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
摘 要:在思想教育領域中,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對于學生和教育界來說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者要以德樹人、身先士卒。小學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抓住教育契機,弘揚民族精神,更新教育內容,增強小學生的愛國意識,把愛國主義思想與情懷深深銘刻在小學生的心底,給予其充分的水分、陽光和肥料,讓其茁壯成長!
關鍵詞: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思想教育
對小學生的教育,始于愛,首先教師要愛孩子。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思想教育領域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是教育工作者永遠不變的主題。小學的愛國教育主要是在讓學生知祖國、愛祖國的基礎上,達到立報國之志、學報國之才、踐報國之行這樣的目的。小學教師在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時候要以培養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內容,引導小學生懷有愛國、惜國、報國之心,不斷培養與加強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生成,引導學生學習愛國主義知識,懷揣報國之志。在小學生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源泉,讓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
“真、善、美”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厚重的文化底蘊,是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的寶貴教學資源。讓學生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能產生民族自豪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如《三字經》《弟子規》中的“忠、孝、仁、義”等等,處處滲透著愛國主義思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充分利用校本資源,讓學生看故事書,如《民族英雄戚繼光》;做民族英雄畫報,畫報中圖文并茂,還寫上了學生自己的感想;講名人事跡,如講岳飛的精忠報國,戚繼光英勇抗倭的故事。通過看、做、講的活動形式,學生知道了我們應該擁有勤勞、善良、務實、向上、勇敢的品質,這樣愛國主義思想就在學生心中扎了根。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誠、尊長、友愛、誠信、善良、正義”是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教師要充分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中國古老的五千年傳統文化成為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推動劑。
二、以多媒體平臺為依托,激活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育的信息化,讓多媒體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拓展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時空,以它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活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培養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時候,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例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愛國主義影片,如《小兵張嘎》《林則徐》《閃閃的紅星》《厲害了,我的國》《雞毛信》《地道戰》等,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情懷教育,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新中國創建的偉大,愛國主義的種子已經悄然在他們的心中落地,產生巨大的教育效果。通過觀看愛國主義影片讓小學生懂得中國勝利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以日常教學為基礎,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把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語文教學中,帶領學生吟誦唐詩宋詞,使學生在學習唐詩宋詞的過程中領略源遠流長的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孩子直觀感受到祖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它是我們中國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在校運會上,要讓學生了解我國獲得奧運會田徑冠軍第一人的陳躍玲,要讓學生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上,師生共同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讓學生了解國歌歌詞的來歷與含義,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日常教學的潤物細無聲中滲透愛國主義精神,能夠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以班隊會活動為契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班隊活動課是學校向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品德、思想教育的一門無課本的課程,它針對性強、靈活、及時、收效大。教師要充分利用班隊活動向學生宣傳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我十分注重班隊活動內容的設計,在隊會上教師可以舉辦“國旗,我向你致敬”“隊史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國旗、紅領巾有正確的認識;在升旗降旗儀式上,學生能做到莊重肅穆,每天正確佩戴和保護胸前飄揚的紅領巾。舉辦《祖國在我心中》《我的中國夢》等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中國人民幾代人前仆后繼報效祖國、抵抗外來侵略者,為爭取獨立自由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不朽精神,增強了愛國主義意識。
五、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讓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始終
愛國主義來源于小學生的日常現實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之中蘊藏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學資源,教師首先要有顆愛國的心,要用一顆愛國的心去挖掘、去體會,才能發現好的愛國教學資源,不斷豐富學生的愛國主義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實踐活動,借此加強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小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烈士陵園、紅軍紀念園等感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中國革命的抗戰道路,也可以組織一些公益活動,如為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兒童募捐等活動,培養小學生從小就要樹立仁愛之心,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借此來提升對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實效性。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游覽學校附近的一些名勝古跡,以及家鄉的建設新風貌,感受祖國大好的河山,感受家鄉的變化,同時可以帶學生品嘗祖國的傳統美食,學生在游覽與品嘗美食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對祖國的愛國之情,充分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各個領域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愛國教育資源,并以社會實踐為載體,使愛國主義教育無處不在。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學教育工作者,是引領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核心人物,要時刻抓住教育契機,弘揚民族精神,更新教育內容,增強小學生的愛國意識,把愛國主義情懷深深刻印在小學生的心中,給予它充分的水分、陽光和肥料,它一定會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陳華員.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2).
[2]冉曉紅.淺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的德育教育[J].云南(大觀周刊),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