性思考能力
有人說英語就是背背就行了,但是一個有意義的課堂不會是知識點的羅列,而在于讓學生探索出學習的方法、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如果一個孩子不想出國、不在外企工作,那么走出校園之后,英語課堂給他能夠留下什么呢?所以我認為,唯有思辨的能力和學習的方法是能夠終身陪伴他的。以4BM3U1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聲音,根據單元內容我將幾個課時分別設計為P1 Sounds at school, P2 Sounds at home, P3 Sounds in the park, P4 Sounds by the pond,前三課時分別從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講述了生活中的聲音,第三課時Peter的新車鈴,讓學生通過故事來回答:為什么女孩和老人都說他的鈴聲太輕,而兩個打盹的女士卻說他的鈴聲太響?我最后將故事分成兩大部分,并且將背后的情境和聲音分別展現,讓學生對故事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讓學生能夠對發生的事情理性思考、進行分類:小女孩和老人都在活動,這時他們周圍很吵,需要鈴聲響一點,而兩位女士正在打盹,周圍很安靜,這時鈴聲就顯得很響,因此學生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如何對事物進行辨析和思考。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不過是聞道先于學生,術業有專攻的“人”,學生也是未來的各行各業中流砥柱的“人”,當我們站在平等的位置,教育便沒有那么功利了,因為教育就是為了學生的生長,教育就是要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