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婷
摘 要 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代表了黨和國家的咽喉,也體現了新生代大學生的活力。培養和管理學生記者團是做好高職院校新聞傳播事業的必然選擇。本文即以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管理為研究對象,探析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管理的必要性和原則,并對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的具體管理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生記者團 管理
院校是新聞輿論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和國家先進理念傳播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的校報、校廣播、校網論壇是加強思想教育和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想要全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生記者團的積極性,讓他們樂于為校園文化傳播、新聞輿論堅守貢獻自己的質量。可以說,學生記者團的能力發揮,不但有利于學校新聞報紙、廣播等采編內容的擴寬,還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自身修養和學校文化氛圍營造。因此,怎樣管理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進一步增強學生記者對學校文化的建設和傳播作用,成為高職院校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1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管理的必要性
培養和管理學生記者團是做好高職院校新聞傳播事業的必然選擇。這是因為,高職院校的校報、校廣播以及校網論壇的管理通常由學校黨委、團委等部門負責,這些部門的教師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身兼編輯、排版、校對、發行等數職,再加上高校連年擴招,學生群體規模的擴大也提升了新聞稿的采編撰寫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必然要出現學生記者團這樣的隊伍來幫助教師做好新聞采編工作。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輕高職院校新聞宣傳部門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高職院校新聞采編和傳播提供活力。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學生記者雖然對新聞采編工作熱情,也能擴寬校報、校廣播、校論壇的內容,但畢竟這些學生記者大部分都不是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相當一部分學生缺少必要的政治敏感性和新聞業務能力。因此,高職院校相關部門必須要對學生記者加強培養和管理,這樣才能提升學生記者團的素質,從而保證學校新聞采編的質量。
此外,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微博、人人網、微信朋友圈、知乎、豆瓣等新的網絡新聞傳播媒介,這就為高職院校的新聞傳播提供了新的挑戰。近些年,高職院校新聞傳播部門教師團隊除了管理紙質的校報外,還增強了對網絡新聞傳播的管理。教師團隊畢竟精力有限,很難兼顧如此多的新聞內容,這就需要學生記者團的協助。但是,互聯網信息爆炸式傳播也為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帶來了多元的價值觀和思維理念,怎樣讓學生記者甄別信息的真偽、提升學生記者的新聞素養非常重要。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記者團的管理,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記者團的整體素質,使他們在學校新聞傳播和文化建設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2 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管理的原則
2.1 堅持政治思想和學校黨委一致的原則
高職院校新聞傳播必須“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這是新時期下我黨新聞工作堅守的基本原則。在管理學生記者團時,如何保證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思想覺悟的正確性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這是由于,學生記者團是新聞傳播領域的新生力量,他們考慮新聞稿時是否“講政治”、“講覺悟”不但體現在新聞稿中,還體現在他們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并隨時隨地影響周圍同學。因此,面對學生記者團,高職院校的相關部門教師一定要堅守政治思想和學校黨委一致的原則對這一群體進行培養,讓學生記者團在新聞題材報道上與黨和國家的政策思想相一致,對問題的闡述要有一定的水準和深度。
2.2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讓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堅持政治思想和學校黨委一致,實際上是讓學生記者群體提升思想覺悟。與此同時,學生記者群體還應提升技能上的“覺悟”,即該群體必須具備良好的新聞業務能力。但是,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的管理畢竟不像專業的新聞媒體記者那樣系統和嚴格,學生記者由于時間和能力有限也不可能做到全面化、全身心投入到新聞采編中。有鑒于此,在對學生記者團進行管理時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強調“實戰”的重要性,即學生記者該勝任哪方面的工作就培養其哪方面的理論技能,這樣“對癥下藥”的培養和管理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記者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記者團隊的管理更有效率。
2.3 堅持組織化、有序化原則
高職院校的學生記者團隊人數雖少,但也是一個整體。作為整體,其運作必然要有較強的組織性,也要遵守一定的程序化。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哪種組織運作,如果想要保持該組織的暢通有序和生氣勃勃,必然要對該組織進行組織文化建設,即凝聚一種群體性、團隊化的文化理念。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的管理來說,只要學生能夠在記者崗位上恪盡職守,做好本職工作,遵守學校新聞傳播部門的組織規定,就算是一個好記者。而在對高職院校學生記者進行管理時,也應該強調組織化、有序化的原則,讓學生遵守工作流程,注重團隊的組織管理文化。
2.4 堅持制度化、規范化原則
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雖然是一支非正式的新聞從業團隊,但并不表示高職院校針對學生記者的管理可以業余或者說松懈。這是因為,制度是一切組織順利、和諧運行的基礎和保障,就像黨中央倡導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樣,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的管理也必須堅持制度化、規范化原則,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記者團隊的工作效率,才能在思想和行為上對學生記者團隊進行合理制約和引導,讓該團隊的發展和運作始終處于平穩、和諧、積極向上的狀態。
3 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管理的具體策略
對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進行有效管理是學校管理層的義務和責任。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來說,該團隊是否能夠長久保持旺盛的活力,在于學校是否能夠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這是因為,即便學生記者能力再突出、對工作再熱情,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團隊的集體作用也不能充分發揮出來。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下列幾方面策略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的管理:
3.1 加強政治理論培訓,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
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有著“新聞代言人”的身份,針對其政治理論的培訓勢在必行。具體來說,學習政治理論可以從傳統理論學習和時下新聞學習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學生記者團必須熟悉黨的各種綱領政策,能夠運用馬列主義、毛鄧思想理論等方法認知、把握校園新聞情況以及師生思想動向,培養自身政治敏感性;另一方面,學生記者團應集中學習當前黨和國家的時政方針,把握當前的社會熱點,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把握新聞輿論的正確走向。此外,學校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記者團成員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
3.2 借鑒現代管理理念,加強對學生記者團新聞稿績效考核
從某種程度來看,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即一個正式的組織。所以,針對學生記者團的管理也可以從現代企業運行的管理模式入手進行借鑒,如管理的目標準則、人本主義、績效考核原則等。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記者團的績效考核工作,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記者制定工作表,要求其在一段時間內必須做完相應的采訪任務和新聞稿編輯,又如教師確定學生發稿的數量和質量標準,并對其進行考核等等。可以說,通過績效考核制度,不僅激發了學生記者的上進心和創新力,也提升了學生記者的工作效率。
3.3 健全管理規章制度,對學生記者團實行有效管理
要激發學生記者團的工作熱情,必須要建立相應的制度體系。一是按照學生記者團的不同部門如辦公室、要聞部、機動新聞部等制定學生記者的職責、工作章程體系,如《學生記者職責手冊》、《學生記者值班表》等。學生記者除了遵守以上管理規定外,還應該遵守本部門的規定。二是制定編前會議制度,讓學生對新聞稿采編的流程、過程及重點了解和認知;三是制定“傳幫帶”制度,通過新老記者幫扶的手段,發揮老記者的功能,讓新記者盡快掌握新聞采編的技巧;四是制定學生記者表彰評選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學校新聞中心可每兩個月對行為業績突出的學生記者給予表彰,每學期期末還可評選優秀編輯、優秀記者,對突出的記者學生給予精神表彰和物質獎勵等。
3.4 實行嚴格的人才篩選制度,提升學生記者團整體素質
在每學期初,學校新聞中心可舉辦大規模的“招聘”活動,對向往學校記者職位的學生進行納新。在篩選學生記者人才時要注意下列三方面是否滿足:一是在思想上是否端正態度并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是否熱愛自己的學校和專業;二是在文化修養上是否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新聞敏感性;三是在綜合能力上是否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技能,是否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說,不管是任何專業的學生,只要滿足上述三方面條件都可以成為學生記者團的一分子。當然,在招聘人才時也要注意人才結構問題,盡量保證院系、性別、年級、專業結構的平衡,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記者團的整體發展。
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的人才篩選還要建構淘汰制度,這樣才能提升學生記者團的整體素質。比如學校可規定新成員“三個月試用期”,對試用期內不具備記者素質、工作偷懶的學生予以淘汰;學校可按照績效考核的相關制度對不完成工作的老記者長遠予以辭退處理,等等。
4 結論
綜上所述,建構一支高素質的學生記者團是高職院校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對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進行有效管理,不但可以提升高職院校新聞素養和校園文化質量,也可以為我國素質教育下的優秀人才培養提供條件。所以,在今后學生記者團的管理中,高職院校要從現代管理理念入手,加強學生記者的思想教育和業務能力培養,采用規范化、制度化、組織化的方式對該群體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 李明銳.高校校報學生記者的培養與管理[J].龍巖學院學報,2011(5).
[2] 杜笑宇.芻議高校校報學生記者的培養與管理[J].焦作大學學報,2008(4).