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紅玲 劉永剛
摘 要 尊重情景下的本真教學實踐探索,是廣東省級科研規劃課題“尊重情景下的初中學生成長教育研究”的教學研究部分,以本真教育為理念,從構建本真課程體系入手,通過打造本真課堂,創設多維教學模式、多元學習方式、多渠評價體系等教學策略,探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本真教學 教學 探索 學習方式
近年來,廣州市五羊中學秉承“做最真實的教育”的辦學宗旨,在“尊重情景下的初中學生成長教育研究”的總研究課題下,派生出“尊重情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尊重情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尊重情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研究”、“尊重情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研究”等系列子課題研究,逐步形成了“本真教育,五羊文化”的學校教育特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本真教學”模式,使學校獲得不斷前行的動力。
1 本真課堂:科學管理、以生為本、特色發展
1.1 教學管理系統化
開展“引領為先導,行動為抓手,評價為保障”的課堂教學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學校—學科組—備課組的三級管理作用。在引領上,以“三元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為指導,在行動上以“三元一體課堂教學說明書”為抓手,開展尊重規律、尊重潛能、尊重發展的“尊重情景”教學行動,讓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發展能力,讓教學內容以學定教、深入淺出,促進學生潛能發展的教學系統工程;在評價上,把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在“三元一體課堂教學說明書”備課質量上、課堂教學效果上、教學成績上等幾個方面科學有效評價。
1.2 課堂教學特色化
(1)教學模式特色化。“三元一體課堂教學模式”是五羊中學所特有的課堂教學模式,最先有五羊中學劉永剛校長提出,它是廣州市第八屆教學成果推廣項目,是在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習心理規律,尊重學生智力、情感、潛能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效設定課堂教學任務、師生互動方式、教學效果評價方式等所開展的課堂教學,目的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興趣與潛能、情感與態度、交往與溝通等綜合素養。
(2)學科教學模式特色化。三元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的三元是指:任務、互動、評價,由于學科特點不同,因此全校14個學科中的任務、互動、評價等也各不相同,這就形成了同一模式,不同操作,每一個學科都有基于本學科特點的“三元一體”教學特色,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
2 本真課程:尊重主體、分層教學、自主建構
2.1 課程體系
本真教學行動,是以尊重規律、尊潛能異、尊重發展為工作準則的以學定教,揚長就需,促進學生潛能發展的教學系統工程。具體從下面5個方面開展工作:(1)開展了以“教學說明書”為抓手,以“三元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線的有效課堂教學行動。(2)開展了以知識素養為載體的拓展教學實踐探索。(3)開展以學生能力素養為載體的社團活動課程。(4)開展以情感素養和社會素養為載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5)開展學生社區活動,提升學生行為素養。
2.2 課程架構(表1)
3 本真教學:多維創設,多元學習,多渠評價
3.1 創設七個維度
研究“尊重情景”的創設維度,在實踐中探索下面5個維度的可行性:
(1)活動凝聚。學生的意識是在活動中建立起來的,通過開展各種集體活動、社團活動等,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技能,培養尊重他人和互相關心的意識,有效活動能夠凝聚學生,培養集體主義信念,增加學生的凝聚力。
(2)課程發展。不完整的教育活動,關閉了學生發展的很多窗口。學校所有的活動都是由課程決定的。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能夠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滿足學生不同個性的發展。
(3)生活塑造。教育過程中沒有體驗就沒有沖動。實踐是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的理性認識的必然過程,無論是自然科學的試驗過程,還是社會活動的經歷都是用體驗來塑造學生的過程。
(4)用愛教化。愛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有了愛心就能激發人的內源性動力,能夠激蕩學生心智,沐浴思想靈府,讓學生知善正,明事理,行端正,更主要的是愛的傳遞,讓更多的人享精神幸福。
(5)成功發展。給人成功的機會,就給人以自信,給人以發展的平臺。成功教育已經提了很多年,讓人人都感到成功是我們當下教育認真思考的問題,尤其面對應試教育的當下,所謂的差生更加需要成功的體驗。
3.2 學習方式多元并舉
(1)在“合作”中學。我們鼓勵教師盡可能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我們的課堂,絕大多數都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先由教師明確學習任務,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工負責,共同討論,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物理課《大氣壓》的學習中,老師下達的任務是讓學生用桌面上的器材設計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越多越好,四人學習小組的組長馬上就給同伴分配任務:每人至少設計出一個實驗,先分工,后再把小伙伴們的設計思路統一起來,大家一起討論其可行性,然后再選派一個同學代表小組匯報展示,各小組展示完畢后,其他小組和老師一起進行質疑、互動和評價,達到合作學習中“人人求進步,個個求發展”的理想境地。
(2)在“探究”中學。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也是我們學校不斷探索和推廣的一種學習模式。主要是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論證→交流評估七個探究學習的步驟,讓學生在完成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相似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的樂趣和提升學習與研究的能力。學校還積極支持學生科研小組走進自然,進行科學探究,“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三小活動是學校的傳統探究項目,生物科的觀鳥活動獲得廣州市二等獎。
(3)在“自主”中學。學生在“探究和合作”中獲得的知識和培養的能力還必須通過他們自主內化于心才能真正成為自己所得,為己所用。從時間上分有“課前自主學習、課中自主學習、課后自主學習”;從學習模式上分有“理解性自主學習、拓展性自主學習、鞏固性自主學習”;從形式組織上分有:“個體自主學習和群體自主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核心素養和學習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
3.3 多條渠道進行評價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我們把傳統的紙筆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評價學生的進步和學習過程,鼓勵學生每天進步一點點,力求通過評價讓他們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我們構建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基于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基于活動課程的評價體系、基于真實的學習的過程評價體系等系列的評價體系,重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經過二年多的實驗和探索,我們發現,“尊重情景下的初中成長教育研究”的教學實踐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知識素養和表達、溝通、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能力均得到長足的發展,實現和超過了我們預設的研究目標。
參考文獻
[1] 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金延鳳,吳希紅.自主與引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