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
摘 要:通過學習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讓學生了解家鄉,認識家鄉,挖掘鄉土文化及本土的歷史遺跡,培養學生的地域氣質和民族自豪感,讓孩子們指導家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氣候,知道家鄉的物產,領略家鄉的特色與美麗,讓孩子們知道獨具特色的節日慶典,讓孩子留住家鄉的鄉土記憶,從家鄉歷史的歷史變遷中探尋本土文明,記住家鄉那些熠熠生輝的歷史人物,為家鄉發展成果而自豪。并引導學生想為家鄉做點啥等有意義的事情。下面就如何培養小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談幾點粗淺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家鄉;在哪里;鄉土情
一、通過不同活動的開展,讓學生了解家鄉
1.學校氛圍是傳遞信息的獨特語言,“潤物細無聲”,蘊涵著巨大的潛教育因素。精心打造富有家鄉特色的校園氛圍,搜集家鄉的名勝古跡,歷史人物,風景名勝等圖片,讓孩子在校園氛圍下,了解家鄉,認識家鄉。
2.家鄉美景留影展,每人提供一張在家鄉景點照的家庭留影展出─投票選出十佳相片─獲勝者講相片拍攝過程。讓后讓通學生看地圖找家鄉,了解圖例及比例尺的含義,看地圖來辨家鄉方位,找與家鄉相鄰的省份,匯報家鄉的面積、人口情況。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3.開展畫家鄉活動:讓學生在地圖熟悉家鄉的輪廓后,知道家鄉的行政區劃和省會所在地,并通過畫一畫的形式,將家鄉輪廓畫出來,并涂上喜歡的顏色,說一說“家鄉的地圖像什么?”
4.在上述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上,讓學生辨別家鄉的地貌特征,從中國地形圖的不同顏色認五種地貌,即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指導家鄉的地形特征,并收集能展示家鄉地形的圖片,并通過語言的形式將家鄉的地貌給說出來。
二、培養小學生對家鄉傳統節日的興趣
每個地域的傳統節日背后都蘊藏著生動、美麗的傳說與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大人喜歡,孩子們更喜歡。所以每一個傳統節日來臨之前,首先啟發學生搜集關于該節日的相關故事。激發學生對該節日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家鄉節日的習俗、地方特色等。例如:
1.多媒體教學。觀看家鄉各種有關傳統文化的圖像、視頻等,這種展示方式能更直觀、生動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加深對家鄉傳統文化的喜愛。
2.雙向互動。如開展家鄉文化采風,考察了解家鄉傳統文化,老房子、飲食習俗和文化生活,搜集相關照片,通過家鄉文化展示會,討論不同地區的文化與其地域和歷史的關系。
3.游戲教學。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如正月十五猜燈謎,清明節放風箏、蕩秋千、踢毽子、踏青等。這些教學活動更具趣味性,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家鄉文化的魅力,從而增進學生對家鄉的情感。
4.親子互動。邀請學生家長加入活動,協助學生在家完成學習任務。如:家鄉美食節活動,和孩子一起談家鄉的特色美食,制作家鄉美食,與孩子共同討論家鄉的特色食品及制作工藝與氣候、地形的關系,培養了學生既培養了學生愛勞動的美德,同時又增加了學生對家鄉節日文化習俗的了解。
5.知識競賽。家鄉節日來臨之際,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傳統節日文化的資料,并且通過必答、搶答等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6.遠足活動。帶學生參觀一下家鄉的名勝古跡,家鄉偉人、名人的住所和工作地,或讓學生通過掃墓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家鄉的理想。
三、開展社會綜合實踐,回歸生活和社會
讓學生了解家鄉,認識家鄉,培養對家鄉的情感,開展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重要的途徑和方法。那么具體實施過程中,該怎樣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好這類社會實踐活動呢?
首先,要確定好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主題。活動的內容和主題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如當地有歷史名人,或者有歷史傳說等,活動就可以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為主題。如果當地有名勝古跡,或者有比較有名的自然景觀,活動就可以了解家鄉的地域文化為主題。如果既有名人軼事,又有自然景觀,那就可以多出幾個題目,由學生自行選擇活動內容和主題。每次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可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組織開展活動,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其次要選擇好活動形式。小學生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形式主要有: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參加社會活動等。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為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安全、有效地開展,并在小學生階段即開始對團隊合作精神予以啟蒙和培養,在小學通常鼓勵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由小學生自己協商后確定組合,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于班級內,為使實踐活動逐步走向深入,允許并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小學生的組合。
再次要合理安排活動的時間。要統籌規劃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保證小學生活動的連續性、長期性。同時要注意開發利用周末、節假日等課外時間,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充分的展開。
最后是要擬定好活動的程序。
一是要提前做好活動準備。要全面考察、了解活動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條件,確定參觀、訪問、服務、實踐等活動的對象、時間和地點,與參觀、訪問的對象(人或機構)取得聯系,共同商議活動如何進行。
二是要擬定好活動方案。由師生及其他有關人員共同擬定實施方案或計劃。方案內容應包括:主題、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具體步驟、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和必要的活動設備以及活動的評價形式等。
三是要實施開展好活動。師生走出課堂進入活動場地進行實踐活動。教師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及時了解學生活動的進展情況,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還要注意與家庭、社區保持密切聯系,活動如果沒有家長、社區的大力支持,是很難取得預期成效的。
四是要交流總結活動成果。學生把自己或小組在活動中的收獲匯集、整理成各種形式的成果,并通過多種方式表達、交流和評價。教師則要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及時準確地給予肯定和鼓勵。
總之,利用這一活動讓小學生認識自己的家鄉,領略家鄉的文化,培養濃濃的鄉土情。
參考文獻
[1]張偉麗.家鄉是什么樣子的呢?[J].才智,2016(16).
[2]顧艷芳.培養小學生對家鄉的情感[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